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另一个孔子

(2011-10-06 13:27:20)
标签:

雒诵堂

檀作文

孔子

论语

杂谈

分类: 中国文化典籍讲义

另一个孔子

 

檀作文

 

若干年前,我的母校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民先生出过一本《孔子评传》。这本书的最前面是一张孔子像,乃是匡老专门请人所绘,名为“布衣孔子三十而立像”,比常见的孔子像要年轻许多。我想这大概寄予了匡老的某种期望,希望孔子思想在新的时代里焕发青春。

孔子生活在二千五百年前,那个时代没有视频技术,没有照相机,那个时代的人甚至没有用画像保存史料的习惯,因此世上也就不曾流传春秋战国之际的孔子像。所有的孔子像都是后起的,离孔子生活的年代非常久远。所有的孔子像,都是后人依照心中的孔子形象所绘。儒家思想,在传统中国的历史长河里被封为国教;孔子的形象,也就自然而然地带有教主威严。曲阜孔庙大成殿内供奉的孔子塑像,头顶十二冕旒,身穿十二章服,气象凛然,俨然王者风范。这乃是与孔子被后世帝王所追封的“大成至圣文宣王”的身份相称。作为中国文化圣人的孔子,在他的故里,自然也少不了神异传说。每一次去孔庙朝圣,曲阜的出租车司机都要绘声绘色地给我描绘孔子天生异象,亦即所谓“七露”之说——“唇露齿,眼露睛,鼻露孔,耳露窿”。这样的形象并非美男子,但却为孔子的后世乡党所津津乐道。今天最常见的孔子像,便多多少少带有“七露”说的痕迹:大耳,宽鼻,一口白牙,眼白太多。

两三年前,曾经有过一场轰轰烈烈的“孔子标准像”的讨论,并由中国孔子基金会向全球发布了“孔子标准像”定稿。主创者说新的标准像比原来的更慈祥,眼神更温和,这实际上乃是去“七露”化色彩。

相由心生。儒家信徒所梦见的孔子,无一例外地左边脸上写有一个“仁”字,右边脸上写有一个“礼”字。各个时代的孔子标准像,所努力体现的,无非是礼的精神,与仁的气象。(当然,空前绝后的“文革”时代除外)。

虽然世上不曾流传春秋战国之际的孔子画像,但二千年前的司马迁还是对孔子有具体而形象的描绘,《史记·孔子世家》里说:“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原来,同时代人对孔子的第一印象,竟然是:“这老兄咋就长这样一大高个呢!”太史公是孔子的铁杆粉丝,又习惯采用田野调查、口头采访等手段,虽然比孔子晚了几个世纪,但他的说法大抵靠谱。同时代人对孔子,远没有后人这样崇拜,他们经常拿“东家丘”开涮。《史记·孔子世家》还记载:孔子在郑国,和弟子们走散了,有人对孔子的弟子子贡说:“东门有个人,额头像尧帝,颈子像皋陶,肩膀像子产,腰以下要比大禹短三寸,茫茫然像条丧家狗似的,是不是你要找的老师啊?”子贡把这话告诉孔子,孔子听了哈哈大笑,说:“他们描绘的,也未必就很靠谱吧。但说我像丧家之狗,真是说对了哦!”尧帝、大禹、皋陶、子产长什么样子,也无据可查,我们自然不能根据这段记载推测孔子长啥样子。但人家形容孔子是丧家之狗,孔子不以为忤,反而欣然接受,说明孔子是蛮有诙谐精神的,并非什么时候都一脸严肃。

细读《论语》,我们不难发现另外一个孔子,一个不同于神庙和祠堂里供奉的孔子,一个鲜活、性情的孔子。孔子爱憎分明,弟子颜回死了,他顿足捶胸,说“贼老天啊,你这是不让人活啊!”鲁国权臣季孙氏僭越,使用“八佾”之舞,他气得直翻白眼,说“是可忍孰不可忍也!”有一个叫孺悲的人,巴巴地跑去拜访孔子,孔子让弟子答复说自己抱病在身,不便见客,可是孺悲还没走远,孔子又“取瑟而歌”,故意让他听见。孔子对不喜欢的人,就是懒得搭理。一手遮天的鲁国权奸阳货想见孔子,孔子不愿见他。阳货就派人给孔子送了一头烤乳猪。按照当时的礼节,孔子是要登门答谢的。孔子便让弟子做私家侦探,专门拣一个阳货不在家的时间去答谢。谁知道机关算尽,却是冤家路窄,居然在回来的路上撞见了,被阳货抢白了一通。

《论语》里有许许多多的小故事,展现出一个性情中人的孔子。相比之下,我还是更喜欢《论语》里那个原生态的孔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