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明杂记·北京的庙会
北京的庙会素来有名。我大约是01年开始逛庙会的,但是每次都只去厂甸。今年发狠,从初一到初四,将地坛、厂甸、白云观、龙潭湖四大庙会逛了一个遍。
地坛、白云观、龙潭湖三处庙会,历史相对悠久。厂甸庙会是近几年的事情。四大庙会各有特色,总的印象是:地坛庙会博大精深,无所不包;厂甸庙会平易近人,格局紧凑;白云观庙会民俗风情,别有味道;龙潭湖庙会杂乱热闹,便于参与。当然,既然是庙会,又都是京味庙会,共性也还是有的,那便是京味小吃和小商品购物的天堂。逛庙会的乐趣嘛,也都在一个“挤”字上。看灯兼看看灯人,逛庙会和看姣姣,原是两不误的。知堂诗里写“上坟船里看姣姣”,江南的清明,大姑娘家,大约是被春风春雨磨薄了翠绿的衣袖。北京的新年里,天气自然仍是恶劣。可是看看冻在风里喜庆的脸,也是一种享受。
厂甸庙会是惟一一家不收门票的,从和平门一直到虎坊桥,路两边的小摊子迤逦摆开。挤满了人,便愈发显得这条街狭长而又狭长了。从和平门走进去不远,便是琉璃厂。海王邨在民国年间原是大大有名,好像老师大也在附近的。近年来,琉璃厂仍以中国书店和古董市场闻名,文化人对这一代大抵有特殊情结。未及查询近代的北京文化史,不晓得旧时厂甸可曾有庙会的传统。这几年,北京市政府以复兴“宣南文化”为号召,打造厂甸庙会。但庙会终究是庙会,断然不会是宣南雅集的诗酒风流。但城南天桥的民间味道,总还是有的。年年都可以在厂甸庙会看见天桥民间艺人的表演,宝三师傅带领一群弟子,总是在湖广会馆前面摆一个摊子卖艺。宝三的徒弟中,颇有几个憨厚而略带英气的,看了让人欢喜。我的习惯照例是一个摊子一个摊子地吃过来,逛到头,恰好便是湖广会馆。湖广本是旧京最地道的戏院,而今没落了,干的是观光演出的勾当,班底颇烂而票价奇高。但是新年里总是有一些日场演出,虽未必有多少名家,倒是更近于民间的。湖广会馆和厂甸庙会的关系比较特殊。庙会安全指挥部总是设在这里,但湖广会馆自身却不受庙会管辖。湖广会馆的演出,也不过是借厂甸庙会的人气而已。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一定要将两家攀上亲戚,那也只能是“王姬下嫁诸侯”。宝三师傅非是一般江湖艺人可比,他的场子也气派,所以可以摆在湖广会馆的门前。别的艺人便只可以在路边搭一个小小的高台,至于表演,多是顶大缸、踩高跷之类的,踩高跷还要带跳杆翻跟头的,纯以惊险取胜。我颇疑心这些演员都来自乡下。他们的脸上分明写着淳朴和风霜。
白云观的庙会大约是最正宗的,它是旧京民俗生活的一部分。时至今日,白云观的庙会仍是主题最为鲜明。照旧打的世民俗牌,活动无非“摸石猴”、“砸金钱眼”、“进香”三大项。白云观是道教协会和道教学院所在地,平日未必有多少游客。可是一到新年,便人山人海。“摸石猴子”是旧京人们多少年来的传统,自今亦然。需要排好长的队,而且只能摸半分钟,否则便要影响身后的人祈福消灾了。“砸金钱眼”,亦为的讨个好彩头。别处的庙会,也有砸金钱眼的游戏,可是都不能与白云观的同日而语。白云观的金钱眼是好大一枚铜钱,那样招摇地悬在观门一进来的放生池桥下。花十块钱,可以换来一堆铜子,但是抢到一个合适的位子打金钱眼,便不容易。白云观庙会进香,是不可以点燃的,当然是为了安全计。不知道旧时可也是这样习惯。但并不妨碍善男信女的虔诚。据说在白云观许愿,向来灵验。白云观里也有一些别的活动,比如颠轿子,但比别处更加民俗,音乐好听许多,轿夫的步子也更近于舞蹈。后花园里往往有演出,在戒台上唱京剧,听的人并不很多。我今年在那里饱听了一回,是一个胖青衣唱《杜十娘》。上了年纪,扮相一般,行头亦甚破旧。大冷的天,我站在台下冻得不行,可是她始终有板有眼地唱,唱工也还不错,真是敬业。在白云观的戒台前看戏,颇有在乡下看草台班子演出的味道。年前畅游苏州,列入世遗的几个园子里照例有演出,可是都太短促敷衍,连个最短的折子戏都不肯演。由此,亦可知白云观戒台唱戏的可贵。后花园里亦有拉洋片的,老腔老调,听来恍如隔世。
