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状况】
日期: 农历七月十九;公历9月7日。天气:晴到多云。气温:24-32摄氏度。风力:东北风3-4级。湿度:平均相对湿度70%。
【节气解释】
白露——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八月节……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
我国古代将白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说此节气正是鸿雁与燕子等候鸟南飞避寒,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可见白露实际上是天气转凉的象征。
白露是九月的头一个节气。露是由于温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这时,人们就会明显地感觉到炎热的
夏天已过,而凉爽的秋天已经到来了。白天的温度虽然仍达三十几度,可是夜晚之后,就下降到二十几度,两者之间的温度差达十多度。
阳气是在夏至达到顶点,物极必反,阴气也在此时兴起。到了白露,阴气逐渐加重,清晨的露水随之日益加厚,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所以就称之为白露。
【西湖日志】
下午三点的阳光,从花架上斑驳地洒落下来,还是颇有些暑气。
我在北山路靠近孤山的地方下了车,往湖边走。到了树木成阴的北山路,城里的暑气已悉数尽消,还有若有若无的几声寒蝉鸣叫。蝉呢,虽然说多达十几年的地下蛰伏,只
为了能享受光明的三个月,但它的叫声实在是有些扰人的。寒蝉,是一个很有诗意的名词,在古诗里出现很多,寒蝉的声音,和秋天的意象一样,都有些离别的小小感伤。
寒蝉到了白露这个时节,光阴也是无多,便何妨让它兀自地吟唱呢。
湖面微风轻漾,把一湖水都吹皱了,如细碎的鱼鳞。我在这边隔水望孤山,整座孤山的基调色便是深绿,只有两处较显眼的黄绿色。湖中远处的白天鹅,正悠然戏水,至于有多少只,则难以数清了。
北山路是我喜爱的一条路,两旁高大的悬铃木营造出的氛围是相当怡人的。这时节也有一些黄色的落叶,晃晃悠悠地飘落到水面。当然,这样的落叶还是少数,树梢上还是绿叶的华盖如云。
麻雀是一点儿也不怕人。人坐在长椅上,三四只七八只麻雀会飞落脚边,仿佛以为谁给给它们喂食似的。这些麻雀,在地面上只会双腿并跳,在地面啄食一些草粒,见实在没有什么食物,它们便扑扇着翅膀,飞入荷花丛中去了。
荷花此时已是一一枯蓬举。莲蓬年华已老,仍固执地高擎着这孕育了一夏的果实。荷叶还是绿色,莲蓬已然转黑,普遍高出荷叶一截来,而一些后知后觉的荷花,还在开着。
最盛的花期已过,便少了一分闹猛,这少数的几朵花的开放,却添了一分自己的悠闲,像那些从来不与人争功的君子,活着自个儿的精彩。
在椅子上坐下来,微风很快带走身上的细汗。下午五点,太阳便收进了西边的云层,只把云层涂抹出一层薄薄的红色。往来的人们,依然着短袖,白堤上游客甚多,太阳下山以后,气温是宜人的。这天是白露,意思便是太阳落山以后,气温很快下降,至夜间,空气中的水汽便遇冷凝结成细小水珠,密集地附着在花花草草的叶子和花瓣上。
露珠的出现,是预示夏天过去,秋天到来了。
天高云淡风轻扬,长长的柳枝飘摇,年轻人骑着自行车像风一样掠过白堤。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