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废墟启示:
罗马正道是沧桑
意大利的罗马是古罗马帝国的文化中心,这好比长安于中华帝国。罗马还是科学的故乡,也是文艺复兴与现代欧洲文明的发源地。
心怀历史的沉重,缅怀前人的艰辛,回首文明走过的苦路,体验人类进化的步伐,我漫步踏上古罗马的废墟。
那是一片残垣断壁,但不同被掠劫烧毁的圆明园。依稀可见,新旧时代脱胎换骨的遗迹,以及战争留下的累累弹痕。 破旧露天的庙宇殿堂,还能联想起去日车水马龙的朝圣盛况。废墟并非毁于一旦,当然罗马也非一日之功。岁月洗涤,时光冲刷,风雨雕琢,这赋予罗马厚重的文化。废墟记载了文明中心的变迁和转移,世事的盛衰。断裂的碑石散乱遍地,层层叠叠,像似诉说历史年轮的皱纹。残损的十字架半截掩埋,陪伴着羞怯的野草,那是曾经信仰的路标,粗旷的雕塑流露赤裸的线条,那是渴望真实人性的向往,这折射了其同时代兵马俑的庄重与含蓄。尊尊无言的巨石凝缩了历史,也凝固了历史,那是时代的特写。乾牯的喷泉像似关闭时间的流动,那是追忆往事的留恋。颠簸曲折的狭道,散发着忆古情思,那是理性的镜像光芒照亮后来者的路。静寂的万神殿(Pantheon) 闪烁艺术的幽灵,那是荷马孤独的回声。古罗马斗兽场(竞技场,Colosseo) 气宇轩昂,引人仰慕,这里曾上演人与野兽的竞技,蛮凶残暴已是遥远的画面,早已不是偶尔露峥嵘的无限风光。
登高环顾废墟,夕阳斜洒串串时光,残疾的废墟披挂着彩虹,在远方视界陷入沉思。 我豁然开朗,这边风景独好! 原来,那些残破的废墟垃圾竟然是不朽的音符,正在弹奏历史的命运绝响。侧耳静候,我仿佛倾听到但丁的神曲,那是来自地狱挣扎的呻吟。
于是我叹息:往事越千年,物件寓千言。
宽阔的废墟是废都的写真,这里没有对称的美和冠冕堂皇的美,也未显露道貌岸然的面纱。废墟是天然历史博物馆,它记录古希腊文明的火种燃亮这颗地中海的明珠;废墟是伟大历史遗存的化石,它标志着文明磨难进步历史的脚印;废墟是伟大时代留给今天独一无二的标本,它展示人类社会进化的思想宝库; 废墟是一个伟大文明的摇篮和窗口,它透视放大并聚焦渐逝模糊的时空缩影; 废墟是伟大文化勾绘的经典史诗和启示录,它叙述往昔而昭示未来。虽然废墟呈现着垂老与衰败的丑陋,但构建了一幅美丽而凄惨的残疾艺术画卷,让今人的思想触摸与感受其文化的深度与坚挺。
哀哉,废墟不是弄虚作假,而是弄墟作真,一个真实的历史!
2.废墟逻辑:
文明进化之胎盘
古罗马伊始,多数欧洲人还在丛林和山洞中徘徊摸索,学习丛林法则与洞穴蜗居;这时的欧洲蒙昧依旧,它正在告别古希腊弑父的幻想和同志的拥抱,尽情品尝亚当与夏娃的禁果,启迪文明的原罪。然而,此刻的中华,游离漫长的夏商周混沌启蒙,进入春秋战国时代,文明如雨后春笋茁壮成长,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塑造孔子,孕育诸子百家,变法图强,法制构思和多样化社会构想初见雏形,德法并行,法德互补,标本兼治,内外兼顾,合纵联横,万里长城在支离破碎中催化,整合超级统一国家社会的理想。由于千山万水的阻碍,地处欧亚板块隆起的两端,古罗马与中华两个相对独立的文明失之交臂、握手无缘、各自独奏、孤掌难鸣。交相辉映的文明协奏曲,留给后来者的丝绸之路。两个几乎同时异地的东西方文明沟通、对话、 融合,历尽坎坷,文明的握手竟几乎跨越了千年的时光。
此刻我感叹:穿越时光的隧道,一手牵着罗马,一手牵着长安!
遍布欧亚非三大洲,持续千年的古罗马帝国,在康斯坦丁大帝时代达到辉煌的顶峰,这相当于我国的三国后南北朝时期。古罗马之毁灭绝非源于地震洪水,或生态崩溃和环境瘟疫,也不是人口失控,更不是摧毁庞贝古城的火山爆发。而是由于缺少新思维,古罗马丧失社会发展动力; 绝治的腐化堕落和内乱导致地怒天怨,社会贫富差距巨大,还有偏执傲慢,这触发了类似于斯巴达克斯的贫民起义,人民团结一致对暴政的反抗。 这时,罗马帝国周边地区的骚扰,引爆了里应外合的社会共振,使战无不胜的古罗马终于打败了自己而走上不归路,也为“光荣罗马永垂不朽”的座右铭写下庄严的感叹号!
古罗马帝国的贵族利益集团贪婪地压榨剥削人民,不顾人民死活,无视人民的基本诉求,最终导致其灭亡。 同行的鲁菲尼教授不无感慨地描述了古罗马晚期的画面,贵族盛行色迷与奢靡的生活方式,追求声色犬马,为了争夺嫔妃,贵族们经常发生决斗,斗兽场演变成斗人场; 贵族们为了尽情感受美食美酒,一日六餐,吞下美食后不久,便请来仆人,使用鸡毛插入嗓眼,呕吐尚未消化的食物,如此清空肠胃,然后再进行下一顿饕餮盛宴。 宫廷之外,罗马帝国的臣民们还在水深火热中忍饥挨饿,卖儿卖女,甚至居无定所。 由于没有搞定人民温饱的最后一片面包,古罗马终于品尝了最后的晚餐。
在不进则退的文明波涛急流中,古罗马摸不到过河的石头,无暇考量拯救新文明的救生圈,顾不上建造诺亚方舟,便显露出泥菩萨的狰狞面目。 在东方,焚书坑儒伴随着孟姜女的哀鸣和四面楚歌,中国社会也经历了战乱动荡萧条的准周期振荡。 两个异曲同弹的难兄难弟可谓对酒当歌,殊路同归,像文明的共谋,印证盛极而衰的人类社会进化的原始法则,梦断文明天长地久和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
我遗憾:难道废墟就是人类文明的注解,任何文明必有尽头?
理解和设法回避文明衰落的怪圈定式,已成为困惑中外学者的难题。遗憾的是,至今尚未找到压断古罗马背的那根稻草和导致文明之堤溃决的蚁穴,也没找到煽动社会混沌的蝴蝶翅膀。社会学家试图解释文明的衰落机制:人类的进化激发了文明的扩散与对流,这触发了社会耗散结构的失序与湍流,最终导致旧社会体系的崩溃。 假如创造历史的动力是有情的人民,不是无情的永动机,那么文明之路并非从进步走向进步, 而是迂回曲折的分形,因此文明的历史表现出惊人的自相似结构,疑似无形“黑手”的模具。 地球村欧亚板块相对隔离的区域,古罗马文明与中华文明分别以各自独特的地缘文化,以不同的信仰和理念发育生长,进行各自的社会实验,这完善和丰富了人类共同体的大社会构想。
忽然我哀叹:文明是一个生命,旧文明必灭亡,新文明定诞生!
3. 废墟哲理:
文艺复兴之摇篮
……选读结束,更多内容:《北京文学》(精彩阅读)2020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