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秒定乾坤——周日塘沽之行有感

(2007-09-20 02:04:53)
标签:

艺术赏析

张派

春秋配

文武场

分类: 中国戏曲

  周日和于、李、曹去了塘沽青年宫的一家茶苑(名字没记住),那里刚刚结束了连日来的京剧票友赛,第一次恢复活动,可惜老董和小霍因为有事未能同行,于、李的女友倒是一起来了。茶苑内部空间的大小和改建前的名流茶馆差不多,建筑古色古香,布置整洁大方。看客不多,台下两排老式的八仙桌坐了二三十位爱戏的朋友,其中多是参加演唱的票友。台很低,没有地麦,乐队跟前也没有麦克风,主持人和票友都是手持麦克风出场,震耳的音响在这样的小园子里多少有些刺耳。当地的文武场成员都身着统一的紫色华服,仅从这一细节就可看出他们的认真。让我惊讶的是在这里活动的票友水平大多不俗,虽然大多听得出没有系统学过,但是十有八九是好嗓子,音准也很少出现问题,比市里许多票房的平均水平都高,如有明师指点就更加了得了。
  
  李、于平时拉老生较多,平时工作忙缺乏磨合,所以他俩能够合作的旦角段子只有《贵妃醉酒》、《春秋配》、《状元媒》、《望江亭》等几出戏的部分唱段。偏赶上我毛病多,非常不喜欢《状元媒》和《诗文会》,这样三人能合作的只剩下《春秋配》、《望江亭》和《贵妃醉酒》了。我近年最爱梅派,事先听闻号称听梅兰芳说过戏的孙大木先生可能到场,我就打算清唱《挂帅》的“一家人”,据说“孙挂帅”是听不得别人动这个戏的。不过到现场后他俩还是给我报的《春秋配》二黄,好在孙也未来,《挂帅》没唱就没唱吧,机会还有的是。
  
  轮到我唱了,张派《春秋配》的二黄。这段李比于熟,由于于很少动京二,李就决定让于拉京胡,自己拉京二。因为感觉麦克风出来的声音实在是闹,在征得了主持人的同意后,我没拿麦克风,真实的人声虽然不是很响,但肯定会更有层次感,多少会好听些,万一嗓音失润也不至于暴露得太明显。本来我是有些担心自己的嗓音能否盖住乐队的,还好,台下很安静,我的音量足以穿过京胡、京二、月琴、大阮这四件套的合奏送到观众耳中。四句二黄慢板,第一句和第三句都有彩,唯独第二句没有。郑光信老师新收的学生张娟唱的是《望江亭》的四平接二黄,这次是李的京胡、于的京二,观众很欢迎,和我的境遇很相似,也是其他地方都有好,唯独“身列仙班”最该要好的一个甩腔没有掌声。究其原因,是乐队在甩腔结束前没有拉出应有的力度变化来,特别是3535 6 1|5——的3535四个音在张派来说尤其关键,胡琴没有催上去。关键时刻泄了劲,唱得再卖力气也没用。短短一秒钟的时间,却能决定你这一分钟甚至是整段的成败。文场和人声的配合之重要,到这一次我才有了更深的体会。好在大部分观众没有觉察到,结束时依然报以热烈的掌声,到后台就有老先生赞许说“唱得真好”,这一次塘沽之行总体上还是成功的。不过,以当晚看客的高度热情和内行程度,如果第二句也能得到满堂彩,高潮迭起的情况下,也许留给看客的印象就不再是简单的1+1+1=3,而是1+(1+1)+(1+1+1)=6了。
  
  让我钦佩的是一位名叫赵如常的老爷子,他唱的是马派《借东风》的大段二黄,老爷子年纪不小了,至少在六旬以上,用气发声非常好,是我听过唱马派共鸣最打得开的一位,口型也很规范,一点看不出吃力,导板“犹如反掌”的“掌”字是一口气唱完。美中不足的是没有唱出马派特有的符点来。不过放眼整个天津市,自前辈名票马敦元先生前年正月十五前夕故去后,又有几个能将马派唱到那么细致的呢?
  
  有位四十多岁的老生很有意思,嗓子还不错,就是不能看,一唱上身就开始作快速的“横向振动”,没有不动的时候,我第一次发现世界上居然还有拿肩膀来找丹田气的,台下的看客一直在笑。

 

  还有一位岁数差不多的老生唱了《文昭关》的慢板。可能是觉得我前面不用麦克风的声音比较好听,不那么闹,他也没用麦克风。这位先生唱得不错,只是号儿比较小,被乐队的声音整个盖住,看客们听不清楚他的唱,自然掌声也不那么热烈,我想他的心情一定是悔不当初了。
  
  当天他们还响排了《遇皇后》。主演这出的女老旦唱得比较规矩,没有乱加嗽音和哭腔的毛病,就是号儿小了点,后来台口摆上了立式麦克风。注意到老旦的一点小问题,眼神活动倒还不算什么,票友不能要求跟专业演员似的装盲人连眼珠都不动,不过探路的那根竹竿有些问题,老是向右边戳,从来不过中线,真是奇怪。盲人走路是要用探竿四下触碰的,左右都要照顾到,如果忘了探左边的路,说不定就会栽跟头。还好,唱到慢板的倒数第二句时有个左转的圆场,探竿第一次向左边挥舞,总算打破了“右倾”路线。因为要赶时间回市里,没有看完响排我们就匆匆走了。感谢塘沽朋友的热忱,他们的执着和认真让我们自愧不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