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心理咨询如何助人 |
有关健康、心理健康的话题我们说了不少,而且一直强调个体的健康是一个整体,健康不仅仅是身体的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否则,个体的健康就是残缺不全的,就不是世界卫生组织多年来强调的健康理念。
在谈到心理健康时,我们涉及到个体的心理活动,人的一切活动都是由其心理活动派生的。那么,什么是心理活动呢?心理活动是一种心理现象。心理现象人皆有之,它是 宇宙中最复杂的现象之一,被称为黑箱之秘,从古至今为人们所关注,科学家们对它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在人的心理活动,意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层次,只有人菜油意识。但是,心理的本质是什么,意识的本质又是什么,心理现象是怎么发生的,它又在什么条件下得以发展和完善,最后达到意识的水平的;心理活动遵循什么样的规律,掌握这些规律怎样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服务,所有这些问题都是心理学要解决的。
那么,什么是个体的心理呢?自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于1879年在莱比锡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以后,心理学家们一般都认为,心理是人脑的机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没有脑的心理活动,或者说没有脑的思维是不存在。正常发育的人脑为心理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我们的大脑是自然界最为复杂的物质,是物质发展的最高产物。
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家杜威、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等人经过研究认为,从动物和人的心理现象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看,心理属于神经系统的活动,特别是大脑活动的结果,它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而心理现象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通过大脑活动而产生的。所以说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离开客观现实来考察人的心理,心理就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木之本。但是,心理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不是镜子式的反映,而是能动的反映。我们通过心理活动不仅能认识事物的外部现象,还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并用这种认识来指导我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故此,我们说,心理是大脑活动的结果,却不是大脑活动的产品,因为心理是一种主观映像,这种映像可以是事物的形象,也可以是事物的概念,甚至可以是我们的体验。关于这一点,我们在生活中都会有感受,心理支配我们的行动,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一个人的行为活动来客观地研究他的心理。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人的心理健康也是可以观察和评估的。个体心理健康水平指标的确定、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干预等,都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的。
人的心理现象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心理过程和人格。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是以过程的形式存在的,它们都要经历发生、发展和结束的不同阶段,所以属于心理过程;认知是指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或者说是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表象、思维、言语和想像等;情绪和情感是伴随认识和意志过程而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和内心体验,是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意志是人的思维决策见之于行动的心理过程。人格也称个性(前苏联心理学界流行术语),是指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一贯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需要、动机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表现了人格的倾向性;能力、气质和性格是人格的特征,它们是人格的组成部分。但是,人格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
作为个人,我们掌握了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认识了心理过程和人格的特点,并知晓它们之间的关系,就能比较客观的认识自己,纠正不合理的欲望和错误观念,学会理性、悟性地面对及应对现实,处理问题时能做到自知之明,把握自己的生活航向,使自己成为一个人格健康、生活充分自我实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