雒诵堂少年国学辛卯秋学期第七课教学手记:
(2011-11-05 23:54:14)
标签:
雒诵堂檀作文少年国学论语千家诗对对子诗钟吟诵杂谈 |
分类: 雒诵堂教学手记 |
雒诵堂少年国学辛卯秋学期第七课教学手记:
2011年11月5日星期六
晚上到了十一个学生。子琳、子彧、雨轩、嘉宣、美仑、子誉、景琦、敏宽、小兵和她的朋友“荷马”,还有子茂。梦熹感冒,没能来上课。小兵的妈妈下午来电话,说会由朋友送小兵过来上课,朋友的孩子也来体验一下雒诵堂课程。子茂来体验过一次课程之后,没有接着来,这次又来了。子茂今天到得有些晚,幸亏梦熹没来,要不连座位都没得坐了。子茂第二节课中途走的,说早上四点钟就起了,困得不行。这孩子也真不容易,专门从德国回来学一年国学。小兵带了朋友一起来,表现很好,念书很积极,还时不时给她朋友帮忙。嘉宣要认识她朋友,朋友说姓何,小兵说他叫“河马”,嘉宣说是写“荷马史诗”的“荷马”吧?嘉宣可谓能敏。今天上课的时候,大家的笑点普遍比较低。吟诗的时候,子彧突然笑了两次,被所有人发觉了,子誉问他为什么笑,他不说,我猜是想起梦熹吟诗的样子了。小兵忽然说,对面的哥哥脸上有字。子琳说是子彧把昆仑山矿泉山放在额头上的缘故吧?将梦熹上次带来的牦牛肉糖分给大家,孩子们都说好吃。课间的时候,小兵给每个人发了一根棒棒糖,也给了一根,她和子誉两个人一再叮嘱我不许嚼,只能吮,还说吮完了,才可以上课啊。我终于发现小兵的目的了,原来是想课间多歇一会儿。课间有人玩手机游戏,被我严厉制止。
第一节课读《千家诗》。倒序吟了第六十至第三十首。新教了五首,多是名篇,且多选入小学课本。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一篇,估计小学四五级课本里选过,孩子们在一起纠结“花木成蹊手自栽”的“蹊”字念xi还是qi?我让大家现场查字典。雒诵堂备有《辞源》《王力古汉语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孩子们分头去查,发现“蹊”字有xi和qi两个读音,我又追问这两个读音意思是否相同,大家发现念xi是小径的意思,蹊跷这个固定搭配才念qi。子誉发现她的本子上专门注了一条,“蹊,一作畦。”我跟孩子们说“排闼”一词好,生动。仿佛不是我开门看山,而是山撞开门来落进我眼中。我说“排闼”一词,本是形容屠狗将军樊哙的。嘉宣和子彧便开始讨论《鸿门宴》中的樊哙,对他切生猪蹄下酒印象最深。我说有人用“排闼”一词形容蝴蝶,便不甚贴切。子彧大笑,说蝴蝶排闼,肯定会撞死的。刘禹锡《乌衣巷》一篇,我说须知“朱雀桥边野草花”的“花”是动词,是说野草开花了,“野草花”对“夕阳斜”,除平仄之外,对得颇工整。我老师吴先生专门跟我提过,周汝昌先生如是说。子琳说,她读过周先生的《千秋一寸心》。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一篇,我说念题目的时候,“元二”和“使”之间要略作停顿,“使”是动词,出使的意思。又说此篇二三两句失粘,是所谓“独木桥体”。李白《题北榭碑》一篇,我说此篇另有一个题目《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是李白晚年的作品。子茂读的这篇,第三句习惯将“黄鹤楼”连读,我说吟诗时宜将在“黄鹤”下作一顿,“楼”字与“中”字连读。专门讲了一下“落梅花”是笛曲名。李白在黄鹤楼听见有人吹奏《落梅花》笛曲,吹得太好,李白沉浸在优美的笛声中,仿佛看见梅花纷纷在落。“江城五月落梅花”一句,写得不是实景,而是感受。我又让孩子们细心体会“玉笛”的“玉”字用法。程颢《题淮南寺》一篇,我说《千家诗》选了数篇程颢的诗,不是因为他的诗好,而是因为他身份太高。这诗第一句的后三字“休便休”简直要不得,但第二句甚好。诗人习惯伤春和悲秋,多愁善感,程颢却只有一个“乐”字,绝不肯如文人悲秋。子彧说,他全无心肝啊。小兵忽然问多愁善感是什么意思,荷马同学说就是胡思乱想呗。
