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自然减肥:科学的瘦身健体---与健康共舞(13)

(2007-02-27 16:33:41)
分类: 身心健康养生堂

自然减肥:科学的瘦身健体

 

这几年来,关于瘦身健体的观念和方法不断充斥媒体,减肥似乎成了全民运动。窈窕迷人的身材、匀称的体态,是所有女性朋友共同努力追求的目标,更是男人倾心爱慕的对象。许多女性朋友都不满意自己的体态,想要拥有窈窕身材的梦想,遂成为现代女性的愿望。于是瘦身、减肥的保健品,名目繁多的健身器械,各种各样的形体健身会馆应用而生。据报道全国肥胖者已9000万人,超重者约为2亿人,减肥瘦体保健品年销售额100亿元。药店和超市里的瘦身健体的保健品,不论是吃的、喝的、擦的,都标榜自己是最科学、最有效的,把个不懂得科学、不明白科学术语的公众弄得眼花缭乱,不知所措。今天吃这个,明天选那个,不但没有广告中承诺的那种效果,时间久了还会损害身体。从科学、医学实验的观点看,这些减肥产品,实在令人担心减肥者的身体健康受到伤害,更令人担心的是如此下去,会误导公众:想减肥只要吃减肥保健品或上减肥会馆即可,却忽视了科学精神和通过科学的方法去瘦身健体。

我们先来说体重与健康的关系:

一、体重与健康的关系。这是一个常识问题,体重过重、肥胖的人容易患心血官病、高血压、糖尿病、痛风、高血脂症、呼吸系统疾病及癌症等现代文明病。体重过轻,则会使人因抵抗力不足,容易感染疾病、容易有骨质疏松、骨折等问题。维持理想的体重,应从平常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体育锻炼和心理养生等方面着手。每个人的身体内部都有一个控制体重的机制,它位于大脑的下丘部,能够控制人体细胞的新陈代谢和食物的摄取,当外来因素如饮食、疾病、运动、心情等介入时,就会使体重上升或下降,这是肥胖者和枯瘦者出现的原因。

二、非正常减肥的危害。前面我已经说过,瘦身健体要通过科学的方法去实现,不能求快,不能有立竿见影的想法,今天才开始减肥,明天就能见到特别的效果。否则,可能出现:1、容易体力不支、精神萎靡不振、行动迟缓。2、先被减掉的是水分,其次是肌肉,最后才是脂肪,对身体健康极为不利。3、体内基础代谢功能降低,脂肪合成加快,愈减反而越胖。4、女性若减肥过快或方法不得当,容易造成女性荷尔蒙紊乱,停经提前来临。

三、伪科学的减肥方法。1、过度节食、自我催吐;2吃利尿剂、服用泻药或故意吃减肥药;3、过度运动;4、周期性贪吃等。这样减肥的结果是骨瘦如柴,出现身体异常症状,不知不觉出现厌食症或贪食症;并伴有心理上情绪不稳定、忧郁、焦虑和睡眠障碍等异常现象。

瘦身健体的正常方法是,应建立在良好的饮食习惯、坚持不懈的运动和健康的心理上。如果你需要减肥,最好以每天减少500大卡为标准,每周以半公斤的速度降低体重,千万不可以使用非正常的减肥方法。在这里我给朋友们推荐自然疗法。

四、自然健康疗法。它是肉体、心理和行动三者的有机结合,包括正常的体重、快乐平静的心理和坚持不懈的行动。自然健康疗法的关键是:把食物当药物,让你的身体从食物中吸收充分的养分,自行修复和复原。1、以新鲜水果、蔬菜和高纤维的谷类及豆类保持肠胃的清洁。2、每天吃一顿只包括新鲜水果和青菜的饭,从而达到减肥的效果。3、我们在吃过每餐饭后,要按时服用酵素补充物。酵素可以帮助肠胃消化,促进排泄。4、不要将淀粉和蛋白质混合使用,午饭以蔬菜和蛋白质为主,晚饭以蔬菜和淀粉为主。5、保持身体的硷性状态,每周有一天只吃新鲜水果或半生的蔬菜,给身体也来个大扫除。6、不要食用人工制糖或精制糖,它们会破坏人体内的细胞;并且出现,只要吃糖身体就会停止燃烧脂肪,而且便秘,降低免疫力。7、每天保持快乐的心理状态,让自己的情绪处于积极、欢快之中,8、每天利用20分钟以上时间,做深度的松弛心情、放松身体的放松运动,在宁静里与内心自我对话“我是一个健康、快乐、身材匀称的人”;然后再运动30分钟,推荐有氧运动。

想瘦身健体,最关键的还在于“我”自己,首先要有瘦身健体的想法;其次要有科学健康的观念;再次要找到科学的方法;第四要有能吃苦耐劳的心理准备;第五还得有一个良好的情绪状态。瘦身健体的理论、方法很多,而且每个人情况又不相同,我这是一家之言,有感兴趣的朋友不妨一试。

厌食症或贪食症的话题,我在 进食障碍:美丽的代价》http://blog.sina.com.cn/u/49932fb6010006zs 中已有介绍,这里不再赘述。朋友们想了解不科学减肥的信息,请参阅《减肥:美丽的陷阱》一文http://blog.sina.com.cn/u/49932fb60100051y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