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诵堂少年国学2011暑期第十四课教学手记
(2011-08-13 22:46:46)
标签:
少年国学檀作文雒诵堂杂谈 |
分类: 雒诵堂教学手记 |
2011年8月13日星期六
下午,贝勒、佳茹、南子、蛋蛋等来访,在雒诵堂招待他们喝茶,一起在楼下驴肉火烧店吃了一顿简单的晚饭。晚饭归来,发现孩子们都已到了。敏宽又做了一件软陶玩具,专门用面巾纸盒子装了,小心翼翼地拿来给大家看。雒诵堂的几个小家伙们还蛮重感情的,有好东西一定要拿来和大家分享。不知道是谁要了夭夭老师的手机,玩愤怒的小鸟游戏,于是乎大家都围在里一起,亮爬到桌子上,瞪大了眼睛看,把妈妈吓坏了,生怕他迷上游戏。于是第二节课,我没收了手机。他们又开始玩敏宽带来的愤怒的小鸟,可是找不到节目主持人,显得很失落。
第一节课仍旧是复习。接受亮妈的建议,先诵《论语》,将《千字文》放在了最后。一口气诵了《论语》的前四篇。亮前两篇蛮熟,第三四篇可能不太熟,跑到一边玩儿去了。我们诵《千家诗》时,他又跑了回来。他对我们吟诗韵脚的拖腔最感兴趣,绝不肯错过摇头晃脑的机会。等到吟《千字文》的时候,孩子们一下子就亢奋了起来。他们最熟悉最喜欢的还是《千字文》啊。吟着吟着,亮就随着节奏点头,梦熹随着节奏摇头,他俩坐在一起,相映成趣。
第二节课学《千字文》,念了第十一段的前20句。现在每节课学20句,对孩子们来说已经是小菜一碟。连读带诵,一共12遍。讲到“矫手顿足”时,梦熹恰好手舞足蹈,我说:“大家看,梦熹这样的,就叫‘矫手顿足’。”孩子们发现《千字文》剩下不到一页的内容,都很兴奋,大概他们也觉得很有成就感吧。
第三节课,学完了《里仁第四》剩下的几章。梦熹越来越会讲解《论语》的意思。连敏宽也不甘示弱。我问“事父母几谏”什么意思?敏宽说:“就是和爸爸妈妈商量。我一想要买新玩具,我们家就要开大会。”我说:“如果爸爸妈妈否决了你的建议,不给你买你要的玩具呢?”敏宽说:“他们有时候这样,气得我火冒三丈。”我说:“你既然学了《论语》,要想到“见志不从,又敬不违”这句话哦。好好表现,爸妈下次就会奖励你。”
又学了两首《千家诗》的七绝。发现梦熹和景琦,都已经习惯将入声字念出来了,而且会一边打平仄手势,我跟他们说,等他们背会了200首诗,就开始教他们写诗。子琳把子彧一年前的处女作挖掘了出来,全诗如下:“我家门后有只猴,夜里一起爬上楼。门前小猫躺地上,今天没有大鱼头。”孩子们听了哈哈大笑。
机器人的老爸来电话,问机器人可不可以一起来学。我说可以啊。他有些担心机器人跟不上进度。其实学国学不必考虑这个问题,随时插班,跟着念就可以。前面没念的,滚动式复习,基本可以补上。即使补不上,下一轮的班上再学,也是一样的。我说下学期开学可能会开一个零起点的诵读班,可能对机器人同学更合适一些,但他可以先来和大家交朋友,体验一下气氛。我也跟本期在读的家长提了一下开学之后打算分班的想法。敏宽妈说敏宽很喜欢景琦,想跟景琦一起学。敏宽每次下课的时候,都跟景琦说:“我想跟你一起走。好不?”小孩子,就是这样珍惜情谊。到时候开两个班,让孩子们和家长自选吧,愿意跟哪个班就哪个班。但下午的班以诵读为主,晚上的班以讲读和研习为主。跟不上讲读和研习班的,就只能上诵读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