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端午端五端阳檀作文杂谈 |
分类: 随笔 |
“端午”“端五”“端阳”——“端午”名义考
“百度百科”“端午”词条说:
“‘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端午’。”
这个说法,大错特错。错在颠倒了“端五”和“端午”这两个提法的时间先后。
古代中国的实际情况,“端午”的提法不但比“端五”要早,也正式很多。“午”是十二地支之一,排第七。早在甲骨文时代,中国古人就开始以干支记日。“端午”的“午”指午日,“端”有“始”的意思,所以作为一般名词的“端午”,指每月之中的第一个午日。但古人又有用十二地支配十二月的习惯,夏历正月建寅,五月为午。因此,作为节日的“端午”,特指午月午日,全称应为“午月端午”,简称“端午”。“端午”和“初五”,未必正好是同一天。后来人们习惯于以数字记日,少用干支记日,便也渐渐地将“端午”固定在初五这一天。为什么把“端午”固定在“初五”而非“初四”、“初六”乃是因为“五”和“午”音近,亦可通用的缘故。明白了中国古代历法以干支记日和以十二地支配月的习惯,便很容易理解“午月端午”演变成“五月端五”的过程。
“端午”又称“端阳”,“百度知道”说是因为——“‘五’又为阳数”。这个说法也不靠谱。“端午”又称“端阳”,实际上是因为午月(夏历五月)乃夏至之月、阳气最盛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