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文史哲的江湖(诗情文意的我们 |
(小说介绍:这个作品,是我2002年在甘肃某县下乡时写的,小说以80年代从学校走出的大学生为生活原形,揭示他们在整个社会转型时的精神状态、生活形态、对人的心灵与物质态的理解。主要人物有:
勃夫----串讲故事的一条线索,杭清的好朋友。
杭清----一个不安分学校生活的老师。
尚兴----也是一个不想平庸的知识分子,杭清的密友。
吉娅----一个已婚又离婚的单身女人,很有魅力,杭清的情人。)
尚兴告诉勃夫,吉娅走时给他留下了这几年写的一些东西,其中一个笔记本里记的东西十分有意思。
雪是昨天晚上开始漂浮在这座城市的上空的,从窗里向外看去白茫茫的一片,煞是好看。
男人最可贵的是诚实,是在女人面前毫无保留的倾吐一切。女人最看重男人的就是心灵的真诚,女人最憎恨的就属男人的虚伪了。
爱情在我们来说,早已是一个极为遥远的童话世界了。姗姗来迟或急渴的等待是我们对男女爱情有了种种浪漫的描绘。
每个男人都是潜在的强奸者。
爱情是最热也是最冷的东西,热起来能把人烧的忘记是非曲直,甚至奉献生命;冷起来能把人冷到连亲骨肉都不认识,甚至做出违犯道德伦理的事。
我曾经告诉过杭清,在对待爱情上,男女双方都应该有分寸,不要过于亲热,不要过于坦诚,把什么都告诉对方;也不能过于疏远,不理睬对方,封闭自己的心灵。他给我大讲现在年轻人在恋爱、婚姻上奉行的那套,什么先同居,不要孩子,试验家庭,不合适就分手。我知道杭清的意思,他想和我好,可又不急于与我确定关系。
桦俊在我们刚认识时就告戒我,我们男人时常是这样一种心态,既热眼家庭生活的温暖安逸,又害怕他人介入自己的婚姻圈,得随时提防他人;既想自己沾花惹草,弄个女人开心,又要防范自己的妻子成了别人床上的尤物。
在认识我之前,杭清曾经与一个东北女子来往,听说那个姑娘是来我们这里上学的。
前天从外地回来,尚兴来我这里,他说杭清过几天要去南方,可能是到那边联系工作。
杭清后来告诉朋友们,元旦那天的事,吉娅在过了几年之后仍然没有忘记。她那天刚到杭清宿舍的楼下,就看到一个陌生的女人正在敲杭清的们,她预感那个陌生的女人是找杭清的。
那个女人问杭清在不在。
吉娅凝视那个女人从自己身边走过,盯着那个女人看了半天。一个比自己年轻十多岁的女人。
吉娅十分生气,心情不好。她没有上楼,那个女人是一个怎么样的女人呢?
吉娅在金城的时候,我们每到周末都到北关一家川菜馆吃饭,点几个菜,要几瓶啤酒,边吃边聊。有时我也叫上尚兴和桦俊,无主题的乱聊。饭后,我们常去南关附近的一家歌厅。这个地方离吉娅住处不远,她常带我去那里。
后来熟了以后,我有时就不回去了。吉娅是个很会体贴男人的女人。
现在一切似乎都结束了。
吉娅走了,到南方谋生去了。
杭清,以及他的朋友都认为吉娅和杭清的关系并没有结束。
每次杭清来我这里,都是他主动提出做爱。
杭清让我换上那套他喜欢的睡衣,上床后他再给我脱掉。他解开睡衣的扣子,把手伸进我的胸罩内,另一只手放在腰部,抚摩着向下滑动。
我们进去吧。然后,又给我穿上衣服,手在我的背部乱动着,触摸着我的敏感部位。
杭清、尚兴和勃夫往巫霞那儿。他们去时巫霞不在,到晚七时她才回来。原说好在家里吃饭,时间迟了,只好到外面吃。
饭后巫霞找了一辆车拉他们到兰山公园观赏夜景。
当杭清等人在兰山游玩时,林休等人正在他家谈论知识分子的职责等深奥的话题。林休说,从西方民主政治看,从传统文化看,知识分子怎么对待自己的使命,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怀旭说,知识分子的独立性太差,又怀有传统文化的劣根性。
只懂得爱是不行的,还要学会如何去爱,如何让对方愉快的接受你的爱。
爱是关怀另一个人的一生胜过关心自己。
昨天晚上我曾对杭清说起我对爱情的感受。
人唯一不能重复的是人生旅程,每个人都是这样走过来的。家,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讲都是至关重要的;家,谁都不能没有。
过生日那天杭清来迟了,他给我送了一幅油画。按昨晚约好的,我和杭清去西关一位做生意的朋友处,我们到时她的饭菜已经做好。今天来这儿的还有几位朋友。饭后,杭清给大家聊他对通俗音乐的看法,朋友们听后大加赞赏。杭清说我这是瞎说,千万别高看我。
朋友请我们到金纶舞厅跳舞。
奇怪的是,每当吉娅回忆起她和杭清在一起的日子时,总感到那是一段让人说不清的时光。好好的生活都让那个叫巫霞的女人给搅乱了。
事实上,吉娅的抱怨不全对,不能把责任全部推倒巫霞身上。杭清就没有错?他要是不左右摇摆,事情能到这个地步?林休不同意尚兴对巫霞的指责。
你们都是对爱情一无所知的人。走错了路,要回头还来得及,该正视你们的所作所为了。不要再没万没了的讨论、指责,我和康敬为什么不再争吵?没有人是故意去所为,都是在不知的情况下做的。
我们生活在生活之中。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