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清明节杂谈 |
3日一天接待了十几批前来咨询的当事人,口干舌焦。至下五时方清闲下来,上网收信,读读新闻。无意中读到“学者提倡清明谈情说爱”的文章,颇感新鲜。本来晚上想写几句,无奈回答几位网友的咨询要紧,且放到今日。
“清明时万物复苏,也是古人期待繁衍后代的时期,他们通过交往,减少孤男寡女,促进家庭的增加。”他说,这一活动在当时被称为“春社”,直到清朝晚期才逐步消失。“清明并不是简单地表示春耕和踏青的时节,还映射出我国古代重视自然的道理。”熊笃表示,我国古人严格按照节气作息,将自然界的变化规律视作不可逆转的“神圣真理”,强调人类活动要与自然同步,这正好和现代的环保理念不谋而合(摘自2008年4月1日《重庆时报》)。
古人如何在清明谈情说爱,我们没有见到,见到的是熊笃教授的好心情。但是从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诗,我是刻记在心。如熊笃教授家门“酒肉臭”,自然可谈情说爱,而饥寒交迫之人恐怕第一位的是解决温饱。当今社会,一掷千金买笑者一定拥护熊笃教授的建议,而多半民众恐怕是不会赞成的。能忙于糊口之中承国恩浩荡有个小长假,扫墓、踏青便是幸福,为何要搞成“情人节”呢?那些被贪官酷吏整理得失去家园,失去亲人的人,此时尚是断肠时,那能去过什么“情人节”!是我们的学者脱离民众还是有的媒体的胡乱炒作?
这次,我利用襄樊开庭之机,让助手章建勤律师代表全所同仁去了老河口,一是给高莺莺的墓前献束花,二是给高莺莺的妹妹送去台学习机,祝她能在今年的高考时正常发挥。而清明节我在北京电台做嘉宾,给听众讲的是城市中加油站与居民小区的矛盾之故事。山区扫墓要防火,城里更不能疏忽。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858b220100053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