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诗人二题(小小说)/马宝山
(2023-02-28 10:31:07)雨霖铃
唐皇李隆基乘坐的龙辇,在戚风沥雨中“咿咿呀呀”地行进。马嵬坡禁军的喊杀声已经远去,龙辇檐角上的金铃不停地“叮叮当当”作响,令老皇上心头无比的孤寂与哀愁,自责与悔恨充满心头,泪水已然铺满了他苍老而消瘦的脸。
这时候皇上想为爱妃杨玉环写点什么,从文书袋里取出纸和笔,在龙辇内小案上铺展,洁白的泾县宣纸上依次写了:“斜风凄雨,古桡岹峭,暮雨未歇,巴山怅望无际,方肠断处,风铃悲切……”写到此,他竟用皱皱巴巴的皇袍袖子擦了把泪眼,接着再写:“袅袅疏疏密密,似子规啼血。不忍听,如恨如怨,多少怨情与谁说……”皇上手中的笔沉重如椽,心也沉沉得像龙辇外的乌云,一阵晕眩,爬在案上。
雨过初晴,唐玄宗走在一片田野里,走得口渴。他远远看见一个瓜棚,一农妇站在瓜棚前向他招手。近前一看,却是爱妃杨玉环。唐玄宗忘情地疾步上前:“我的爱妃,朕想死你了。”
穿着白蝶罗裙,鬓边插了一支素绢花的杨玉环,完全是一种民间装束,行的也是民间礼仪说:“给夫君施礼了。”
“怎么,我不再是皇上,可也是太上皇啦?怎就行民间俗礼呢?”
杨玉环说:“皇宫深似海,皇权猛如虎。你经过马嵬坡那场血雨腥风,还迷恋你的皇权吗?”
老皇上脸上显出一丝羞愧,低下头。
杨玉环见李隆基干裂的嘴唇,从瓜地里选一西瓜,抱回棚里说:“三郎,咱们进棚里歇息吧。”
于是,瓜棚茅庵里,一对夫妻的平等对话开始了。
玉环问三郎:“你这一生是得意多呢,还是失意多呢?是幸福多呀,还是悲苦多呀?”
李隆基说:“忙忙碌碌一世,似乎悲苦更多一些吧。”
杨玉环接着说:“虽说三郎禅位不那么磊落,却拨乱反正,励精图治,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能臣,创造了大唐的极盛之世。那时候我还是市井少女,唱的儿歌就是称赞那个盛世的呀。”
李隆基脸上有了笑容:“是吗?唱的是什么呀?”
杨玉环就给李隆基唱:“春上种,秋里收。送皇粮,到九州。送粮做什么?送到边塞做军粮;夏纺帛,冬织布,送朝廷。送朝廷做什么?戍边子弟缺衣衫。”
李隆基拊掌大笑:“好,好哇。大唐盛世,真是军民一心啊。”
“可是,大唐盛世让你变得傲慢自负了。喜欢听顺耳话,而不纳逆耳谏言。一个又一个阿谀奉承的小人聚在你身边,专拣好听的话给你听。比如那个口蜜腹剑的李林甫,你还记得吧,那年你从洛阳回长安,宰相张九龄心念百姓,劝你避秋收而往。可是李林甫是怎么说的:长安和洛阳是陛下的东宫和西宫,陛下愿意什么时候来往就什么时候来往,不必再等以后。你居然听从奸佞的话,不顾秋忙,一路骚扰百姓回长安。你心里哪还有黎民啊!”
“是,是啊,我负百姓啊,百姓自然也会负我。大唐自那时开始就走向衰弱喽。”李隆基说过,再慢慢听杨玉环讲。
“也是李林甫撺掇的吧?你强纳我为妃。那时你60多岁,我却刚刚20岁,是你的儿媳呀。乱伦失道在民间是不齿于人的,你知道吗?你以为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就为所欲为,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要什么就要什么。人怨天怒,人不敢言,却遭天谴的啊。”
李隆基深深低下头:“是的,安史之乱就是天谴啊!”
想起那次叛乱,杨玉环愤愤不已:“人人都知道安禄山要反,朝里那么多人都劝你。你却说,禄山,朕推心待之,必无异志。此话说过没有一年吧,安禄山就反叛。你带着皇亲国戚离开长安,逃向蜀地。走到马嵬坡,被禁军主帅龙虎大将军杀死宰相杨国忠,再逼着你夺我性命。那时候,你,你为了你的江山,为了你的富贵荣华,为了你个人性命,稍作犹豫就赐三尺白绫,让我自缢于三门佛殿。你说爱我,强夺子妻;你说爱我,怠慢朝政;你说爱我,千里送荔枝。其实这些都是为了满足你的自欲。你真正爱过我吗?宫里三千粉黛,哪一个你真正爱过?还有你的子嗣,那是你的亲生骨肉啊。可一旦威胁到你的皇位,就无情无义去追杀他们。你哪里还有亲人、亲情啊?在你心里只有你自己,你的皇权。天下人岂会再爱你。天下人不爱你,不拥戴你,哪里还有皇上,哪里还有你的天下啊!”
“别说了,别说了。”李隆基痛心疾首,“自马嵬坡事变,人心都变了。唯命是从的大将军陈玄礼不再听从我的调遣,俯首帖耳的宦官高力士也去服侍太子李亨去了。我是一路冷雨,一路热泪,连一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啊。忠贞贤良的臣工背我而去,献媚奸佞小人躲得影子都不见。我日里苦闷,夜里难眠,我就想啊、想啊、想啊……”
“想明白了?”杨玉环问。
“有的想明白了,有的也没想明白,也就不去想了。”
“来世还想做皇上吗?”
……更多内容:《北京文学》(精彩阅读)2023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