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雒诵堂少年国学2011暑期第十二课教学手记

(2011-08-11 22:23:56)
标签:

少年国学

檀作文

雒诵堂

杂谈

分类: 雒诵堂教学手记

2011811星期四

 

子彧去西湖边写诗去了。亮仔来了。其他几个人照旧。景琦到得最晚。以前他妈妈送他,总是最早到。这几天他妈妈有事,改由爸爸送,便总是最后一个到。男人带孩子,看来还真的不太靠谱。敏宽的宝盒,依旧是大家的最爱。几个男生课间继续玩愤怒的小鸟,子琳师姐不再做直播节目主持人,自己一边看书。孩子们课间玩得很欢,但课前习静功夫见长。连亮仔都从1数到了200。习静的时候,鸦雀无声。我喜欢这样的感觉。动如脱兔,静若处子。收放自如,才是理想的性格。过于强调规矩,容易把小孩子教得死气沉沉,磨灭了灵性。过于放纵,则又无法念书。

 

第一节课全用在复习上了。孩子们一起,将《千家诗》七绝前十一首、《千字文》前八段、《论语》前三篇,吟了一遍。四五十分钟,连走神的机会都没有。

亮仔昨天没来,居然会背第八段。我们都很奇怪。我问他怎么没来上课,也会背书呢?他说后面的我也会背呢。他的《千字文》,甚至比子琳还熟。《论语》,他居然也会背不少。这孩子真是绝顶聪明。上课虽然坐不住,喜欢跑来跑去,喜欢钻桌子底,仿佛心不在焉,可是听别人念,他居然就能记住。夭夭老师说,天才都是这样。莫非亮仔就是这样的天才?第二节课,亮仔除了习静时很乖,便完全坐不住,中途就被妈妈领走了。

 

第二节课学《千字文》第九段。一共20句。根据文义,分成686三段教。让子琳先读,给大家正音;再让每个孩子各读一遍,我帮他们纠正字音。我再给他们串讲文义。讲完了,让每个人各自领大家吟一遍。雒诵堂的习惯,要背诵的新内容,一般是念十遍。念上十遍,记性好的,能记得很熟。记性差的,也能记一半左右。每次新课之前,再滚动复习学过的内容。如此一期课程下来,孩子们基本能记得烂熟。子琳跟我们在好习堂念过几次《千字文》,她很诧异雒诵堂的《千字文》怎么学得这样快。

 

第三节没念《论语》,念《千家诗》。选了四篇连在一起的仄起式七绝,万老师每篇教大家吟了三遍。雒诵堂教吟诵的习惯,基本是三遍。第一遍,听老师吟。第二遍,老师引一句,学生吟一句。第三遍,学生跟老师一起吟。吟诵之前,会朗诵一遍,以达到正音的目的。照例是子琳朗诵,以正音;再让每个孩子诵一遍,我我帮着纠正个别字音。诵后吟前,会让大家表平仄和韵部。新来的同学只要求标平仄,老同学要求标韵部。敏宽是第一次接触平仄。我问他学过拼音知道声调不?他说学过。我跟他说第一声第二声是平声。第三第四声是仄声。古汉语里还有一个入声,凡是我念得特别短特别狠的,就是入声。交待之后,我便让他标夏竦《廷试》一诗的平仄。他拿来给我看,除了把普通话第二声的标成仄声之外,别的都对。我又跟他强调了一遍,第二声也是平声,让他改,他很快就改过来乐。景琦、梦熹标平仄,已经万无一失。朗诵的时候,也能做到“平长仄短,逢入必断”,而且还能一边打手势。碰到入声字,无论是念还是手势,都处理得蛮狠。梦熹尤其。子琳的主要工作是标韵部,《咏华清宫》一诗的韵脚有“清”字,子琳说是“九青”吧?我让她拿韵书来查,她发现在“八庚”。我跟她强调,声符是“青”的字一般在“八庚”。按理说,同一声符之字,不应(尤其是和声符)在不同韵部,但《广韵》系统每有例外。这也说明《广韵》是书面音,是杂交系。不能完全根据声符来判断一个字在《广韵》的归属。子琳问《广韵》是什么,我给她略微讲了一下《切韵》到《唐韵》《广韵》“平水韵”的沿革。“清平调”的作者是李白,又涉及著名人物,我给孩子们讲了一下“本事”。从西安兴庆宫公园有个沉香亭讲起,子琳说老师你是导游系的吧。讲到李白喝酒时,我说敏宽喝水的样子很像李白喝酒呢,拿着瓶子咕咚咕咚地喝,完全不管别人在干吗,大家哄堂大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