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移动阳光房

(2024-11-25 11:05:21)
            每年,几乎都要腾出时间坐一趟长途绿皮火车,在火车上度过大半个白天一夜。我把它称为长途绿皮火车,夕发朝至的绿皮火车其实没什么乐趣的,黑漆漆睡一觉,什么也看不到。
           秋季,白天的绿皮火车好像一个移动阳光房,真是这样的,阳光铺铺满,四围通透。泡杯茶,就是移动咖啡馆。阳光,景色,心情,一样不差。旧时慢,慢火车,让时间凝固起来,过程拉长了时空,一切变得不一样。有人问我,路上花这么久值不值得,我说从上火车的那一刻已经开始旅行了,旅行不是一个目的地,只是一个过程。带上书,带上饮品,时间久点,还可以带上小笔记本,没什么问题。好像我这个火车控,有他人无法懂得的快乐,难 与人说。当然,疲累是有的,睡不好,就这么一两天,有什么关系呢,哪一件事情没有代价?图舒服就在家呆着不动好了。
           我爱火车上那个小小空间,阳光移动,扑天盖地。
           书是慢火车最佳搭配。读张爱玲的“秧歌“,是2023年去兰州的长途绿皮火车上,那次是因为要去炳灵石窟,路途辗转;读“建水记”,是这次去建水的火车上,那个在记忆里保存很久的小城,因为古桥、小火车,老井豆腐坊,那些我喜欢的多种元素。并且,它名气不如大理,丽江,没有机场,还未商业化。
            茶和咖啡都带着随身包。想写字了,打开小笔记本,写就好了。火车上写文字,多么新鲜动感,写什么不重 要,只是这个氛围下的写,本身就是一种快乐。
            坐过最长的绿皮火车,是去拉萨,青藏铁路。两天两夜。一直认为那是我生命的一次奇迹,虽然一路艰辛,不再复述。所有难走的路,体验感总会翻倍,日后回味更多,人生不也如此吗?四平八稳有时未必快乐,真正的快乐是困境疲累过后的回味。
            去昆明转建水,一路南下、西行,风景在变。太阳晒身上,暖烘烘。风调雨顺的感觉。火车上,眼睛是忙不过来的,房屋,田野,人家,玉米,河道,秋高气爽的,呆在火车上,我如此爱火车呀。汽笛一声,道路敞阔。
            黄昏,抬眼处,山坳里两个农人在夕阳下锄地,一前一后,像默片;另一处,几只肥鹅肥鸡在瓦屋前争食,门前植芦苇,水塘还有未归家的鸭群,身上披一层光;并不知名的小站,只立一个人,天地寂寞,火车轰隆;路过叫冷水江的小城,然发现,人家门头上挂着大幅结婚照,或挂大幅寿字,或吉屋落成字样,人人都在门头宣告:家里有大事、好事,屋瓦廊沿自有一种存在感,人丁兴旺,六蓄平安。乡村土壁上大幅画着“蒙娜丽莎”像,是瓷砖广告,世界就是这么混搭奇妙。天慢慢暗下来,谷子黄了,山坳里一栋砖楼,依稀亮起了灯。这不正是原田太治“故乡,我心中的风景”里出现的图画吗?可惜,我没有他的巧手画工;灯火可亲,人家门口摆长桌宴,庆贺乔迁之喜;路过一所中学,灯火通明,没有操场没有活动区域,是几栋红砖房围就,乡县中的孩子们在上晚自习,县中的孩子,是个命题,他们的命运越来越艰难,高考前途内卷,注定他们比城市孩子走得更艰难……初冬季,六点就开始暮色四合,大片农田略过,屋边有坟,门敞开,在中国乡人眼里,生死是可以并存的,看上去并无惊诧。晚6点15分,月亮升起来,经过怀化站。20多年前,我在怀化转车去凤凰,那是自己开始独自旅行的第一站,好像一个开启,令人难忘。当时凤凰没有通铁路,山路辗转并不好走。那次,在去怀化的夜火车上,遇雷暴天气,临时停车,内心有恐惧,人对未知的事总有一种预先担忧,经历越多,恐惧就越少。记得一位老师说过,怕什么做什么,自然就不怕了。说的意思是人要借事磨心……凤凰某种意义上算我的福地,我第一本书的封面,用的是自己在凤凰一家咖啡馆随手向门外拍的一张图,门边正有挑担人走过,动静皆备,一种巧合的意境……再次路过怀化,时间已过去了多年,人生底事,往来如梭。停车几分钟,去站台上走走站站,想想从前事。
