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华诚
中饭哪里解决,一直是令许多写字楼白领无比纠结之事。许多人的中饭是流浪型——吃了今天这顿,不晓得明天那顿在哪里。
自己带饭?上下班高峰,拎两只便当盒挤公交挤地铁,简直不堪想像;快餐店解决?贵呀,现在杭州市中心商务区的快餐,一份一荤两素一汤的套餐动辄二三十元人民币,花销实在有点大。于是有人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去高校食堂蹭饭。高校食堂的饭菜花样繁多,价格低廉,自然成为白领“无饭一族”的最爱。
然而好景不长,“蹭饭”族悄悄多了起来,高校食堂也不堪重负了。他们相继出台各种措施,来限制外来人员就餐。有一家高校食堂就出了公告,对外来人员“加收20%搭伙服务费”,婉拒外来人员就餐,理由是学校师生是享受国家的政策性补贴,而外来人员就餐增多,实际上等于侵占了学生的利益。
于是蹭饭族重新开始“流浪”,真是相当悲催。
跟这些每天为吃饭发愁的白领相比,那些自家公司办了食堂的兄弟,简直就是太幸福了。
不好意思,我就属于幸福的一类。我们单位的食堂,是外包给一家连锁餐饮机构来经营的,这家机构对外营业的连锁店在杭州开了数十家,开一家火一家,不仅满座,而且要排队叫号。晚到者坐在大门边椅子上饥肠辘辘地等候,有时甚至要排队一个小时以上。服务员时常过来分小饼干、小糖果以示安抚,免得顾客因过于饥饿而晕倒。他们承包经营的单位食堂,也有十余家。以本人不算高的饮食标准来看,几年来这食堂经营得还不错。我们单位规模较大,每顿总有近千人用餐,就餐环境还不错,价格也公道,一荤二素一饭费用约在八九元的样子。也正因此,还有外单位人员,想尽办法要办一张我们食堂的用餐卡来“蹭饭”,这也旁证了本食堂“还行”。
但是,这“还行”的局面,在2011年上半年被打破。因为通涨压力,食堂饭菜纷纷涨价,原来广受好评的“东坡肉”、牛排等菜式消失不见了,原来的“油豆腐烧肉”是有肉块的,现在只有两三片肉皮;“排骨煮萝卜”这样的菜,要是能找到一块排骨就算是好运气。更有甚者,原来的免费添饭也不提供了,吃了一碗米饭还没有饱,必须再花5角钱买第二碗。
物价上涨直接影响到了员工的生活,大家反响很强烈。食堂墙壁上挂着的“征求意见”小黑板上,经常出现大家的抗议,“我要吃肉”“一碗吃不饱,两碗吃不完”之类的字样常有,但食堂经营者似乎铁了心要涨价,对这些意见置若罔闻。
幸福不幸福,这样的感受真的是比较得来的。就在两个月前,我们已经对单位食堂大失所望之时,距我单位仅数百米之遥的另一家单位的食堂,却“横空出世”席卷而来。为什么说是“席卷而来”?隔壁食堂的菜式不仅花样多,价格便宜,每过三五天便有新品推出,像什么小笼包、牛肉粉丝、煎饺、煮玉米、烤红薯都有,让我们单位的人各种羡慕嫉妒恨;而且,这家食堂还有一位潮人,专门申请了微博,每天把这些好吃的东西发到微博上,每条微博必有数十条转发和评论……不得不让人感叹,他们的公关真是做得好,一段时间下来,隔壁食堂俨然已是杭州食堂中的霸主了。
现在,我们同事间悄悄流传一种显摆:“你去隔壁食堂了吗?我在里头有人,我刚去过。”去隔壁食堂蹭一顿饭,也俨然是身份、地位的象征了,真是叫人情何以堪。尤其是午餐时刻到来之前,打开微博,便看到隔壁食堂展示着刚刚琳琅满目新鲜出炉的美食,垂涎欲滴之余,不得不灰溜溜地前往自家食堂用餐,望着眼前无精打采的菜式食欲全无,真是让人觉得无限悲观。
“什么时候,我们一起罢吃,然后炒了食堂鱿鱼,再等隔壁食堂全面接管我们食堂,好日子才会到来……”一边愤愤幻想,才终于把一碗饭都恨恨地吃进了肚子里去。
2011/12/14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