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无心插柳

(2025-04-27 10:44:21)
            去上博看个埃及大展,一直对尼罗河流域的文化有浓厚的兴趣,买过不少书看。展是去年年中开始的,已接近尾声,想到要去看看。但观展体验并不够好,上博看展的人总是太多,一大早去也是如此,不知何故?那天清晨,来不及吃早餐,里面空调温度超低,体力不足,加之人多,头有些晕。最直观的感受是,中国古代的墓葬文化有一种活泼喜气,好像阴阳无隔,记得陈丹青讲述的“线条的盛宴”,讲的北朝墓葬壁画,特别喜欢那个纪录片,壁上线条在奔跑,想着什么时候去太原看看现场。金字塔的墓葬文化倒有一种严肃、阴冷之气,等级森严,对动物特别是猫的尊崇让人震惊,猫堪比人。世界所有的生老病死都不能例外,但文化却如此多样、各有各的郑重其事,光是这种郑重其事就非常值得看看。生命短暂,艺术升华。
            可惜人太多了,没办法长久停留。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博物馆变得像市场,令人真真哭笑不得。
            两个小时后,出来,走到阳光下,赶紧休息吃东西,体力很快恢复,看博物馆是体力活。
            那天,还去看了一家不起眼博物馆的19世纪欧洲古董珠宝展。因为两家博物馆相隔不远,算是顺路去的。珠宝是可以当艺术品去看的,旧日工匠手作,与造像有异曲同工的意趣。而且,古董珠宝跟戴过的人相关,便有了故事、有了传奇,这就添了一层意思。
            布展看得出用心,开篇一句话荣格的话:向外看的人在梦中,向内看的人才得以觉醒。在心里默默“嗯”了一声。
            很意外,那个顺道看的展却无意中成了亮点。想想,人生事,大多如此,特地去做的,未必如愿,往往无心插柳柳成荫,小道可观的意思吧。
            古董珠宝非常好看,珠宝离我的生活很远,这无关紧要。天下的好东西,不论贵贱,只有美与不美。美,某种意义上是一种信仰。
            一枚来自于拿破仑一世帽子上的金叶子,手作于1804年,纹理毕现,少胜多,简胜繁,一页扁舟,如定海神针。
            水草玛瑙存储盒,用玛瑙、黄金、钻石制成,盒子是旧时女士用来存放做手工用小物件的,一盒一物如此精美郑重,是可以传几代人的,睹物才能思人,对物潦草,对人也便很难得有敬。所谓惜物敬人,道理都是通的。
            印象深的是一幅祖母绿项链,出自1810 的法国工匠之手,金、银、祖母绿在灯下神光熠熠,那种沁人心脾的深时之绿。1953年,丘吉尔夫人代丈夫领诺贝尔文学奖,戴的就是这条项链。人物合一,物因人,人因物,彼此升华,造就经典一瞬,这是一种境界,早已超越了珠宝本身。
            还有边沁纪念戒指,边沁是18世纪英国著名法学家、哲学家,戒指是边沁赠给友人的纪念物,戒面上是他的剪影,背后有头发及手写签字。1822年,他委托剪影艺术家制作了26枚纪念戒,留给生命中最重要的人,边沁于1832年去世。多么郑重地对待自己和重要的人,看重自己也看重别人,本是难得的事。在戒指前停留了好久,古董金,有一种沉稳旧色,稳稳贵气。郑重就是一种美。相反的,浮皮潦草则是一种轻薄。
            古董胸针也是美的,像胸前的一个精灵。一枚古老玫瑰胸针,19世纪的珠宝工匠手作,钻、金、银,中间镶了近12克拉的椭圆黄色蓝宝石,是1926年奥地利大公夫人70岁时送给女儿的礼物。温润雅致,一生之礼,郑重的心意是要放在托盘里密密托付的。想起了一位久未谋面的友人,从成年开始,每年的立春之日,总会收到父亲的礼物,一只手表或一册珍贵的书,成年后,还有来自于父母的礼物,是一种幸运。发自内心地送,心安理得地受,彼此的一种心意成全,只有亲人之间才会有。可惜,现在真正亲近的人,反而没有送礼物的习惯了,这是遗憾的事。因为太过熟悉,不经意会怠慢,多么悖论的事。真正需要我们付出心力的,其实是身边人。人们忽略的,从来都是习以为常的事。生命里的不幸,常常来于此,人们习惯说,如果那时我怎样怎样……时间从不等人。
