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旅途中遇一间书店,意外的好。开在一所古族民居四合院里,有老木门,清晨第一趟经过时,它未开门。门前蹲一只灰色小猫在晒太阳,也在候场。心心念,再返。这次,门开了,满室阳光,毫不夸张地说,书店给我巨大的惊喜,长年累月阅读的经历,我是闻得到好书店气息的。
进门,有书店的榜单,居首的是“被遗忘的王国”,还有“消失的地平线”,“向着明亮那方”……当然,还有属地文化之类。一进去,扫一眼书柜上的书,心里有数了,不是讨好游客的书店,一排行的远行译从,这个系列很多不错的书,比如“老巴塔歌尼亚快车”,“前往阿姆渡之乡”,“走出非洲”,“夜航西飞”,“在水边”,阿加莎的“说吧,叙利亚“,多么可亲,还有“在中国大地上”,毛姆的“中国屏风”,一排行的LONELY
PLANET,“荒野记”也稳稳出现在书架上,不少自己喜欢的书……很少看到旅行地这样做书店,都是吵吵嚷嚷的旅行商品,把书店开成游乐场,不知为何?娱乐地已够多了,书店就没必要再沦落了。
书店阳光最好的地方,留给了咖啡座。上到二楼,阳光铺铺满,通通透透,与一楼彼此张望,抬眼是四角的天空,一尘不染的蓝。书仍然有趣,妹尾河童的的“窥视印度”,“河童旅行素描本”,“边走边啃酸萝卜”,“窥视厕所”,这个有趣的老头,边走边看边画,不用相机,用笔用脑,独树一格,用构图来表达视角,我不禁边看边点头,有点喜上眉稍的感受,这才是开在旅行地书店的选书标准,不禁在心里夸赞开店人的品味。书店还有不少单独、三联系列出版精品。咖啡馆写一排字:比阅读更好的事,是重读。伟大的作品值得一读再读。字下一排博尔赫斯的书:“小径分岔的花园”、“诗艺”,都在显眼位置。当然,钱钟书、吕叔湘、傅斯年都有的,王世襄的“自珍集”单独摆放……遇到好书店,附加了满把阳光,心情好极了,如同一个突如其来的奖赏。桌椅是淡蓝色,稳稳妥妥的舒适,点杯咖啡小坐,咖啡是冒热气的,不是用的纸杯。大概,在书上认真的,对相关的细节也是认真的。坐在“博尔赫斯”边上喝杯咖啡,多么心满意足,这是我对一家喜欢书店的致敬,坐下来喝一杯,认真看几页书,不要匆忙赶路。“每次我们重读一本书,这本书就与从前稍有不同,而我们自己也与从前稍有不同。”不知道为何,遇到一家理想中的书店,我比书店主人更激动。可能,还是好书店太少了,一些开在热门地的书店,已经像小商品市场了,完全不能进去。迎合,是多么别扭的事啊。书店,还是要有书店的样子吧,读书人有读书人的气质,生意人有生意人的样子,各自保留各自的空间就好,不要想着去讨好或迎合。这就好比什么呢?当你试图变得“好”,却往往更糟,这个”好”是别人的标准,当你是只乌龟时,你却试图变成兔子,想跑得更快,不被抛下;或者当你是只兔子时,人家却告诉你要慢下来停下来,要去过什么慢生活……违背本性,可能只是一时之快,时间长了只会更糟……做事跟做人一样的道理。我总是习惯把不相干的事串联起来思考,这是好书店给我的灵感。
坐下喝咖啡的那段时间,随手翻一本旧书,作者写到布拉格老城,最好在清晨人少的时候,天刚蒙蒙亮,石板路上微光,桥上空无一人,气息从城市金顶上,瓦片里,砖缝中往外漫溢……一字一句,心里当下默契。这世上,总有一部分人,是心灵相通的。阳光暖暖地照在身上,那一刻,有幸福的感受。一册书,一杯咖啡,一米阳光造就的幸福。
结帐时,发现吧台上摆的那本“被遗忘的王国”,已翻得很旧了,我对店员讲,非常喜欢这本书,写得很诚实。店员显然很认同,笑着说,我们还专程去拜访过这个翻译老师……这是书店里的三言两语,也有一种默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