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水乡-----周庄

标签:
文化 |
分类: 散文 |
江南水乡风景不尽相同,嘉兴的乌镇,苏州的同里,周庄……同是千年古镇,江南水乡,却有不同的建筑风格,风俗人情。今天逛世博之余,顺便来周庄,赏析这江南第一古镇。周庄人头攒动,把一个古老的街道密密麻麻的塞得很严实。站在桥上,但见远处一条条小船从柳荫深处摇出,木浆划动的波纹,一道道随着欢歌笑语从桥洞下穿过又传向远方。
人们习惯把周庄称为泽国,因为其四面环水,咫尺往来,皆须舟楫。全镇依河成街,桥街相连,深宅大院,重脊高檐,河埠廊坊,穿竹石栏,临河水阁,一派古朴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
唐代诗人刘禹锡、陆龟等曾寓居周庄,元末明初有传奇色彩的江南富豪沈万三得天时地利因经商而逐步发迹,使贞丰里出现了繁荣景象,形成了南北市河两岸以富安桥为中心的旧集镇。
全镇桥街相连,依河筑屋,小船轻摇,绿影婆娑。游人同样坐在船上欣赏两岸风光,不时还向岸上游人招手示意,同样听这艄公哼着当地歌谣,游客倾刻间醉在这梦里水乡。湛蓝的天空中,白云随着游船飘动,又随着船家的歌声跳舞。
周庄的“阿婆茶”在江南水乡颇有名气。到周庄,不吃阿婆茶,不算真正到过周庄,在周庄,吃过阿婆茶的人,将会品出水乡古镇的味道来。“万三蹄”是江南巨富沈万三家招待贵宾的必备菜,“家有筵席,必有酥蹄” 不可不尝。古老的长廊上,我静静地坐在靠河边的凳子上,喝着清香可口的阿婆茶,吃着满嘴留香的“万三蹄”,两岸惬意风光尽收眼底。如果是晚上,那最美不过挂在长廊上的红灯笼,微风中,红灯笼随着弯曲的河流轻舞慢摇,简直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可惜这是白天,我等不到晚上了,因为晚上还要返回上海。
酒足饭饱后,老板免费送来一碟“万三糕”。“万三糕”已有数百年历史,是镇上邹氏家族继承祖业。生产着各式糕点,因其用料讲究,品种众多,片薄滑糯,入口即化,深受消费者青睐。邹氏先世早在明初就开设公茂茶食作坊,逢年过节,其邻巨富沈万三家常订购大批糕点赠送和招待亲朋好友,后被传作“万三糕”,邹氏茶食作坊随之有名。品尝一下周庄小吃“万三糕”,也是美食。
“小桥流水人家”是江南人以水而居多少年形成的共性,黑瓦、白墙、砖石木构,干栏式建筑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标志性建筑模式。小河两边的垂柳,时而荡漾在水面上,时而轻抚在游人的脸颊上。我踏在古老的石板路上,仿佛让自己的身体穿越千年的时空,感悟水乡千百年的风俗人情和古老的生活方式。
周庄巷多、小桥多,全镇共有二十四座古桥,构成周庄一绝。桥的造形有拱形、梁式,桥洞有单孔、多孔,材料有花岗石、武康石、青石,大小不一,风格各异,蔚然可观。其中名闻遐迩的是“双桥”,“双桥”是由石拱桥世德桥和石梁桥永安桥联抉而成,桥面一横一竖,桥洞一方一圆,构成奇丽的景致。“富安桥”也引人注目,此桥初建于元,明清间重修。桥之四角有楼,飞檐朱阑,黛瓦粉墙,临波拔起。
远处望去,无数跨越在小河上的小桥,是古镇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站在桥上向游船上的人招手,认识的,不认识的,相互招呼,是一种欢喜的同感。水乡往来最方便的就是乘船。在交织的河道上,小船往来穿梭,船家与河岸上的路人,与石阶上浣纱的妇女,与擦肩而过的船上人家轻快地招呼问候,犹如一幅恬静的江南水乡画卷。
周庄河流纵横交错,形成环绕古镇的一个水网。小街很狭窄,窄的可以说不叫街,可以称作为巷。巷子很繁华,河两旁琳琅满目的店铺和川流不息的人流,形成了小巷的繁荣。我穿梭在其中,为古色古香的装饰,为精致的传统工艺,为每一件精美的丝织品叫好。我看每一个饰件都是那么精美:玉,玲珑剔透;银,纹饰精美;丝、光滑如肌。
张厅、沈厅,是典型的明清建筑,各有长短,风格迥异。或驳岸拥围,缆石各异,扁舟临岸,一派“轿自前门进,船从家中过”;或前后楼屋之间均由过街楼和过道阁连接,形成一个环通的走马楼,为同类建筑物所罕见。
在返程的路上,尽管有风,但还是能感觉盛夏的炎热,于是花十元买了一把折扇。折扇是苏州绢丝制作的,不仅做工精良,而且扇面一面是周庄的风光,一面是“周庄”两个大字,还有“千年古镇,江南水乡”两行小字。手持折扇摇曳的风,稍微扇去一点炎热,但被汗水浸湿的T恤怎么也干不了。
在繁华小街的另一端,同样的幽静,同样的幽深。我踏在青石板路上,两旁青砖的老房子与外面隔绝似的。高大的门楼,户户的大门紧闭着,任凭潺潺的细水从各自的家中流出,而后注入小河。
走在巷子里,感觉巷子幽深、悠长,像戴望舒笔下的雨巷。此时,我多么希望巷子的另一端出现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手持红色的油纸伞。她默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我能体会到南唐后主李煜的内心,也能理解戴望舒“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此时的心情。我就是我,一个无所谓的闲人,无论遇到什么,这对于我来说,都无关紧要。
从周庄的历史中,我读到了更多的周庄。做为千年水乡古镇,周庄的源头甚至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周庄衍化出浓郁而独特的风土人情。要想真正了解周庄,你可以从每一条老街,从每一座古桥,从每一个宅院,从熟稔可亲的吴侬软语中,慢条斯理地解读周庄的历史,悠闲自得地体味周庄的乡情。
老街还是那条老街,依然繁华,依然昌盛,不一样的是增添了攒动的人头;小船还是那条小船,只不过他们不再以打鱼为生,而是拉着游人,做起了生意。我从大北方走来,走进这江南的千年古镇,不是为品尝这里的美食,我就是我,一个陶醉大自然的行者,轻轻的来,轻轻的走,不敢带走这里的一丝葱绿。
唐风孑遗,宋水依依,烟雨江南,碧玉周庄。穿竹石栏,临河水阁,一派古朴幽静,千年历史沧桑和浓郁吴地文化孕育的周庄。周庄,以其灵秀的水乡风貌,独特的人文景观,质朴的民俗风情,成为吴地文化的摇篮,江南水乡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