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豪尔斯地产房产 |
分类: 楼市调控 |
《法制晚报》特约评论
刊载于2月27日b02版
随着2013年房企业绩的出炉,越来越多的企业跨过千亿门槛,因而对2014年业绩的期望值也变得越变越大。在已公布2014年销售目标的房企中:万科定为2000亿元;恒大定为1100亿元;绿地集团则大幅提高到2400亿元,比2013年增加近50%;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也公开表示2014年收入将达到2400亿元,经营净利润150亿元。
“红一年,冷一年”是楼市的传统观点,在年初销量普遍低迷的状态下,一些业内人士并不看好2014年楼市,那么,为什么一些房企反而纷纷上调销售目标呢?
资金储备充足,助涨开发“野心”。2013年一二线城市楼盘销售火热,使得许多开发商的资金链宽松了许多,加上调控政策逐渐趋向于市场调节为主,行政干预为辅,助涨了一些开发商的开发“野心”,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年初不断涌现的“地王”,可以看到楼市热度依然在高烧。
加大销售份额,平抑利润下滑。销售额不断创新高的2013年,部分房企却出现了利润率同比下降的局面,即使大房企也未能幸免于难,净利润增速有所回落。据有关机构报告显示,2013年房地产行业的毛利率,较2012年同期下降了3%。如保利地产2013年全年累计实现销售额1252.9亿,同比增长了23.2%,但净利润增速却意外地下降了2个百分点。探求其中原因:一方面,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良性竞争促使各大开发商不得不动用“价格战”来吸引人气和去化房源;另一方面,房产数据的公开化也让购房者越来越趋于理性和专业,在购房时学会把控优惠时机甚至和开发商进行谈判。不少销售人员称,“在如今刚需为主的市场上,没有价格的优惠,很难吸引到购房者”。
除了房源在买卖中利润空间压缩外,房地产开发成本也因为楼市的火热而被推高,特别是2013年的土地热现象,成了楼市中的热名词。
因此,加大销售份额,某种程度上可以在平均利润的下滑的趋势下,维持净利率水平的上涨。
房企规模扩大,稀释利润空间。从长期发展看,房企分化已在所难免,联合加上兼并,强者恒强,弱者更弱,是未来房企发展的大趋势。大房企借着调控之机采取强强联合,同时兼并开发能力弱的中小房企,加速扩大市场份额,结果是,销售额虽然不断增加,联合者分走利润,被兼并者消化利润,也会使得利率下滑。
需要注意的是,从房企的角度出发,虽然2014年的业绩指标迈向新高度,但如果继续以粗放式的降价手段吸引市场,反而只会让开发商陷入更低的利润空间。因此,如何在价位水平上做出让购房者愿意出手的产品才是关键,产品的升级和结构的布局再加上适时的营销手段,将产品精细包装才是提高销量的保障。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