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雒诵堂少年国学辛卯秋学期第六课教学手记:

(2011-10-29 23:27:23)
标签:

雒诵堂

檀作文

少年国学

千家诗

论语

吟诵

诗钟

对对子

杂谈

分类: 雒诵堂教学手记

雒诵堂少年国学辛卯秋学期第六课教学手记:

20111029星期六

 

夭夭老师国学院那边有事,未能在六点之前赶回,怕我一个人忙不过来,电话请了山鬼过来帮忙。山鬼颇有爱心,给孩子们每个人准备了一串糖葫芦。孩子们喜不可支。课前的习静变成了啃糖葫芦。子琳和子彧在去年端午大观园雅集见过山鬼。山鬼说一年不见,子琳长大了许多。美仑夸山鬼长得漂亮,和夭夭老师一样漂亮。这丫头的嘴真甜。她自己解释说,头发长的女生都漂亮。原来,她自己留的是短发。夭夭老师六点一刻赶到,给孩子们带了台湾的糕点。包装极精美。子誉说:“盒子我要了,谁都不能跟我抢啊。”

 

嘉宣晚上有音乐会活动,未来上课。雨轩可怜兮兮地把盒饭带到课堂上来吃。梦熹给大家带来了九寨沟的牦牛肉软糖。梦熹的书包真大,他妈妈专门帮他拖过来的。装的全是在雒诵堂要用的书。包括《诗韵合璧》。敏宽这次用软泥做了一个直升飞机,带过来供大家欣赏。

 

课前让大家传阅光绪年间的小学生学《论语》的功课本,让大家学着记笔记。孩子们说,哇,是用毛笔写的啊,字写得这么好看。

 

第一节课,吟诗的次序终于改了,从后往前吟,吟三十首。子琳说这样好,要不美仑都疯了。梦熹说我看老师的博客了,知道今天要这样吟。梦熹归来,吟诗的气势大不一样。他一开口,就打平仄手势。美仑说好像切西瓜。可把我乐坏了。美仑分明是在嫉妒人家梦熹太过投入啊。敏宽也说怎么吟诗的时候,有一个人的声音特别大啊。这个人就是梦熹啊。

新教了五首七绝。《山亭夏日》一篇,子琳问:“作者高骈是不是那个《上高侍郎》的高侍郎啊?”子琳颇有举一反三、闻一知十之德。我问大家最喜欢四句中的哪一句。子誉、美仑、敏宽、景琦说最喜欢第三句“水晶帘动微风起”,“水晶”好漂亮,美仑说敏宽希望水晶掉下来,一船一船地往家里装。子彧说最喜欢第二句“楼台倒影入池塘”,子琳说最喜欢第四句“满架蔷薇一院香”。范成大《田家》一诗,选入了小学课本,子琳说只有“小东西”没学过,子誉说怎么我也没学过啊,可是我不是“小东西”,忽然又说想起来了,还真的学过。翁卷《村居即事》一篇,子彧说最喜“子规声里绿如烟”一句,他们几个又开始讨论子规是什么,是什么变的。杜鹃、杜宇、望帝……啥的,还都知道。韩愈《题榴花》一篇,美仑说最喜欢第一句“五月榴花照眼明”,大家说最后一句色彩好。雷震《村晚》一篇,子彧说最喜第二句“山衔落日浸寒漪”。我问大家第一句的“陂”字是什么意思,子琳说是山吧?我说是山塘。我提醒孩子们,今天学的五篇都是写夏天的,大家要记住夏天有哪些标志性的景物。另外要注意那些字是入声字,写诗和对对子的时候,不能用错了。依旧是以齿为序,先找人诵一遍,然后齐诵;再让人吟一遍,而后齐吟。我夸子琳、美仑、子誉三个美女,都是著名的美声歌唱家,唱得蛮好听。美仑说子琳是著名吟唱家。美仑说可喜欢吟诗了。子誉本该诵诗的,楞跟景琦换了次序,景琦诵,她吟。小兵还是有些羞涩,不肯一个人吟。梦熹和美仑主动要求陪小兵一起吟。最后轮到敏宽,念得蛮好,又跟景琦合吟了一遍。

 

课间,大家忙着吃糖和说话。敏宽把书拿过来给我看,《千家诗》每篇都做了记号,记录念了几遍。看来妈妈在家带敏宽做了很多功课。几个大孩子议论在学校里的表现。美仑说她上课用檀调吟《弈秋》,老师说这是什么啊!她跟老师解释这是传统的吟诵啊。老师试了试,说蛮难学的。有同学居然问她今天是不是发烧了。子彧也说在学校吟过,老师说重点字字音应该念长,子彧说可那是入声字,怎么念长呢。我笑着跟他们说,你们在学校里就按老师的要求念好了。子彧说下周要去参加朗诵比赛,这回再也不吟诵《橘颂》了,评委听不懂,朗诵一篇现代诗算了。子琳说她要代表学校参加朗诵比赛。子琳说很快要期中考试了,还说第一次月考考得太好了。子琳在初一班做了班长,子彧说我才做了小组长,帮着收本子。子琳怎么不是做大队委,就是做班长呢?美仑说她既是语文课代表,又是英语课代表,她的语文和英语,都是全班最好的。

