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心理咨询如何助人 |
心理养生让你更健康
个人的健康不仅仅是身体没有疾病的道理,已经成为现代人身心健康的一个基本常识。健康不但包括身体没有疾病,而且也包括心理健康,即一个人心理活动(认知、情绪、性格)正常,没有心理疾病(即异常的心理活动现象)。临床心理学家预计,心理保健(即心理健康)将成为21世纪人类健康的主题。所谓心理养生,就是心理上(认知、情绪、性格)保持良好的状态,以适应急速变化的生活,保障机体功能的正常发挥,从而达到防病健身、延年益寿的目的。
在日常生活里,我们怎样才能实现心理养生的目标呢?从心理咨询的角度看,主要从一下几个方面来达到心理养生。1、善良是心理养生的营养素。心存善良,就会以他人之乐为乐,乐于助人帮困,心中常有欣慰之感;心存善良,就会与人为善,乐于与人相处,光明磊落的待人,心中常有愉悦、轻松的感觉。这种心理状态能把血液的流量和神经细胞的兴奋度调到最佳状态,从而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2、乐观是心理养生的润滑剂。乐观预示着我们在生活中始终采取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和心境,即使遭遇挫折或遇到重大不幸,也会坦然待之。它可以激发人的活力和潜力,解决矛盾,逾越困难。而悲观则是一种消极颓废的态度,它使人悲伤、烦恼、痛苦,在困难面前一筹莫展。长此以往还会出现抑郁等病理症状,严重影响身心健康。3、宽容是心理养生的调节阀。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那能事实顺心、天天如意?吃亏、被误解、受委屈的事总是相伴左右。宽容不仅包含着理解、原谅,更显露着你的气度和胸襟、坚强和力量。而一个不宽容的人或不会宽容的人,只知苛求别人,心胸狭窄,心理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状态,导致神经兴奋、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使自己的生理、心理进入恶性循环。4、淡泊名利、时事是心理养生的免疫保健品。淡泊,说起来容易,行起来难,世人都云淡泊,可真正做到的何其少呵!所谓淡泊,即恬淡寡欲,不追求名利,不热眼时事俗务,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和心态,是对人生追求的高层次定位。有了淡泊的心态,就不会在世俗中随波逐流,对身外之物也不会得而大喜、失之悲伤;也不会对时事他人牢骚满腹,攀比嫉妒,从而惹得自己不是心情抑郁,就是心理焦虑,要么哀伤,要么冲动。任何时候,都不能以平常心看待一切,这是身心健康的大忌。
各位想要身心健康,延年益寿,生活有滋有味,不妨从一下几个方面做起。第一、要平心静气。遇事,不要冲动,不要动不动就发火,这样对身体不好。何不,保持一棵平常心,放松身体,心情坦然,再做几个深呼吸。这不但对身体有益,还帮助锻炼大脑的能力呢。瑜珈、冥想、放松等静态的活动,都是训练平心静气的有效方法。不妨你试试。第二、成熟的智慧。生活中遭遇不愉快,要用智慧去解决,即我们平常说的用脑子解决问题。鲁莽,只能把事情办坏!而用智慧处理问题,可以使那个问题朝着有利于你的方向发展。不妨看看一些成功的老年人,他们是如何应对麻烦的,向他们请教“人生的经验”。“姜是老的辣”,多向老年人学习,也是积累经验,智慧成熟的一条途径。第三、开怀大笑。多笑笑,让自己的心情开朗,幽默、笑声可以化解忧伤,驱散不快,而且还可以刺激大脑,分泌一种有益与身体健康的物质多巴胺。第四、保持良好的睡眠。人在睡眠状态身体最松弛,有规律的睡眠可以使人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素,缓解身心紧张的状态,提升大脑处理复杂事务的能力。第五、多活动大脑。美国神经病理学家经过研究发现,人脑是一部学习的机器,适应性、可塑性极强,每天坚持学习(用脑),大脑会和年轻时一样,勤用大脑还可以治疗老年痴呆症。可以通过打乒乓球、桥牌、玩拼图、学外语、跳探戈、拉手风琴、种植花卉、制造小器具等来锻炼大脑。第六、有氧运动。运动可以让心律加快,保持身体的活力,使脑筋变得灵活,防止因为躯体化疾病(心脏病、肥胖症、糖尿病等)带来心理问题,影响身心健康。第七、平衡饮食、均衡合理的饮食,可以避免许多疾病缠身,而且食物中的抗氧化物还能预防癌症。美味佳肴使人心情爽,心情烦躁时可以自己下厨房做几样小菜,不但满足口服之欲,也调节了情绪,达到心理养生的目的。
实际上,心理养生最重要的是认识自我,把自己的内心需求、自己的性格长短梳理清楚,知道自己的半斤八两。人,其实最难的就是认识自己了。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天下再有何事不能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