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歌

(2010-10-27 11:01:31)
标签:

北京文学

大讨论

韩寒

教育

人文/历史

文化

文学

原创

杂谈

作家

一滴水也幸福(组诗)
王兴伟


干渴的记忆
整整一个春天
我没看见一滴雨。大地似乎
  毫无反应
树木干枯的叶子,随风摇了摇

 

我夜夜梦见大雨来临
大雨滋润我的村庄,桃花沿
  着春汛
将一叶扁舟渡远
一群自由的鱼儿,将返回岸上

 

雨来了又走了,像一个匆匆
  过客
天空不时移过一片又一片云
我将十倍地老去,在辗转反
  侧中
像一棵禾苗,伸出长长的舌头
舔舔干裂的伤口

 

我一直忍着,忍着
像一个渴望爱的孤儿
等待一枚发芽的柳枝
将沉睡的春天
唤醒

 

我这样守着
井已无水
日渐上升的气温,使得大地
裂开一条条缝

 

翻过山坳再翻过山坳
我只能在两桶水之间
打磨一天,有限的时光

尽管将一盆水循环使用
小麦还是打不起精神
枯黄的油菜喘着气
太阳明晃晃地挂在空中

 

我节约每一口唾液
希望有一天能汇成奔腾的
  河流
希望田里干裂的板块
成为我反哺的对象

 

我这样守着,与一滴露水
相依为命

 

十万个矿泉水瓶
十万个矿泉水瓶子
一齐出发,在则戎乡冷洞村
金银花的根部
打上治病的点滴

 

尽管旱情很久
人的肌肤越来越黑
那些匍匐在地,弯腰的人
像照顾生病的儿女
轻轻解开衣裳
让发烫的额头,吹吹风
让干裂的唇
享受露珠的滋润

 

几十里山路不远不近
十万个装满水的瓶子
一头埋进土里,细小的孔
让水缓缓浸出来

 

十万个矿泉水瓶一齐发力
十万株枯黄的金银花
一齐起死回生
四百零三个皮肤黝黑的亲人
拿着四百零三枚
挑破旱情的针

 

贵州雕塑
杨科全,蔡长云
他们背上,除了七十多岁的
  年纪
还有几十斤重的水

 

山路弯弯,凹凸不平的狭窄
  小路
一踏就扬起灰尘,石漠化的
  冷洞村
在大旱中煎熬,在呻吟

 

一群老人出发了,背水的姿势
艰难得像一个古老的传说
传说中飘扬的胡须,悬在石
  壁上

 

没有暗示,他们的矿泉水瓶
抵达一块块掺杂碎石的土
那巴掌大的区域
干枯的麦苗张着嘴
喘不过气来的金银花目光呆滞
他们都在等待
一滴水带来的幸福

 

一个个瘦弱的影子
慢慢移动,一滴滴水浸润这片
石旮旯里冒出的奇迹
因为爱,所以
——爱

 

 


黄河沿上的菜园子(外一首)
高若虹
低下去瘦下去的黄河
用卸下的黄土垫高了河沿
垫高了河沿上一畦畦绿色补
  丁样的菜园子
并用石头的针脚钉牢

 

懂得感恩的西葫芦、倭瓜
黄河女子似的头顶一朵朵金
  色的花
小小的嫩嫩的被藤蔓牵着
站在河沿瞭啥

 

有年轻婆姨瓷白的小腿
在黄河里一亮,黄河水便在
  肩上闪着
闪斜了黄瓜细细的腰身
两位箍白羊肚手巾的老人在
  菜园里
用马莲叶不紧不慢地绑扎着
  正毒的阳光
和软软的藤蔓

 

有些瓜豆不愿顺藤而上
执意要在垂挂的状态下
让黄河看着它们长大

 