           火车行到另一站,再下车几分钟,对面站台停着Z502,北京开往三亚,火车要在广西徐闻拆拼坐轮渡过琼州海峡,这趟火车也存在我脑海里多年,想着什么时候要坐一趟的。火车过海,多么神奇,像拼图。一个火车控的心愿清单。
           绿皮火车的站台是旧的,小的,有一种冷静和过时,仍然是实用的,建在过去的市中心,车站和城市没有隔绝开,站台上还有推车售卖茶叶蛋和盒饭。每到一站,我总习惯下去站几分钟,老旧站台,无论在阳光还是灯光下,都有一种空,能清晰感到光线笼罩的时间感,这是奇妙的感受。
            耳边传来“这世界有那么多人”,喜欢林志炫那版的:这悠长命运的晨昏,常让我想想出神~灰树叶飘转在池塘~看飞机轰的一声去远方~光阴的长廊,脚步声叫嚷~灯一亮,无人的空荡~晚风中闪过几帧从前啊~远光中走来,你一身晴朗……
            歌词弦律皆美。这悠长命运的晨昏,的确,也让我常常出神。在火车上看飞机,它是另一个高度,行走在大地上,是大地的视角,这晨昏,足以让我出神。
            只要静下来细看,任何一个小道上都可以发现无尽的秘密。去建水前,把那个关于建水的旧录片翻出来重看,里面提到时间的无限性,能理解的。
            总想到张爱玲“异乡记”,书中的人都像一个剪影,手里还在动作,不紧不慢,时间过去了近一个世纪;还有沈从文的“湘行书简”,文字氛围气绵而长,不像现代流行的文字气短,滥,酸……爱玲小姐说,命运有时像旧时女佣找东西,打开一个包袱找不到,系起来再打开另一个包袱,慢条斯理的,永远找不到你要的东西;她还讲,冬天的西湖,每样东西都在,就是不好……漫长的行程,从前慢,车马邮都慢,坐车坐船,一个拉长的时空,比任何游记都好看的。在拉长的时空里,静谧生起,丰富和余韵生起,的确如此。薄薄的两册小书,都可以薄书读厚的,特别适合旅途。耐看耐读便携,是我们失去的要求。现在的书越做越华丽厚重,内容却苍白不堪读。
           长途绿皮火车,可以在火车上看个完整的朝霞、日落。夜色中,火车轰隆隆,大地沉睡。黎明时分,崭新的一天扑面而来,是扑面而来。朝暮晨昏,格外分明。而这种分明,让你打破某种惯性,跳脱出来看问题。
           火车上时醒时睡,并不连贯,在外睡眠一向不好,也没什么大不了的。醒来,已达六盘水。再经过一个叫且午的小站,过去的地名,多么有诗意,它藏在地图的一个角落,不是坐绿皮火车,我永远碰不到。阳光一点点又撒满全身,景色在变幻,桥都坚固,路都光明。瞬间有幸福感。一点阳光就灿烂的满足生起。人,真正需要的其实不多。
            偶听两个女人车厢外走廓上聊世界大同,聊宇宙能量,聊灵子光,话题很大,听大意是信个什么念个什么,问题都解决了……这种只要·就的事情,怎么还有那么多人趋之若鹜,令人震惊,人生的问题哪有这么简单的逻辑呢?我对那类扎堆讲修行的人,从来都敬而远之。人到中年,倒觉得最好的修行就是做力所能及的小事,力所能及。
            下火车时,只背一只双肩包,同车厢的中年女人问,没有行李?我笑笑。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出行再也不愿多带东西了,连行李箱都不要,一只小型双肩包,睡衣,书,日常用品,足够了,减法再减法,走路一身轻,何必带太多负累?腾空才能看见新东西。
           对火车热爱,点点滴滴都是爱的,在我,过程就是目的。爱火车的人,火车就是旅行呀。火车在大地上行走,踏踏实实,无拘无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与父一日
后一篇:汤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