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月夜·枫桥·乡愁

(2010-08-22 13:59:59)
标签:

文化

分类: 散文

月夜·枫桥·乡愁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夜泊》唐·张继

一千二百年前秋天的一个夜晚,襄州人张继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上弦月升起得早,半夜时便已沉落下去,整个天宇只剩下一片灰蒙蒙的光影。树上的栖乌大约是因为月落前后光线明暗的变化,被惊醒后发出几声啼鸣。月落夜深,繁霜暗凝。在幽暗静谧的环境中,人对夜凉的感觉变得格外锐敏,却完全切合诗人的感受。深夜侵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舟,使他感到身外的茫茫夜气中正弥漫着满天霜华。月落写所见,乌啼写所闻,霜满天写所感,作者先后承接的时间过程和感觉过程。而这一切,又都和谐地统一于水乡秋夜的幽寂清冷氛围和羁旅者的孤孑清寥感受中。

月夜·枫桥·乡愁

在朦胧夜色中,江边的树只能看到一个模糊的轮廓,之所以径称“江枫”,也许是因枫桥这个地名引起的一种推想,或者是选用“江枫”这个意象给读者以秋色秋意和离情羁思的暗示。透过雾气茫茫的江面,可以看到星星点点的几处“渔火”,由于周围昏暗迷蒙背景的衬托,显得特别引人注目,动人遐想。“江枫”与“渔火”,一静一动,一暗一明,一江边,一江上,景物的配搭组合颇见用心。这里只有张继面对霜夜江枫渔火时萦绕的缕缕轻愁,但同时又隐含着对旅途幽美风物的新鲜感受,在那个没落的唐王朝,一个文人又能如何天下苍生,诗人更多的是感叹,此时,似乎可以感觉到舟中的旅人和舟外的景物之间一种无言的交融和契合。

寒山寺在枫桥西一里,初建于梁代,唐初诗僧寒山曾住于此,因而得名。枫桥的诗意美,有了这所古刹,便带上了历史文化的色泽,而显得更加丰富,动人遐想。因此,这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也就仿佛回荡着历史的回声,渗透着宗教的情思,而给人以一种古雅庄严之感了。

枫桥只是一座江南常见的单孔石拱桥。大运河在此通过,这里又是官道所在,南北舟车在此交会,旧时每到夜里航道就要封锁起来,这里便成了理想的停息之地,此桥便因此得名为“封桥”,后因张继的诗而易名“枫桥”,并沿袭至今。明代高启曾有诗云“画桥三百映江城,诗里枫桥独有名”。晚唐诗人杜牧在《怀吴中冯秀才》中写道:“长洲苑外草萧萧,却忆重游岁月遥;唯有别时今不忘,暮烟秋雨过枫桥。”

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客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钟声是客人点点乡愁,更多的是思乡,望乡。与此同时,孤寂的诗人,一个人在秋天的夜晚,一艘远道而来的客船停泊在苏州城外的枫桥边。明日已经落下,几声乌鸦的啼叫,满天的寒霜,江边的枫树,点点的渔火,这清冷的水乡秋夜,陪伴着舟中的游子,让他感到是多么凄凉。

月夜·枫桥·乡愁

枫桥依然,大运河依然,江中的渔船依然。我走来了,从遥远的北方,我坐在船上,这种心情不是孤寂,而是欢颜,过往的船只上的游人和我同样的心情。我不是来凭吊张继的,也不是来品味寒山寺的暮鼓晨钟,我是来这闹市中阅读一种宁静。《枫桥夜泊》依然被传诵着,孤寂的张继已经被埋在历史的长河里一千多年,他早已脱离了世俗,把身心融入寒山寺的钟声之中,融入这江枫渔火。

寒山寺因寒山子而得名,枫桥因张继而千古被铭记。一梦醒来,我才知道,我该去风月桥边了,去凭吊也好,去怀古也好,那里有我的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洪洞寻梦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