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与马/宋然
(2025-11-06 15:17:25)秦始皇与马
——草原散文系列之四
宋然
这是一个关于草原、骏马、战车,关于“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秦直道”,关于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兵马俑,充满沉沦与崛起、阴谋与背叛、金戈铁马和爱恨情仇,令人荡气回肠的传奇故事。
故事的男主角是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皇帝,伟大的秦始皇。对于秦始皇,中国人争论了两千多年,赞扬的说他统一了中国是历史的进步,“书同文,车同轨”“百代皆行秦政治”。反对他的谴责他是天下第一暴君,好大喜功,不顾百姓死活,“焚书坑儒”残害中华文化。其实,这些解读都流于肤浅和表面化,真实的秦始皇要比这复杂得多。他的胸怀,他的境界,他的格局,他的文治武功,他对后世两千多年中国人的精气神产生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他的身上隐藏着中国人的精神密码。
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热播的电视剧《大秦赋》中有这样一个片段:周天子组织的合纵联盟瓦解后,秦国兴兵问罪,逼迫周王室献出包括洛邑在内的三十六座城池,末代天子周赧王气得破口大骂:“秦嬴,你这个养马的家奴!”这句骂词自然是杜撰的,但其背后所反映的历史背景却是真实存在的,即秦国王族的确是靠给周天子养马起家的。
《史记·秦本纪》里面介绍,第一个有文字记录的秦人远祖,是五帝之一的颛顼的远房孙女,名字叫脩,生下了一个儿子叫大业。大业娶了少典的女儿女华,生下了一个儿子叫大费(又名伯益)。伯益曾经协助大禹治水,又给舜帝驯养鸟兽,所以舜赐给伯益一个姓——嬴,并且还送了他一面黑色的旗帜,这就是“秦国尚黑,属水德”的由来。
秦国的祖先在周朝之前,居住在山东莱芜一带的“嬴国”(商奄)。夏末桀暴虐,嬴姓的费昌去夏归商,为商汤驾车,并追随商汤在鸣条之战中打败了夏桀,被封为诸侯。孟戏、中衍都成了给商王驾车的车夫。中衍的后人中潏成了将军,为商朝守卫西陲。中潏的儿子蜚廉以马术见长,受到商纣王的赏识,就在蜚廉出使北方的时候,周武王灭了商朝。蜚廉于是就跑到山东商奄一带秦人的故地去四处游说,召集嬴国的人马替商朝报仇,策动了奄、盈等殷商诸侯国对西周的复仇之战。
这场战役,周公花了三年时间才平定,“凡所征熊盈(嬴)族十有七国,俘维九邑”,其凶险和难度远远高于武王伐纣。显然,蜚廉串联的这场反周军事行动,差点颠覆了初生的周王朝。
事败之后,嬴的姓氏被剥夺了,国家也不复存在了。周王把他们从东面的商奄一带迁到西边的甘肃,让他们和西戎杂居在一起,方便管理,其后裔子孙居于犬丘。
到了西周周孝王执政时,周边的游牧民族多次骑着马,跑到西周的领土上掠夺财富。周孝王忍无可忍,决定组建一支骑兵,对付这些野蛮的侵扰。他先在汧、渭之间弄了一个养战马的牧场,然后向大家打听,谁比较会养马。犬丘人觉得这是个扬名立万的好机会,便把一直在犬丘居住的非子,推荐给周孝王。
