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宁:近低密,尽绿色,进健康
(2009-05-12 09:20:34)
标签:
豪尔斯地产近低密尽绿色进健康房产 |
前几天考察了金科·帕提欧,主要是看了正在建设的一期联排别墅,对重庆开发商勤勤恳恳植树造林,营造优美的绿化环境感触颇深。
从2003年爆发的非典疫情,到今年北美爆发的甲型H1N1型流感,使购房者对住宅健康条件给予了空前的关注。本次甲型H1N1型流感的住宅隔离区,大部分都是高层建筑,密集的人口使传染途径成倍地扩大,于是,一些感性的人们开始对高密度住宅产生了抵触情绪。
那么,究竟侧重什么样的选择,才能保障居住的健康呢?
从目前住宅对H1N1型流感传播的影响看,不外乎从这样几个方面可以得到缓解:一是室内排水、排风管道密闭;二是户型采光、通风效果良好;三是降低居住密度减慢传染速度;四是增加植物改善空气质量。而后三个方面恰恰是低密度住宅所特有的优势。
居住环境、社区配套、住宅产品类型、自然环境和园林绿化,以及健康的居住生活方式等等,均是健康住宅的要素。而低密度住宅以其特有的建筑与自然环境的亲近融和、居室空间的宜人尺度、居住者之间的自然交流等满足现代人舒适与健康的条件,作为城市住宅的一个特定类型,其价值正在为人们所认知。
健康住宅的标准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所谓“健康”就是指人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完全处于良好的状态,以此类推,“健康住宅”就是指能使居住者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完全处于良好状态的住宅,它包括:
人居环境的健康性
从室外环境看,住宅基地选址要“健康”,其中包括水源、土壤、空气等无污染;
从室内居室看,“健康住宅”必须具备起居室、主次卧室、厨房、餐厅、卫生间、储藏室、阳台等。在居室面积方面,起居室不低于14平方米,主卧室不低于12平方米,厨房不低于5平方米,卫生间不低于3平方米;
从空气质量看,冬季采暖和夏季制冷时,室内应有新鲜空气交换和补充设备;
从密闭性上看,外窗应采用双层或中空玻璃,使采暖制冷达到节能,同时在声环境方面,使室内噪声达到允许噪声的标准。
自然环境的亲和性
营造人居环境时,一定要尽可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比如阳光、空气等。在健康住宅的建筑设计中,要注意室内环境的处理,如声环境、光环境和空气环境,因为采光、通风的优劣与身心健康极为密切。
在健康住宅的绿色系统中,植树应多于种草,这样可以更好地降尘、降噪,使景观起伏多变,与人自然地交融。其中标准表现为社区绿地率≥35%,建筑密度≯25%,绿化覆盖率≥7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2平方米/人,硬质景观用地占集中绿地面积≯30%等等。这中间要注重绿化布局的层次、风格与建筑物的相互辉映;注重不同植物各方面的相互补充、融合;注重发挥绿化在隔热、防风、防尘、防噪音、消毒、灭菌,甚至从视觉和心理上消除疲劳等方面的作用,总之,必须以改善及提高人的生态环境、生命质量为目标。
居住社区的环保性
环境保护是一项与人类生存的密切相关的工作,一方面要考虑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的多方需要,注重节约能源,注重居住者对自然空间和人际关系交往的需要,一方面还要科学地建立各类系统,其中像水系统中的排水系统的密闭和中水系统的设置,环境卫生系统中的生活垃圾的分类和处理等等,都对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身体健康的保障性
虽然人们日常的看病就医主要还是在医院,但完善的社区医疗保健体系,多样化的健身设施、文化娱乐设施,以及实用的家政服务体系,都是一个健康社区所必不可少的。要根据社区的人群构成、文化水准、健康状况等等,制定和实施保健计划。
2001年,国家住宅工程中心联合卫生部、国家体育总局和国家环保局等单位根据目前国际上实行的健康住宅标准,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共同编写了《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要点》,从居住空间、空气环境质量、热环境质量、户环境质量、光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等方面拟定了72条健康住宅建设的技术要点,共96项技术指标。
相比而言,处于郊区的低密度住宅,虽然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健康住宅,但由于其在自然环境、建筑密度、户型配置等方面要优于市区内的高密度住宅,因而更接近人居健康的标准。
低密度的含义
容积率是指地上部分的总建筑面积与总建筑用地面积之比,它是衡量住宅舒适度的重要指标,将决定着社区内人均享有公共区域面积和绿化面积的大小,住户数量的多少。一般来说,相同地块上的建筑面积越少,居住人口也会相应减少,舒适度也就越高,这就是低密度住宅所具有的优越性。
低密度界定
从容积率上说,低密度住宅应低于1,而那些高于1,低于2的4-6层花园洋房式住宅,应划分到中密度住宅类,以保证低密度住宅的高品质及高品位。
从建筑模式上说,低密度住宅应为非集合式住宅,也就是准别墅或别墅类,具体表现为4层以下的,上有天,下有地,或者顶天立地的住宅样式,其出入户门应走独立通道。
低密度的优势
密度低。降低社区密度,即可以获得城市中不可多得的自然空间,保证良好的通风、采光,又可以减少单位面积的人口,使病毒、细菌等的传播途径得到一定的控制,减少其交叉感染。
绿化好。低密度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绿化面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给环境带来了更多、更新鲜的空气,增加了人与自然的接触。据环保专家测定,一个人所需要的氧气要靠12平方米的绿地提供。
户型趋于人性。在城市住宅中,保证居室内获得充足的日照和良好的通风与节约用地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而这些对健康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低密度加上纯板式和上有天、下有地的建筑构造,以及前庭后院的布局,使户内空气易于对流,与自然接触也变得更为紧密。尤其是独立入户的高级住宅形式,使邻里之间出入住宅形成了动态隔离。
低密度的数据控制
当然,一些在社区规划、户型设计、建筑用材等方面不合理的项目,虽然密度很低,同样会使住宅的健康性大打折扣。
容积率不能过高
容积率是低密度的重要标志,必须要通过降低社区建筑密度,减少居住人口,并留出足够的绿化空间,保证较高的舒适度。一般来说,City house(叠拼)为0.8-1 ,Townhouse(联排)为0.6-0.9,Two family house9双拼)为0.5-0.7,而House(独栋)则为0.5以下。
从金科·帕提欧的联排看,0.8的容积率基本满足要求,由于二期的花园洋房拉升了社区的总体容积率,使其达到了1.36,因此,开发商建地下公共车库,减少地面交通路,还建于绿化,并且移植几十年的大树木,增加植被的容量,这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密度增大带来的环境压力。
户型进深不能过大
进深应控制在12米以内,以保障良好的采光、通风。很多低密度住宅的居住者是三代同堂,家里或许有老人、小孩和病人,充足的阳光和良好的通风对于他们显得格外重要。
各类型的面积要适当
不同的低密度建筑样式应有的面积指标限定,这样才能发挥其最佳匹配的优势。一般来说,City house 为160-230平方米,Townhouse为180-260平方米,Two family house为200-300平方米,而House则为220平方米以上。
生活配套不能少
低密度住宅大多处于市政配套稀少的郊区,即便是依托卫星城、开发区和城镇等,生活文化娱乐设施也极为有限。因此,选House更要注意选Town。一般来说,居住者对社区生活配套的需求依次为:超市和购物中心、医院、银行和邮局、幼儿园和小学;对文化娱乐设施的需求依次为:运动场、游泳池、健身房、图书室、酒吧和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