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檀作文
檀作文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0,146
  • 关注人气:1,92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雒诵堂少年国学2011暑期第十三课教学手记

(2011-08-13 10:22:43)
标签:

少年国学

檀作文

雒诵堂

杂谈

分类: 雒诵堂教学手记

2011年8月12日星期五

 

夭夭老师中级吟诵培训班的同学来访雒诵堂。格玥和妈妈也来了。

 

感觉孩子们对彼此的姓名还不太熟悉,便让他们重新做了介绍。亮开始有些扭捏,说忘了自己叫什么,后来还是说了出来。敏宽和亮都很喜欢子琳师姐,总是喊她“子琳”。妈妈们说要喊“子琳姐姐”啊。他们过一会儿又忘了,还是喊:“子琳!”。他们大概觉得这样才亲切。

 

第一节课依旧用来复习。孩子们将《千字文》前九段背了一遍,又吟了一遍。将《千家诗》七绝前十五首吟了一遍。又将《论语》之《学而第一》《为政第二》《八佾第三》诵了一遍。我跟着孩子们一起诵,嗓子都冒烟了。奇怪的是孩子们今日念书的声音不如往日洪亮。一问才知道,好几个没吃晚饭,大嗓门的梦熹拉稀了,没有力气嚷。第二节课学完了《千字文》第十段,共十四句,前六句难懂,后八句易懂,稍稍做了串讲,跟子琳强调了一下“园莽抽条”的“莽”字念“mu”,据《离骚》押韵可知。第三节课学了《论语·里仁》若干章。

 

觉得孩子们有些疲倦,便让他们课间多玩了一会儿。他们依旧在玩敏宽的愤怒的小鸟。子琳拒绝出任主持人。敏宽央夭夭老师做主持人。夭夭老师建议敏宽请叔叔——梦熹的爸爸做主持人,敏宽有些忐忑,终究还是走过去,说:“请您帮我们支持一下,好不?”叔叔说不知道怎么主持。敏宽又跑过来找我和夭夭老师帮忙,我们建议他找格玥。他跑到格玥身边,很礼貌地说:“格玥姐姐,请你帮我们主持一下和愤怒的小鸟相关的一系列的事情,好不?”格玥说:“好!”6岁的孩子,说“一系列的事情”,说得极娴熟老到。这充分说明白话文是不用专门在学堂里教的。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便能自然习得。敏宽找格玥帮忙,说话的态度诚恳而有礼,所谓礼节,也是在交往中自然习得。一个好的学堂,不单要教孩子读书,还要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让他们自然养成儒雅有礼的君子之风。到学堂学习,最重要的是跟谁一起学。正所谓“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格玥的妈妈课后给了我很好的建议。

一是建议吟诗的时候,最好把题目和作者也吟出来。我跟她解释:雒诵堂教孩子们吟诗的目的是为了写诗,诗的正文涉及节奏和平仄,因此用吟诵的方式教;而题目和作者不涉及节奏和平仄韵律,所以不吟诵。她的意见是吟的方式便于小孩子记忆,他和朋友们实践教学的经验是孩子们最容易忘诗的题目和作者。

二是建议教论语,应当先让孩子们背得差不多了,再讲意思。这个建议蛮好。雒诵堂的问题在于雒诵堂只是个课外班,孩子们只在周末和假期来读书,子琳子彧这样十二三岁的孩子,背书已经晚了。根据我自己两年来的国学教学经验,我觉得少年国学按年龄和程度亦分成四种班:3-6岁亲子指读班(零起点);7-9岁诵读班(学过拼音,能认字);9-12岁讲读班(诵读、讲读并重);12岁以上研习班(讲读兼创作研习)。九月份开学,雒诵堂争取分成两个班:一个诵读班,一个讲读班。

格玥妈还提到全国的私塾已经培养了三四百名能诵30万古书的孩子,但这些孩子的出路是个大问题。他们一直读私塾,未曾和体制内的学校接轨,很难纳入学校升学体制。王财贵先生有办书院的方案,把这些孩子招过去,请名师给他们讲经。但我疑惑就算学院毕业了,这些孩子又能做什么呢?难道都去私塾教书么?我不赞成读经和社会脱节。读经只是增强文史修养,而不能代替全部,尤其不应成为青少年生活的全部。我颇疑心读经学校是另一种丛林,与社会完全脱节,读得再多亦不足以安身立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