 

第二节课念《论语》。先习静十分钟。梦熹居然才数了四十七,几个“小东西”数得都很慢,美仑说你们是不是都在学游泳,会憋气啊。让大家一起诵《论语·先进》篇一遍。新讲《论语·颜渊》篇若干章。仍然是以齿为序,每人读一段,疏通文意,然后齐诵一遍。子琳子彧

基本能疏通文意。“仲弓问仁”章,美仑问什么是“大宾”?子彧说就是贵宾啊。美仑将“于人”和“在邦”连读,子彧说书上不是有句号么?是两句话啊。美仑问“雍虽不敏,请事斯语”什么意思,子彧说参加上一章啊,不是学过了么?美仑又提出来可不可以翻译一遍。我说哪个字不懂,就讲哪个字;哪句不懂,就讲哪句。但是不整章翻译。我们这不是文言文翻译课。子彧说我们不是都讨论过是什么意思了嘛?梦熹说:老师说了,先要读一百遍,要不老师不说什么意思的。老师博客上写了这话的,不信你自己看啊。子彧忽然问仲弓信什么,我说冉雍啊。他有些疑惑,翻到《雍也第六》看注释,结果没有。感叹说,仲弓还不是在这篇第一次出现啊。“司马牛问仁”章,大家问“讱”什么意思,子彧说不怎么说话,我说是不轻易说话。我问“为之难”的“为”什么意思,子琳说“是做吧”。 子琳子彧的古文阅读能力,比一般的大学生还要强。我说因为做事不易,所以不能信口开河。就好比我要求你们把《论语》念一百遍,你们谁做到了,现在告诉我。大家都不开口。我又问,谁能做到,准备把论语念一百遍,也可以告诉我。敏宽说“我把学过的念过十遍了,我要念一百遍。”怪不得敏宽今天主动要求念《论语》。梦熹说我以前把《论语》的很多章念过四十遍,但没有整本都念。念一百遍,好累啊。我说这就是“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啊。“司马牛忧曰”章,我提醒大家“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一句经常被引用,但引用的时候,很少有人提起前一句。子夏的本义是“与人恭而有礼”,人家就都当你是朋友。就譬如我们这些同学,每次去了某个地方,都一定会带好吃的来跟大家分享,“小东西”们总是喜欢喊“子琳姐姐”帮忙,这就是恭而有礼,所以才会相处得很好啊。丢掉“与人恭而有礼”的前提,讲什么“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便成了黑社会了。“子张问明”章最难。子彧说老师讲吧。我说大家先自己想。景琦手上有杨伯峻注本,子誉手上也有一个注本,可是大家还是不明白。我跟大家说,先要搞明白“谮”和“(訴)”,“(訴)”是告密,和“谮”一样,是说人坏话,进谗言。“浸润”和“肤受”是形容词,形容谗言的两种状态。课间美仑说还是不懂,我让她把手伸过来,做欲打状,美仑吓得大叫。我说还没打呢。“肤受”说的就是“切肤之痛”啊,拿针扎你的皮肤,你痛不痛?反应是否强烈。“浸润”是水慢慢地浸透,不太容易让人察觉。美仑说这下子懂了。

 

最后剩了三十分钟对对子。为了让大家都参与。我让孩子们先随便说一个字,然后对。敏宽说“象”,景琦对“猪”,小兵对“猫”,子誉对“羊”,美仑对“猴”。子彧说可不可以对“形”,我说可以啊,不是动物了。不知谁又出了两个字的“秋菊”,几个“小东西”都对了“东风”。千家诗里“东风”二字出现频率太高,还真怪不得他们。让几个大孩子做诗钟,题目是“菊风四唱”。《千家诗》一直吟的绝句,后进弟子们又都还没念过《声律启蒙》,感觉他们做诗钟普遍不太在行。一刻钟之内,只有子琳子彧两个人的作业合格。其他几位,似尚须磨练,不是平仄出问题,就是对仗不工整。大孩子们做诗钟的时候,“小东西”们忙着对对子。敏宽会写的字太少,不得不翻《千家诗》,从里头找字。“东风”和“秋”找到了,“菊”找不到。夭夭老师写了给他看,他吵着说不许写练笔字,我又给他写了。梦熹二年级,写这些字都没问题。景琦的对对子练习,我又添了一个字,上联“东风笑”,他对“秋菊香”。子彧在“东风笑”前又添了“催绿”二字,景琦对“转黄秋菊香”。还真不赖。小兵的添字对也做得不错。用“菊花香”对“风雨怒”。我又从子琳那里借了“无情”二字添在“风雨怒”前,小兵说有对无,什么对“情”呢,我说“意”啊,最后对成“有意菊花香”。小兵好像蛮喜欢对对子的游戏,最后还领了一个“秋月夜”的上联回去对。

 

附:“风菊四唱”诗钟课堂作业

 

子彧:“水畔西风归欲去,霜间寒菊落犹迟。”

 

子琳:“无意西风催叶落,有情群菊待阳开。”

     “忆昔东风青万物,怜今秋菊唤生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