龙潭湖的庙会颇为现代,今年打的是人文奥运主题,开展全民健身运动。西门进去之后,往东不久便是体育活动中心,有群众性的乒乓球比赛和各种棋类比赛。棋类比赛,北京棋院有人指导,但基本上是群众自发参与。再往东,是一个巨大的人工岩体,颇有些年轻人在此处攀岩。龙潭公园并不大,只有个湖而已,各样的摊子沿湖而居,便是无头亦无尾了。龙潭湖庙会,全民健身之外,更显著的特色是小吃和嘉年华。各样的小吃摊子鳞次栉比,有许多旧京的小吃,譬如灌肠、爆肚、茶汤之类,纷纷打着百年老字号的招牌。亦有京外风味,有一家赫然打着“天下第一臭”绍兴臭豆腐的旗号。好处不好吃,且不必管的,人们照例吃得闹热。龙潭湖庙会完全可以叫“龙潭湖嘉年华庙会”的,到处都是“有奖娱乐投球”的招牌,大抵是10块钱5球,五投三中,可以得大奖,抱一个巨大的玩具娃娃回家。商家将各样漂亮的玩具娃娃高高挂起,看的人满心欢喜。庙会的组织者,或者商家,却也难逃“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之讥,那么多小吃和嘉年华摊子,却几乎没有卖水的。好不容易发现一家卖茶的,有一个很气派的茶亭,写着“大碗茶”三字,好不诱人。可是端上来的确是塑料杯子。也真真煞风景。龙潭湖的庙会亦有演出,可是终不及别处地道。愈现代,便愈不正宗。但龙潭湖庙会,自是一等一的小吃和购物的天堂。
地坛的博大精深、无所不包,堪称京城庙会大哥大。终究是旧时皇家气派,它的大便无人可比。别处的庙会,总是一眼便能看尽。地坛绝不如此。地坛要走进去,再走进去,一处是一个天地,需要很有耐心地逛。若全无心理准备,是免不了有泥牛入海之憾的。厂甸和龙潭湖所能有的,它都有。只是散在各处了,让人不觉得。地坛亦有它的特色,譬如“祭地”,虽则是模仿清朝皇家,但终究是别处所不能有的。因了地大物博,地坛庙会的活动便也特别得多。今年还专门弄了一个“情人街”,也是嘉年华性质的,在各大街头还打了不少灯箱广告。情人街装饰得十分别致,长长的一条巷子走过去,全是各色的纸伞挂在空中,美轮美奂。但大也有大的不好,容易杂乱,即使一片书摊,也容易造成书市的错觉。我是年初一一大早去的地坛,贼冷贼冷,大风如刀,能把人的骨头吹断。偏又是和诗友李子同去。写诗的人却不见得比不写诗的人浪漫,李子便是不适合逛庙会的人。或许受不得风冷的缘故,早早地被他拉离了庙会。地坛庙会的好处,细微处的精神,终是未能体会。且留待明年了。
又及:
庙会真是购物的天堂。有些平时不易寻到的东西,庙会里却能找到。逛了四天庙会,我以平均每碟5块钱的价格,淘了近百张戏剧影碟。京剧居多,昆曲和粤剧也有一些。要知道,我平日里可是跑遍各种音像店淘碟的,哪一次都不如这回收获多呢。
记得去年还在厂甸看见卖空竹之类旧京玩具的,亦曾看见卖茶汤的用大茶壶。今年却少见了。大约北京的庙会也正处在失忆之中,旧时月色终究是愈来愈淡,最终淡到没有的。
乙酉正月初四
前一篇:读周作人《欧洲文学史》
后一篇:春明书简:北京的风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