如果不是二嫂粗糙的手指触
  碰翩翩的蝴蝶
—朵菜豆花就会开放
如果不是小侄女调皮的小脚
  丫撞了—下
七星瓢虫就结成—个个穿花
  衣的小瓜
如果不是花尾巴喜鹊叼走那
  条青虫
青虫也会变成一条青嫩的黄瓜

一条大道亮亮的宽宽的静静的
从远处走来一两个过路人
摘下草帽看上菜园子两眼

 

这两眼
足够让黄瓜倭瓜西红柿辣椒
  茄子—起放开嗓子
发出幸福的呻吟和喘息

 

它们把孤单、寂寞、瘦弱和疼
  埋在心里
在短短的一夏一朵一朵
把短暂的幸福唢呐般吹吹打
  打放大

 

在北京和母亲坐公共汽车去看天安门
来北京打工的第五个年头
母亲从吕梁悄悄地来到北京
悄悄地如一股风刮来的一粒
  黄沙
静静地落在我租住的门前

 

九十年代天安门刚刚开放
我带着六十五岁的母亲坐公
  共汽车
去登想都不敢想登的天安门
我看着裹着小脚的母亲站在
  汽车里
我不敢叫北京口音给山西方
  言让一个座

 

母亲在公共汽车里站着
站得像家门前那棵老槐树
我扶着母亲在越来越被
太阳照亮的公共汽车里亮起
我其实不想让太阳照进来
照亮母亲的那大襟袄、黑纽襻
和满脸黄土沟壑的皱纹

 

不敢说话不敢看人的母亲
用关节粗大的手
七沟八梁的手捏碎黄土梁的手
紧紧抓着横杆
望着玻璃窗外一闪一闪而过的
比窑洞、高粱、土豆好看许多的北京

 

母亲不敢登上天安门
不敢把鞋上的黄土带上天安门
习惯了弯腰除草捉虫收割的
  母亲
眼晕得不敢高高地往下看
最后还是从天安门走下来从下  往上看了看
和母亲第一次坐公共汽车
窗外的一闪一闪而过的北京拽得母亲的脖子
如风刮过高粱穗似的左摇右摆

 

十多年过去了母亲已去世
我老觉得还和母亲土里土气
  地坐在
北京的公共汽车上

车厢里至今仍弥漫着母亲
  那—身温暖的棉花味

 


希望的拉萨  
黎 



一片多姿的土地
种植太阳
收获光明
褐红色的更培乌孜山
褐灰色的嘎拉山
夹裹悠长丰满的峡谷
伴着鲜亮黑白两条线
白线是拉萨河
黑线是川藏路
沸腾着  缠绕着

 


彩虹托起一座宫
蓝天白云作背景
黄金在这里黯然失色
灵魂跳跃精灵
白宫挺立红山之上
布达拉昭示出洁白神圣

 


达赖灵塔
支撑藏教辉煌千重
庄严叫朝拜者神态洋溢
铅重滞缓目不转睛
一对男女对吻的欢喜佛
情至激昂却能让雷雨骤停
信仰化解行为
境界撕裂常人心胸

 


又有一道亮丽的红线
从昌都长跪俯首面对忠诚
一百个日日夜夜
见证十万个震撼星月的印迹
康巴汉子心中的太阳
藏香团团,酥油灯明明
大昭寺寄托着来世的希望
哪怕用肉体打造永恒的风景

 


八角街隐在香雾中
立起  跪拜  转经
和谐统治着红墙内外
井然有序地旋转永久不停
男女老少宽大的额头
一枚枚圆圆老茧磕出的银币
坚硬中饱藏着血肉灵气
雪域高原中的万物精华
与她们的善良、虔诚一起升腾

 


拉萨美丽
白云绕头蓝天触手
静谧中透着崛起
旷野里凝聚欢快笑容
车流异彩盘起街井
灯红酒绿浇灌着高原亘古
都市的繁华这里无处不在
缺氧那是让你止步回首
希望在这里生长
幸福降临世界最高城

2010年6月28日随《北京文学》赴藏采风团于青藏线列车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