非子别的东西不太会,但最会养马,当上周天子的养马官才三年,就给周孝王养出了很多的好马。《史记·秦本纪》记载:非子居犬丘,好马及畜,善养息之。犬丘人言之周孝王,孝王召使主马于汧渭之间,马大蕃息。……于是孝王曰:“昔伯益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赐姓嬴。今其后世亦为朕息马,朕其分土为附庸。”邑之秦,使复续嬴氏祀,号曰秦嬴。翻译成白话文的意思是说非子住在犬丘,也就是今天甘肃的天水一带,善于养马。周孝王听说以后,就把非子召来,让他为周王室养马。非子在汧渭之间为周天子养马,马养得是膘肥体壮,而且繁殖率很高。周天子一高兴把非子喊来对他说,从前你的祖先伯益为舜帝主持驯养牲畜,牲畜的繁育率很高,所以舜帝就赏给他一块土地,又赐他姓嬴。现在你为朕养马,马养得也这么好,朕也封给你一块土地,做个附庸吧。
至于为什么叫“秦”,最早的字书,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给出了秦的解释有两个,《说文解字·禾部·秦》这样描述:伯益之后所封国。地宜禾,从禾,春省。一曰秦,禾名。“秦,禾名”作为秦字的本义,在甲骨文和金文中也可以得到验证。从甲骨文和金文来看,秦字的下部是两个禾,象形的是禾苗的密植丛生,长在一起,上部的中间像宝葫芦一样的字符,象形的是禾苗的禾穗是朝天生长的。一般的禾穗会弯下来,而这个是朝天生长的,上部的左右好像一对爪子一样的东西,表示用双手收获。所以从这个字早期的字形来看,秦应该指的是一种密植丛生,禾穗向天的禾。那么,这种禾是一种什么植物呢?经过学者们的考证,秦这种禾就是现在称作草谷或者毛谷的禾本科优质牧草猫尾草,马和骡子最喜欢吃。这种牧草在今天我国的西北、东北和华北还有种植。
当时称为秦现在称为猫尾草的这种牧草,今天看来是很普通的,但是在两千多年以前,在非子种植它的时代,就不那么简单了。正是在甘肃天水、陕西宝鸡这一带地方,非子利用这里的自然条件,大量种植牧草,从事养马事业。因为给周天子的马养得好,所以得到了周天子的赏识,让他做了一个附庸。本来非子的地位是很低的,周天子让他做附庸可以说是超乎想象的。为了纪念这份特别的荣耀,为了标志他立国的根本,所以国号就叫秦。
养马能手非子,从此拥有了封地,被后世称为秦非子。
“犬丘”,又叫“西犬丘”,这是非子在获封前居住的地方,是秦人重要的祖居之地。而非子的封地,建城邑的“秦”地则在犬丘东北方,就是现在的甘肃天水。
为了一探究竟,2020年8月,笔者来到地处大西北的甘肃省天水市。在朋友的陪同下,笔者驱车前往秦非子养马地秦家塬。八月中旬,立秋后的天水城区,当太阳丝毫没有“收敛”炙烤大地的倔强时,在秦家塬,满目葱郁苍翠的草原牧场上凉风袭面的痛快,着实有种开启“空调”模式的感觉。置身于此,让生活在城市里的焦灼烦躁荡然无存。
“塬”这个字,似乎就是为大西北而生,原意为黄土高原地区因冲刷形成的高地,呈台状,四边陡,顶上平。秦家塬则显然不同于寻常意义上的“黄土塬”,这里水草丰美,一片葱绿,无论从行政区划还是地理位置而言,秦家塬都处于分水岭的位置——东接陕西固关,北连张家川平安牧场,南邻马鹿关山草原,再往西则是大西北的茫茫荒野。
随着车子继续前行,天越来越蓝,云越来越白。仲夏的草场景色秀丽,满目苍翠,处处皆绿,就像雨后洗刷过的一样。连绵的关山把无数美景揽入怀中,集森林、云海、草原、山峦、峡谷、河流为一体的原生态草场,一幅精美绝伦的天然画卷。来到秦家塬,如同来到内蒙古的坝上草原。蓝天朗朗,白云悠悠,芳草如茵,牦牛似黑珍珠般撒在草原上,马儿撒欢奔跑。不禁使人联想到秦非子时期群马嘶鸣,百骏饮泉的壮观景象。
秦非子在其封地张家川瓦泉村一带筑城建都,于是这里遂形成秦先祖最早的都邑。
但这里地处草原与大漠连接处,与戎狄杂处,让秦饱受戎狄的侵扰。但祸兮福所倚,有养马技术傍身的秦人,在与戎狄的长期纠缠、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这一经验,让秦在后来的岁月中,厚积薄发、大放异彩。
(节选)
原载《北京文学》(精彩阅读)2025年第8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