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菜说史:老北京的炉肉丸子熬白菜

老北京天福号里有种扁圆硬邦邦的大丸子,买回去一切四半儿熬白菜,熬到汤白菜软,一锅炉肉丸子熬白菜就算成了。对了,今儿个要说的就是老北京的炉肉丸子。

说到炉肉丸子,必得先说炉肉。炉肉又叫“烤方”、““挂炉肉”,是咱老北京的的传统菜,
在绝迹几十年后,头些年又被天福号搬上了餐桌。在侯跃文、石富宽合说的一段相声里,从财迷老丈人的口中,说过“炉肉”、“烤鸭子”。其实,在老北京的年间,“炉肉”和“烤鸭”是齐名的。
“炉肉”也有算是悠久的历史,早在乾隆年间潘荣陛的《帝京岁时记胜》里的“八月”时品条目中就记有“南炉鸭、烧小猪、挂炉肉”的记载。
话说长了。“炉肉丸子”其实就是炉肉切后的残渣子,与团粉掺和,捏成扁圆状的肉饼,放入油锅内再炸,出锅后就便成了炉肉丸子。

出锅的炉肉丸子外焦里嫩、扁圆个大,外皮儿疙瘩噜苏。由于丸子大小不等,熬白菜钱,个儿大的就切成四半儿,小个儿的就直接扔锅里,葱姜一炝锅,放水、放切好的白菜,最后扔里事先备下的丸子。待白气腾滚,炉肉的香气四溢,熬熟的白菜汤鲜香味美,不喝个三两碗的您都不肯撂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