            一枚蓝宝石胸针,19世纪的英国王室亲王胸针,经典款,25克拉的蓝宝石,一圈钻石,美得令人禀住呼吸,繁化到极至就成一种简洁。好到一种凝炼。
            那只美杜莎手镯,19世纪的法国古董珠宝,祖母绿,金,银,钻,红宝石,祖母绿中央是美杜莎的像,美杜莎是希腊神话中的蛇发女妖,受到诅咒,谁看到她的眼睛,就会变成石头。不知什么样的人才能镇得住这样的手镯。
             小小的黄金编织手袋,昔日女士装粉盒、口红、眼镜的随身之物,19世纪的法国珠宝。黄金上点缀金钻、祖母绿。灵感来源于古老的战场,轻便防护甲冑,黄金连环甲的制造方式有一种喻意,手袋也是名利场女人的盔甲和战袍。另一只黄金晚装包,打磨出丝缎质感,黄金的张扬转化为一种低调的华丽,金并不俗。
            一只 19世纪英国古董挂表,金,钻,珐琅制成,挂表面上有姓名,内存头发,头发的主人和表的主人都不在了,但一分情感却战胜时空,保存下来了。光阴如箭,时间是留不住的,挂表即留下来了,永恒是什么?时间又是什么。看这些古物时,常常会出现新的时空观,有不一样的思考。
            黄金,宝石,钻,水晶,温润和炙热交织,那天,展厅没什么人,可以走走停停,或者默默地坐下来,在黑暗里远观,它们在安静地发光啊,如此炫目,过去一两百年,依然年轻,依然光彩照人,如同一种永恒。没有看到奢华,只看到珍重。郑重。尊重。有一种静悄悄的感动。那些离我生活很遥远的好,它们存在,便是一种超越时间的意义。就像以前毛尖讲英国剧集“唐顿庄园”,说:这世上就得有贵族存在,就让他们过得比我好吧。就是这种心情。美和好,有时,给人信心,只是信心,并不需要拥有。因为,它是永恒,永恒的东西,便有一种力量。 就在此时此刻。
           那天看完古董珠宝展,坐在户外饮杯咖啡,百年前旧上海的老建筑,户外挂钟准点敲响,一声声,今天已成往事。流动的盛宴已记在了脑子里,成为滋养,此时,我坐在阳光下,此处离黄河路不远,那是“繁花”里纷杂热闹的江湖。我没去过,也没想到去看看。
            樟树下,有小风,初夏时节的感受了。
            从上海回来,遇大雨之日,在外,要写一个东西,却发现随身小笔记本电脑未带,这么重要的事却忘了。索性听雨,翻翻日系生活类书,看看人家这个季节在做什么,她的每一天怎么过:从巴黎跳蚤市场淘到的古布床单,尺寸大了,剪成六块桌布,每天都用,越洗越柔软是它们的另一个特点 | 住的公寓,已经相当旧了,门把、顶灯的框架,古朴而有韵味,很中意。喜欢旧东西,不需要新鲜的光泽,落落大方   早上稍远的散步,去一家面包店,三明治软度和麦香正符合心意 |  腌的蒜头和萝卜条,喝茶正好  四月尾声,初夏了,黄昏有风,在露台上,为相聚喝一杯白葡萄酒 |  伴侣无意中说想要的东西,作为礼物送,礼物放在枕边,对方睡前发现,日常的惊喜,平常日子的小礼物……就是这么简单的事,随便翻翻,心情疏朗。这是一件件具体的事,生命虚无,我们如此需要踏踏实实的每一天。给自己和生命中认为重要的人。
            雨还在下。这个雨天好像完完全全属于我。人生,大概就是这种意外之好,才觉得格外好,就像上次去看的  两个展览,那个小博物馆的展,因之人少,可以细细看,便与自身有了联结,得了滋养。一样的道理。当你真的感受到一段时间时,时间便为你存在,你忽略的每一天,都不是你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