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心理咨询行业,这是个老话题,自2001年国家颁布《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以来,如何提升心理咨询师的专业素养就在说;但也是一个新问题,每每有考取心理咨询师资格证的新手,都会问我如何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心理咨询师,在中国是个新鲜事,虽然已有15年的职业发展历程,但自身先天不足,一则职业资格培训的速成性,三五个月就可取得证书;二则理论知识系统性不够,只灌输知识点的基础知识,理论素养欠缺;三则临床训练缺失,技能部分也是课堂讲授,基本没有临床实践,咨询能力无从谈起,新手不会接个案;四则临床督导制度没有建立,新手在进入咨询工作后,如何与来访者晤谈、建立咨询关系、评估咨询效果和心理咨询师个人成长无人督导;五则职业伦理操守虽有提及,但在实际培训中没有作为重要内容讲授和考察,职业伦理操守流于形式。
虽然,近几年以来,中国心理学会已经意识到心理咨询职业发展的乱象和存在的问题,于2007年成立了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专司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培训、培养和督导,但依然处于门户隔离状态,考取心理咨询师资格证的新手要获得承认非常难;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是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证制度出台的推手,1990年就成立了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可是在职业化、专业化发展方面可谓反应迟钝,临床培训和督导工作进展缓慢。
业界认为,心理咨询师有两个翅膀,一是专业技能,二是伦理操守,可是这两个翅膀对中国心理咨询师而言都不丰满;职业技能是心理咨询师职业胜任能力的表现,伦理操守是心理咨询师职业认同、自我成长的内在动力和行业规则。当取得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的新手,面对来访者时的尴尬情景可想而知。
中国的心理咨询师在取得职业资格证后,进入心理咨询行业如何尽快进入工作角色,开展有效的工作,帮助来访者解决自身身心健康方面的问题,获得人格的完善,以及心理咨询师自我的健康成长,首先要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第一,系统学习心理学的基本知识、理论、方法,阅读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经典著作,例如《心理学与生活》、》《心理学导论》、《心理学史导论》、《心理学的故事》等,构建心理学的基本框架,形成心理学方面的系统认识。
第二,学习心理学分支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方法,研读一些心理学分支方面的著作,例如《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变态心理学》、《测量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实验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等,根据自己的职业特点、人格特质和兴趣爱好,建构自己的心理学理论取向。
第三,认真学习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基本知识、理论与方法的著作,选取一些被业内认同,在临床实践中应用的指南性、工具性书籍,例如《心理咨询导论》、《心理咨询面谈技术》、《心理治疗与咨询的理论和案例》、《精神分析案例解析》、《精神分析诊断》、《精神分析治疗》、《心理咨询师手册》等,掌握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形成自己的心理咨询理论取向。
第四,研读心理学大家的或心理咨询经典著作,思考这些大家是如何解读人类心理活动现象、阐释心理咨询和应用在实践中的。例如弗洛伊德、荣格、马斯洛、斯金纳、埃里克森、温尼科特、克莱茵等人的著作。
第五,拜师学艺,心理咨询是一项实践性极强的工作,且与人深度交往,在跟师傅学习过程中,我们才能学到师傅是如何理解心理咨询的、人性是什么?在临床中如何界定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心理咨询师怎样共情,帮助来访者解决他在成长的面对的各种心理行为问题。(作者:西北师范大学哲学与政治学研究院副院长 、甘肃省心理咨询师学会副会长、甘肃太昊职业培训学校副校长,心理分析师
16.5.11)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