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诵堂少年国学2011暑期第十六课教学手记
(2011-08-15 22:26:03)
标签:
少年国学檀作文雒诵堂杂谈 |
分类: 雒诵堂教学手记 |
2011年8月15日星期一
敏宽因为出席极重要的聚会,没有来。我们的才子子彧归来。说昨天因为暴风雨的缘故,夜里三点多才到家。子彧说杭州好热,很难打车。我问子彧写诗没。子彧说写了,但是忘了过来。子彧在课桌上赫然他的处女作。他说这个版本有错字,全诗应如下:“我家门后有只猴,夜里蚁群爬上楼。门外小猫躺地上,今天没有大鱼头。”子琳说她口耳相传,难免有误。子彧还从西湖边给我带了件礼物——油纸伞。将来的文学青年送给过去的文学青年一样西湖特色的礼物,最贴切的自然是油纸伞了。这孩子还真有心。景琦带了一盒蛋挞来,跟大家一起分享。雒诵堂的孩子已经习惯于跟大家分享好东西。景琦专门跟我说今天参加聚会,没来及背昨天学过的《千字文》。看来他每天在家都花了不少时间复习雒诵堂所教课程。
第一节课复习。吟《千字文》前十一段一遍。《千家诗》七绝前十九篇一遍。夭夭老师没在,大家吟得也还不错。《论语》前四篇真是太长,夭夭老师总是说孩子们太累。今天诵《论语》之前,先让他们喝水。诵完《学而第一》《为政第二》,歇了一会儿,让大家喝水。子彧梦熹一口气喝了半瓶水,亮喝了一大杯。诵书真是苦差事啊。休息片刻之后,将《八佾第三》《里仁第四》也诵完了。子琳、子彧、梦熹三个人,背得很熟。景琦大概还不太熟。亮昨天没来,今天很亢奋,站在凳子上,金鸡独立,一边大声跟着念书。妈妈不让他站,他坐下来又不停地摇晃。妈妈还是不让。其实摇晃蛮好的,他是在表现《千字文》《千家诗》的节奏啊。
第二节课学《千字文》,为了给大家留个念想,刻意留了几句明天学。第十二段前八句,多讲历史人物。梦熹给大家讲了吕布辕门射戟以及赵高杀扶苏蒙恬、东施效鼙等故事。嵇康弹广陵散的故事他不清楚,但他知道公明仪弹琴给牛听的事。他从哪里知道这么多故事的呢?
第三节课念了《论语·公冶长》数章。念到“从我者其由与”时,梦熹念“zong”,其他几个念“cong”,我问到底念什么。他们异口同声地说:“查!”于是一人从书架上拿了一个版本来查。结果发现,多是主张念去声。我说既然念去声,还是读“zong”吧。念到“可使治其赋”时,梦熹念“chi”,其他人念“zhi”,他们又一起查书。结果没看到谁专门这样注音。这群小家伙终于养成查书的习惯了。我蛮欣慰。梦熹拿了毛子水的本子,念得不亦乐乎。他居然能认那么多字。读经的孩子就是不一样啊。
送孩子们下楼的时候,子彧妈来电话,说外面下雨,让子彧在雒诵堂多等一会儿。于是子彧多留了一会儿,我们两个聊西湖见闻,他问我有没有一个程序可以查某字在平水韵哪个韵部,我给他演示了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