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古代记日法
(2011-06-02 10:15:01)
标签:
记日法干支记日数字记日法杂谈 |
分类: 读书随劄 |
近日与张健松、史杰鹏二兄谈及中国古代记日法。余以为干支记日法极早,数字记日法较晚,但晚至何时,不易确定。
余云数字记日法或源于汉,或受西洋历法影响。健松兄云中国古代历法较西洋历法为先进,余与记日法与历法先进与否非一事。
杰鹏兄云《史记·孟尝君传》言田文五月五日生,则数字记日法起源不晚。
兹引《史记·孟尝君传》文于下:
初,田婴有子四十馀人。其贱妾有子名文,文以五月五日生。婴告其母曰:“勿举也。”其母窃举生之。及长,其母因兄弟而见其子文於田婴。田婴怒其母曰:“吾令若去此子,而敢生之,何也?”文顿首,因曰:“君所以不举五月子者,何故?”婴曰:“五月子者,长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文曰:“人生受命於天乎?将受命於户邪?”婴默然。文曰:“必受命於天,君何忧焉。必受命於户,则可高其户耳,谁能至者!”婴曰:“子休矣。”
按:此说与以五月五日为恶日有关。
然余颇疑战国时仍只当云“午月午日”生,太史公以今拟古,故云“五月五日”生。或今本《史记》“五月五日”,乃后人所改耶?
往昔未曾有意收集数字记日法材料,故且存疑于此。而今而后,当留意于兹。亦盼诸大德君子有以教我。
备录:
@源淏
《马王堆帛书文字编》p44页一字条,阴甲二三九,戊亥八月一日。应该是数字记日比较早的有力证据。
前一篇:“端午”名义考
后一篇:陈寅恪:王观堂先生挽词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