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出门一步,即成旅人

(2025-04-23 11:39:42)
            清晨,去江滩,好久未去,又像去一个新鲜的地方。散散步,小跑二十分钟,都是惬意的事。包里带着早餐,江边吃个早餐,目光要往开阔的地方去。
            沿着老街一直步行,好久未来,又是一番新鲜事。停停看看,“出门一步,即成旅人”。我对自己的城市如此熟悉。熟悉的方式,是默默珍藏,喜欢的地方隔一段时间来走走看看,仅此而已。
            那家去过几次的蒸汤店,要去喝一碗春天的汤,蒸饭、生菜、泡菜泡椒皆美,吃得干干净净。惜物的概念是不浪费眼前。
            要买一双步行鞋,春夏可以穿的。不好买鞋,适宜走路的多半不好看,土气,好看的鞋走不了远路,那类心目中秀气又好走的鞋多半没有。偶遇一双,春夏穿的,牛筋底,走路有弹性,鞋形也算秀气。
           去吃块蛋糕,前些年喜欢的一家蛋糕店开了实体店,位置非常好,转角,视野是扇形的。蛋糕好吃,主要是原料好,没有死甜,清清爽爽抹茶味,原打算小坐一会儿的,坐下后发现看过往的人非常有趣,又要了杯咖啡。眼前三个方位的斑马线,过往的人走走停停,四月不到,人们已开始穿夏装了,T和短裤都穿上了,四季如约而至。视线之内一所重点中学,已有80余年历史。有校园的地方无端多了一种安稳,不管怎么样,教育仍然是重中之重的……心情很好,那天下午原定的阅读时间被看街头流动电影代替,没觉得浪费时间。观看和倾听,是一种能力。
            傍晚煮小米红枣粥,炒小菜,买的流沙蛋黄青团。做好饭,还有时间,听音乐清衣柜,把夏天叠的衣物一一挂好,清理是琐碎的事,做完却很容易开心。
            饭余,翻了翻日本俳句,记住了与谢芜村的两句:“我家小,樱花不如桃花好”;另一句:“休假回家的儿子,在煮红豆的片刻就酣然入睡 ,想必正在做美梦吧”……好的俳句如此家常、别致,余味无穷的好,有一种静悄悄的感动。


            张爱玲是经常读的,一段时间读不到好书时,就拿出来读读平息心情。无非是行文的语感好吧。
书中各式各样跌倒的人,自私的人,软弱的人,张冷眼旁观,不作评论,只是一种理解。一种红楼梦的视角,眼里没有好坏,只有悲悯和深深地同情,或者连同情都是多余。张熟读红楼梦,熟到百无禁忌,反倒是一种清洁。
           “倾城之恋”,是很好的文章,年轻时只看到人物的情感纠葛,其实太过表像。柳原和流苏只是两个自私的人,就如张爱玲写的:他不过是一个自私的男人,她不过是自私的女人。不过两个人自私的原因不同,流苏自私只是因为狭隘,柳原则是因为怯弱。流苏生活在一个颓败的家庭里,眼见都是灰暗;而柳原是另一种颓败,厌倦人生,没有诚意,另有一种凄凉。张爱玲在书中写香港:在这夸张的城里,就是栽个跟头,只怕也比别处痛些。因为时局变化,环境不太平,他们共处一个屋檐下,好像有地方容得下一对平凡夫妻,需要抱团活下去而已。如此走到一起,没有浪漫,只是现实,现实得恰到好处。“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样温情的话用到了一对并不相爱的人身上,好像并无不妥。张爱玲是高明的写作者。
            “金锁记”里,她写姜公馆,“姜公馆客厅阴沉沉的,男女一个个如同年深月久帖在屏风上绣出的鸟,没有歌唱,连抖一下翅膀的意思都永远没有了。”结尾,“长安觉得隔了相当远看这太阳里的庭院,从高楼上望下来,明晰清切,然而没有能力干涉……不多的一点回忆,将来是要装在水晶瓶里双手捧着看的”,从母亲七巧到女儿长安,那种延续的绝望也是平静的,连眼泪都没有了。记得2017年4月,去苏州看了香港焦媛话剧团演绎的“金锁记”,分外震憾,那一夜,是在苏州金鸡湖畔。看完,在夜色中走了很久。
