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健康检出率体质少年 |
分类: 授课·体验·评论 |
一个国家儿童少年体质的强弱,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昌盛的百年大计。所以我国非常重视对儿童少年体质状况进行研究,分别在1979、1985、1995和2000年等分别对儿童、儿童少年进行了大规模的体质健康调研。北京体育大学邢文华教授等根据1985~2000年3次中国学生体质调研资料,对我国7~18岁中小学生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指标进行15年动态分析。其结果指出在此15年间,我国中小学生的身高、体重和胸围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儿童少年身体发育匀程度有所改善,以往普遍存在的“豆芽菜”体型继续得到改善。然而身体机能呈下降趋势,其中肺活量和肺活量/体重指数在15年内整体呈现下降趋势。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增长情况亦不容乐观,具体表现为速度素质没有明显的增长,而且后5年还存在下降趋势;力量素质近5年也存在一定的下降趋势;耐力素质下降最明显;柔韧素质普遍下降。上述学生身体机能和素质呈现普遍下降趋势的结果警示我们,必须及时地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手段来扭转这一下降趋势。
我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成果中揭示当代儿童少年存在另一个问题是肥胖和超重的检出率成倍增长,且营养不良和较低体重的检出率在欠发达的农村和发达城市均未呈现下降趋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学生中肥胖和超重的检出率加速上升。2000年肥胖检出率较10年前增长了2.8~5.8倍,正迅速接近欧美日发达国家,已成为大城市儿童少年最突出的问题。不仅如此,肥胖、超重率猛增的另一表现为高发人群正从6~9岁男小学生向整个中小学阶段扩展。男小学生肥胖检出率继续攀升,北京已达1/5,同时在10~18岁的中小学生中肥胖者也大量出现。肥胖、超重率持续、迅猛的增长预示着巨大隐忧,其不仅给儿童少年带来巨大的身心压力,而且亦将导致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等成年疾病的发生呈明显低龄化趋势。与此同时,在我国较为贫困地区仍有8%~15%的儿童少年营养不良,其检出率比沿海城市高2~3倍,而且部分学生会因此而造成身高生长迟滞。大城市中的营养不良检出率并没有随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而自然消亡,部分地区甚至呈小幅度上升趋势,因而在经济发达地区呈现出群体儿童少年中肥胖和较低体重并存,正常体重者反而减少的“双峰现象”。较低体重者的特征是身高基本正常,体型消瘦,肌肉不发达,肌力和肌耐力差,脑力工作能力低下。肥胖和较低体重皆将严重影响儿童少年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亦必将影响到整个国家的人口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