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汤事

(2024-12-02 12:47:40)
             秋冬的灶上总有一锅汤。萝卜季到了,要常吃萝卜啊。萝卜赛人参。说起炖汤,这一两年,炖了汤,总要送一半给爸妈。孩子小的时候,总是妈送汤到我家。家住七楼,无电梯,她常常提着一大锅鸡汤爬楼,如今想想并不是易事,当时我年轻,生活忙忙碌碌,是很少考虑到这些的,习以为常。二十多年过去,孩子早已长大离家,时间多了,炖了汤,开始想送给年迈的父母。每每往密封盒里装汤时,我总在想,人大概就是一种轮回和反哺吧。在吃食里,我们传递着亲情和季节的流转。藕汤季又到了,家里炖藕总是不太烂,不如外面大铫子煨的粉烂。于是特地寻去20年老汤店,乌漆漆的大黑铫子,脊骨藕汤,加少量葱花和黑糊椒,自己喝一碗,再打包一份送给爸妈。一年又一年。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想到“千年京都”里寿岳章子女士,一辈子生活在京都,上学读书教书退休,没离开过,走的是几十年的街巷,退休后住回父母的老宅,不辞辛劳的修复老屋,去老铺子更换榻榻米,那是父辈时就存在的店;泡菜季到了,去的也是父辈常去的老泡菜店,已更替到了第二代主人,人家招呼,你父亲身体还好吗?又到千层腌菜季了。街角的拉面店,她从小吃到大,店还在的,人情还在流转……悠长的人生,不是零碎的飘泊的,有来处有归途,明明白白,清清楚楚,这未尝不是一种好。人们五心不定时,常常是最糟糕的时候。心稳身稳,笃定知道自己要什么,而不用等着别人告诉你什么是好。每个人有每个人定义的好,各不相同。
            说回炖汤,清汤牛腩,是最近喜欢做的一道汤,买来干燥的黄牛腩,夹瘦夹肥,略腌,爆炒,加开水,炖个把小时加萝卜,胡萝卜白萝卜或山药都可,再炖上一小时,清清爽爽的汤,味好美,秋冬佳品。炖好,照例装一份密封盒,送给爸妈尝尝。
           某个周末,炖汤时,看鲁迅的“徬徨”之“在酒楼上”,主人公吕纬甫说:“我少年时看见蜂子和蝇子,停在一个地方,给什么东西来一嚇,即刻飞去了,但是飞了一个小圈子,便又回来停在原地,便以为这实在很可笑。也可怜。可不料现在我自己也飞回来了,不过绕了一个小圈子……小时候我们一起去城隍庙拔神像的胡子,议论改革中国的办法,以至于打起来,我现在就这样,怯弱了……”再继续翻读大先生的“伤逝“,“人必生活着,才有附丽”。“伤逝”是鲁迅难得的写男女情感的,不妨碍他一出手就是大手笔,一种彼此的困境,而并非现在流行的“完美受害人”,一种单一和单薄,失去那种人性的复杂和幽微。
            大先生百年出一个,是有道理的。
             知道有人觉得三毛过时,入不了主流,但仍然觉得她这个人有一种勇和真,是少有人具备的,前段偶翻她一本收藏小物件的书,意外感动,每样东西都有人情在里面,有遇见和分离在里面,有诚实在里面,她是真懂惜人惜物的。她讲自己要做心神活泼的人,判断友人的标准是能否与她一起聊红楼梦,初识一友人,人家与她聊红楼梦数十小时,讲着讲着有新的发现,很开心……有人问她为何总看上去平静,她讲情可以动,表现在对待日常艺术上,心则安安静静地放在一个角落,轻易不去搬动它,人就平静很多。
            很多人流行看诺贝尔奖作品,趋之若鹜。早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水准挺高,但近些年,难以评说。很多诺奖作品我都是多年后才读,或者到现在都没想到去读,人与书,是需要缘份的,人家的好未必适合你,不必刻意。我并不注重读多少本书,而是多少书可以值得重读。
            汤事,书事,讲起来话没完。秋冬季,读书喝热汤,本就是人生佳美之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移动阳光房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