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豪尔斯地产房产 |
分类: 户型的选择与改造 |
豪尔斯地产
公租房户型杂谈(2)
公共租赁住房以小户型为主:狭义一般为一居室,按户型样式分为合体一居和分体一居;广义可以是精巧的一、二居,甚至准三居。
合体一居要注意规避电磁炉灶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等26家单位共同编纂《公共租赁住房优秀设计方案汇编》中的公共租赁住房设计,虽然有些套型厨房通风在公共走廊里解决,但基本采用燃气灶,这是符合居住者的基本使用要求的,但在征求意见稿的03-D户型中,因面积不足34平方米,厨房沿用了酒店式公寓的开敞式设计,采用了电磁灶,这是非常大的缺陷。我们知道,公租房的居住者为普通中低收入家庭,平常基本在家中就餐,燃气灶相对好用,气费用较电费要低一些。同时,开放的厨房也不适合炒菜做饭,这一点,与酒店式公寓的使用者完全不同。
实例2:《公共租赁住房优秀设计方案》征求意见稿,03-D户型。
原设计单位: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等26家单位
该户型因处在电梯管井旁,呈“刀把”形。33.79平方米的合体一居,采用开放式厨房设计,虽充分利用门厅和交通通道,但污染居室,并且只能使用电磁灶。床仅配备单人床,并且缺少餐桌和会客沙发。
改造重点:将厨房独立设置在原卧区内,直接通风,便于燃气灶的使用,同时纳入冰箱。卫生间取方,内侧合理放置洁具,外侧安放洗衣机。门厅增加沙发、餐桌。
这样一来,厨房独立,可用燃气灶,并免除油烟干扰。床也扩大成双人的,增加的家具可以满足小家庭的正常使用。
标准一居是居家过日子的必然选择
标准的一居室是一室一厅,不管是过去的室大厅小,还是现在的室小厅大,睡觉、起居或就餐都是分在不同的带有采光面的空间里。而随着面积的缩小,市场上曾出现了将卧室和起居室合二为一的“合体一居”,俗称“大开间”。这种户型的特点是:厨卫等基本生活设施仍然具备;居室除厨卫外,只拥有一个窗户或阳台的采光面(如果有两个以上的采光面,就容易分割成两个居住空间,成了名副其实的一室一厅)。但是,从生活长期使用角度看,一室一厅并且厨房带采光窗户的标准一居室才能够真正满足人居的需要。
精巧二居是保证正常居住的基本户型
实际上,对于一个家庭来说,二居室能够可持续发展,即便是带着老人,也能够分居保证基本的私密性。
那么,对于精巧两居而言,究竟“小”到什么程度才算合适?
一般来说,起居室10平方米以上,可以摆放3人沙发、3人餐桌什么的,而8平方米以下,就只能摆放简易沙发和两人小餐桌。
双人卧室9平方米,可以摆放标准双人床、衣柜、床头柜或小书桌;单人卧室5平方米,只能满足“卧”的基本需要。
卫生间3-4平方米、厨房4-5平方米就能使用,当然宽大一点,可以放进洗衣机、冰箱什么的。通常卫生间设置淋浴器、洗手盆和坐便器;厨房设置洗涤槽、燃气灶、操作台和吊柜。
而厨房面积不应小于4平方米,低于这个数值,室内热量聚集就会过大,按照规范,单排橱柜净宽不小于 1.5米,双排橱柜净宽不小于1.9米,并且橱柜总长不小于2.1米,但由于公共租赁住房面积有限,可以适当缩小10%。
至于阳台、门厅等等功能空间,在保证主要居室面积的前提下增设,会使居室的品质有所提高,但对于寸土寸金的公共租赁住房来说,避免过细的分区,可以保证空间的相互借用,获得尽可能大的空间感受。
选自《公租房的设计与改造》,未完待续。
《公租房的设计与改造》全部案例是户型专家李小宁根据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等26个单位和共同编制的《公共租赁住房优秀设计方案》,根据北京市公共租赁住房发展中心和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出台的《北京市公共租赁住房设计指南》,也根据北京市在建的一些公共租赁住房设计方案中精选出的,目的是帮助政府和开发商减少失误,帮助设计师准确定位,在有限的居住空间内满足更多的生活需求,使每一平方米物有所值,物超所值。该画册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重点出版的李小宁大型七卷系列设计画册中的一卷,已在全国新华书店、建筑书店上市。该套从书由《公租房的设计与改造》、《小户型的选择与改造》、《中户型的选择与改造》、《大户型的选择与改造》、《别墅户型的选择与改造》、《政策房的设计与改造》、《模块户型的设计与组合》组成,1400页,采用大16开彩色印刷。为保证一目了然,户型改造采用3D立体图设计,配有逼真的家具和装饰,采用前后对比并配有翔实的文字分析,尤其对正在设计中的项目优化,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是一套不可多得的户型设计优化改造宝典。
该套画册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厦门、长春等地10余万个在售户型中,挑选出富有代表性的700个样式,3000余种招法,从十几平方米的迷你一居到一千七百平方米的独栋别墅,分门别类地设计与改造。
李小宁常年从事户型研究、讲学、设计,担任多所大学的建筑学客座教授,出访了50余个国家,考察了大量的海外地产项目,在与国外同行不断进行广泛交流的同时,把握着世界住宅发展的脉络,并且将国际先进的居住理念与中国具体的生活现状相结合,创造出了一系列符合中国国情的户型样式。他常年笔耕不缀,发表了千万字的著述,目前已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28余卷建筑理论和实践的个人专集,其中多本已作为大学建筑专科的教学课本。
销
定
邮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