第二节课念《论语》。齐诵了一遍《先进第十一》及《颜渊第十二》前数章。梦熹不在,诵书的气势弱了很多。又新讲了几章。子琳子彧嘉宣雨轩几个人基本能疏通大意。“棘子成曰”章,我说墨家是主张质胜于文的,子琳说孔子主张文质彬彬。“哀公问于有若” 章,我说“彻”是十税一,夏商周的井田制皆如此;“二”是十税二,始于鲁国初税亩。我说为什么这里直接说“有若”而不是“有子”,子琳子彧说因为是鲁哀公问,国君身份高贵。“子张问崇德辨惑”章,子琳问什么是“徙义”,我说即徙于义,徙是改的意思,明白了义,要将自己的不义改正,以归于义。“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是喜爱太过,厌恶太过,没有标准。今天人家给你一棒棒糖,你就巴巴地喊人家万岁,明天人家吃了你一棒棒糖,你就巴不得人家出门遭车祸,这也太不对头了吧?“齐景公问政于孔子”章,大家觉得念“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很好玩。
7点40分,才开始念《论语》。后进弟子们吵着早点开始写诗写对联。美仑、子誉吵着要写诗,敏宽说我不喜欢念《论语》,喜欢对对联。只有子琳子彧希望多念一会儿《论语》。看来下回要调整次序了。第一节课学《论语》。第二课学《千家诗》,先讲新内容。第三节课吟诗并写诗,吟诗可长可短,给大家充足的时间写诗。
第三节课写诗作对。低年级的对对子。高年级的,诗钟和绝句任选。嘉宣和子誉选了写绝句,子琳子彧雨轩美仑作诗钟,题目是“水天二唱”。小兵和敏宽可爱对对子了。荷马自然也选对对子。景琦也加入。对对子的题目是“秋月夜”。景琦对得奇快无比,片刻就对了一个“大农田”,我说平仄没问题,但可以对得更好。他又对了好几个,分别是“夏荷花”“绿青蛙”“木头船”“热红茶”“冷西风”。景琦对我说的平仄相对,过于尊崇。其实一三五不论,以“冰红茶”对“秋月夜”,那才叫绝啊。小兵对的是“夏晴天”,荷马现学的平仄和对偶,对的是“夏阳红”,如果是“夕阳红”那就好了。荷马毕竟是四年级的学生,知道对的下联还必须是个词语。夭夭老师给小兵和荷马又出了好几个题目。“飞鸟”,小兵对“小虫”,荷马对“地基”;“秋雨”,小兵对“春风”,荷马对“夏荷”。给敏宽出的题诗“秋日”,对的是“夏风”。又出“礼乐”,敏宽问我,我说“诗书”啊。
嘉宣所作七绝
《所见》:清风染尽桃花韵,柳岸常青碧水泷。最喜孩童无赖甚,急追粉蝶绿林中。
子誉所作七绝
《深秋》:深秋入夜风黄柳,寒雨飘然落地秋。行人路上归来早,忙回檐下躲严愁。
写得有些急,失粘了。
子彧对自己的诗钟不满意,没给我。雨轩和子琳交了作业。
雨轩所作诗钟“水天二唱”:
山水风光秋菊盛,洞天奇景美猴居。
原来想到《西游记》了。
子琳所作诗钟“水天二唱”:
其一:秋水秋山秋意韵,碧天碧叶碧风华。
其二:秋水寒风涟处处,旻天南雁觅双双。
美仑的诗钟,对句后三字,我说不够美。她回家路上一直纠结,到家了,还给到打来电话,说想了三个。我们两个人反复讨论,最后终于确定:
澄水秋光流赤韵,青天征雁恋霞峰。
美仑是个追求完美的孩子,容不得半点儿瑕疵。真是让人感动。我还是觉得用“晴天”比“青天”,效果或许更好一些。但时间太晚,下次再告诉这丫头吧。
首师大张敏扬、姚忆雪、赵春苗三位同学来雒诵堂观摩,可惜连坐的位置都没有,真是委屈了她们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