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往事与今生(由臣民社会向公民 |
首先要纠正那位学生朋友的一个小小的错误,清华大学不是基督徒所建,而是用清朝政府庚子赔款后美国返还清朝政府的款项所建的,其前身是留美预备学校。
民国时期有几所教会建立的学校,如北平的燕京大学、南京的金陵大学、广东的岭南大学等等。
圣经是一部什么书?即如何解读圣经?从唯物主义的历史观(科学理性主义)看,它当然是一部反映犹太民族(古希伯来人)历史兴亡与变迁的史学著作和文学作品。
但是,我不认同这点!在西方有一门学问是神学科学,有许多人研究它,其中有很多十分有名的神学家(同时他们也是哲学家、历史学家、文学家等),如瑞士的卡尔·巴特、俄国的列夫·舍斯托夫、瑞士的汉斯·昆、德国的朋霍费尔等等,他们即使研究基督教或天主教的思想家,也是践行主的昭示的人。
圣经在我看来,它是一部主的道、主的思想的书。圣经的全部意思就是引领我们做一个义人,尤其在当下中国社会,腐败严重、社会成果分配极不公平、低收入阶层日趋贫困化、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政治改革及政府效能低下、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及资源枯竭、社会福利保障体系与中下阶层不利、企事业单位转型过程中调整下来的待岗或失业人员的安身立命、新失业群体的坐大等等,信主或走向主就更显得有意义了。
就一般意义而言,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有爱,不但爱家人,也爱一切人;要有义,承担作为一个人的全部义务,担当社会职责;要有信,以诚信取信于他人,践行你的守诺。
圣经抑或基督教的目的都在于让我们要学会感恩生活,宽怀他人,懂得反省,成为一个生命中有力量,生活有方向的人。
如感兴趣,可读刘小枫的《走向十字架的真》、朋霍费尔的《作门徒的代价》、M·舍勒的《爱的秩序》,以及《圣经》旧约新约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