            张爱玲的“异乡记”和“秧歌”,是个人很喜欢的两部作品,如白描。这种境界,只是一种开阔,无关悲喜。那是张爱玲的好,不与人同。记起张爱玲写的一首诗:“他的过去里没有我~曲折的流年~深深的庭院~空房里晒着太阳,已经成为古代的太阳了~我要一直跑进去,大喊,我在这儿,我在这儿啊……”
            那些跌倒的人,不知自己怎样跌倒的。她默默地看着别人怎样跌倒,并不同情,只是平视。强者弱者同声一哭,彼此了解。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看汤村秀树的《旅人》,汤村42岁时因发现介子,获得诺贝尔物理奖,是第一位获诺贝尔奖的日本人。一向对理工科的人写的作品有一种格外偏爱,因为不会乱煽情,言之有物,语句清洁。小书写得格外朴实,他说少年时代就是一个不爱说话的小孩,甚至有说不出话的障碍,他拥有不引人注目的少年时代。因为一直生活在京都,京都住宅设计得与外界隔开,他讲这像京都人的性格,很容易向外界关闭自己心灵的门户。他很少与同龄孩子玩,对其他人家也从来不感到有任何好奇心,生存在一个有限的小世界是自然的,他却认为,有限的环境能够在一个孩子的心灵中产生一种丰富的想像力和一种浪漫的气质。他观察朴树上的甲虫,关在一个盒子里,用糖水喂养,或者放出来,让它们打架或拉纸车。偶尔跟哥哥们去家附近的寺院玩捉迷藏,有一次摔倒了,脑袋撞在寺院里的墓碑上,眼前一片漆黑,大哭,哥哥们却走远了,他说自己仰面躺在地上时,阳光透过樱树枝叶缝隙进入眼帘,透不过气来,它们就像无数的星星,正午的星星。很久以后,当介子的想法出现在他脑海时,他又模糊想起这些正午的星星……这些文字画面如此清晰地印在我脑海里。童年决定论,始终觉得是正确的,一个人成长环境基本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
             他说,父亲是地质学专家,但兴趣广泛,非常爱好艺术,当父亲热衷于研究某种事物时,就要收集所有与此课题有关的文献才肯罢休,例如,他想下围棋,就把所有能找到的围棋书买回来。家里的书多,当所有藏书的地方都满了时,父亲就会对母亲说,我们得再搬家,我们能在哪儿找到一间更大的房子装这些书呢?日本人爱搬家,租房住。他说,家里父亲是权威,母亲负责维护权威,很老派的,母亲把家务事当自己的责任来承担,她惟一的乐趣就是抚育孩子,娱乐的想法对她来说是不存在的。母亲本可以成为现代妇女,她家境优越,上过女子学校,学过英语,有一个逻辑性思维非常强的头脑,一点也不迷信。对孩子一事同仁,话不多,却常发现她正在沉思,思考力格外丰富,她从不对孩子们大惊小怪。有时,小孩问母亲话,她总是停下手中的活,认真回答。汤村秀树回忆起来说,这是很感人的大人对小孩的态度,她从不说等以后再告诉我,立即做出一个确切的答复……母亲只是选择做家庭妇女,她很早就打算把她所有的儿子培养成学者。他们家,果然个个孩子都是学者。
            书中印象深的一个细节是,汤村秀树爱读中国的老子和庄子,因为有彻底的合理的观点。什么叫彻底?他说是一位老师讲过的,大象踩河底过河,是彻底的,许多动物是游过去的。 他爱数学几何学的明晰性,简单性,透彻的逻辑性,这些都是吸引他的原因……这一点,给我启发和思考,彻底,倒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如果不彻底,很多都是浮光略影,难改变本质,有等同于没有。
             汤村秀树喜欢散步,很多想法都是散步时产生的。他说,自己像一个山坡上一家小茶馆歇脚的旅人,并不考虑前面是否还有更多山山水水。
            看看别人的人生,我也当了一回旅人,散了很远的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无心插柳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