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光华路上走一遍

(2024-12-12 10:20:18)
            好久没来这一片了,好像一个城市,总有些喜欢的角落好久没去,再去,又有崭新的感受。遇一株小小的老根植物,开了花,我迷那个老根,正好相中一只小陶盆,让卖花的老人家帮我换好土,心满意足的带走,一杯咖啡的钱,一盆有生命的植物,浇水通风晒太阳就好。光照通风是最重要的,就像人经常呆在自然中才能身心健康一样的道理,温室养不好花的。去买包子,喜欢那独此一家的包子店,任何时候都是排长队,好久没来,想念包子的味道了,来一趟,买包子像旅行。梧桐道到秋天是金黄一片,排队也是幸福的事。环保袋还背着一盆花,我有很没出息的快乐。排在前面的人在报名称:五只酱肉,五只鲜肉,五只馒头,五个花卷,卖包子的人脑子就是计算器,手不停,脑不停,算好,交付,下一个。买东西我从来是少量买,尝尝就好,拎着三四只包子和花卷,穿过那条光华  路。喜欢这条路,连路边的人家和阳台都是爱看的。梧桐树下,永远有大爷在下棋,也总有人围观。侧面小巷,有一所小学,学门前各种小摊点,夏天可以看到鹅毛扇和羽毛键子。慢慢踱步到解放公园路,古老梧桐道,一年四季都是有风味的。立在路边,感受一下梧桐笼罩,扑天盖地的气势。古树有一种漂亮的姿态,独成一系。再去附近公园一个我喜欢的角落。这个公园太大,并不喜欢,独喜欢这个人不多的树林,坐下,吃一只刚买的包子,喝口酸奶、热茶,露天简餐。抬眼处,枫树,梧桐,栾树,糖槭,五彩斑斓,草地上,铺一层厚厚落叶,落叶还在纷纷下,一下午的秋。小径边的水系,至冬也变成幽蓝色,添一抹清冷。有人在隔水阳台上张望,公园边的旧屋,好景致。包子好吃,一咬一口汁,梧桐叶扑嗦嗦落下一片,在眼前。这就是那个得奖的日本电影“完美的日子”里要诠释的理念吧,每个人都可以达得到,它无时不在。人家的大餐我从来不羡慕的,吃什么不是自己说了算吗?没吃过有什么要紧的,吃食上的虚荣心,有时真真可怕,吃那么多那么精有什么用呢?那是别人在定义你的思维方式。在大自然中,我常常对自己很满意。什么是最好的时光,就是此时此刻,不被别人定义,被自己定义。
            前段,看过一部韩国黑白片“兹山鱼谱”,一个流放在外的学者,不愿再研究人类和社会,而转而研究明了清晰的鱼类,写出了一本兹山鱼谱。他说,绸鱼有绸鱼的路,鲈鱼有鲈鱼的路,只有它们自己才知道自己游走的方向。
           最近,大家都在讨论琼瑶女士。琼瑶女士走了,很潇洒的走,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她这一辈子很值得,是命好的女人。一直认为琼瑶女士年轻时很漂亮,长相清润,丝毫不输那些剧中人,而且写字的女人多了一些腹有诗书的气质。好像她写的书和剧让人忽略了她的长相。大家都以读琼瑶为浅薄,但谁不是浅薄中来的?70年代的女生,谁没读过三两本琼瑶?我高中时读过琼瑶,第一本,记得很清楚,是“穿紫衣的女人”,深夜躲在被子里读的。那时没看到爱情,只是有一种新鲜感,原来还有这样的书。那个年代文化生活贫脊,没什么课外读物,看书像看手抄本,传来传去的看,读得也快。当时,记得是表姐给我看的。后来,还看了“六个梦”和“菟丝花”什么的三两本,内容早忘了,只觉琼瑶女士的书名都唯美,比如碧云天,寒烟翠,几度夕阳红什么的,那时自己也浅薄,没读几首宋词唐诗,后来才知全都来自唐诗宋词,“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琼瑶女士精通古典诗词,信手拈来。再后来,看了第一部琼瑶剧,“在水一方”,歌好听,邓丽君随之出现了,歌词名来自于诗经,有位佳人,在水一方。那是1988年,家里已买了彩色电视,小屏幕,图像都不清晰,可我记得这部剧,台湾拍的,演员气质不一样。对于当时文化生活贫乏的高中生,在水一方,就像一个遥不可及的彼岸,原来,还有这样的剧,还有这样深情款款的表达方式。再后来,琼瑶剧造就了一批琼女郎,出一个是一个,比如林青霞,那种舒服大气,还有点天生忧郁气质的眼睛,也是难逢难遇,还有刚出道的刘雪华以及那个“一帘幽梦”的陈德蓉,可惜的是,到后来,只有林青霞的演艺之路有突破和可持续性……还有歌曲,我记得最深的歌曲是“有个女孩名叫宛君”,那里有个出尘不染的宛君,从小美到大,那个剧我印象深更大程度上是因为主题曲。还有“梅花三弄”,也是如泣如诉,真好听啊,相反,那些咆啸帝类的的男主角早被淡忘了。后来,琼瑶女士的“还珠格格”,似乎也像射雕一样,有众人齐议的效果,大人小孩都爱看,看得乐呵呵。故事编得让大家入境,也不是易事,那是年代造就的,现在不可能再出琼瑶,出来,估计也被忽略不计了。想想,琼瑶女士书给出版社,影视剧,演员都带来了很大的福利。她活得很好,还能让别人活得很好,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有价值的人。对“还珠格格”印象深,当时是1998前后,我因身体原因在家休养半个月,无事正好看到热播的还珠格格,倒是放松。有时,那些文化产品,给人们带来的是记忆,还有彼时彼刻的我们自己,至于浅不浅薄,真没必要评说的,它只是一个时代的文化现象,琼瑶女士把自己的梦演绎到极致了,她一辈子很值得。而选择离去,也是恰到好处,体体面面地走,毫不拖泥带水。选择离开,也是需要勇气的。琼瑶只有一个,她走了,还要留个浪漫的背影给人世,这是她的性情,也是她的权利和选择。人因选择,而不与人同。绸鱼有绸鱼的路,鲈鱼有鲈鱼的路,只有他们自己知道游走的方向,外人岂能评价对与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电影闲话
后一篇:心神活泼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