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次去上海,近午,从地铁出来,阳光灿烂,对面传来年轻人吉他弹唱的声音,是“城里的月光”,立下百年梧桐树下静静听完一曲,接下一曲,是“飘洋过海来看你”,顺着歌声,走过城中公园,每次来沪,都喜欢住在附近方圆两三公里地,不过倒是第一次来这间公园走走,还是循着歌声来的。公园夹在高楼大厦间,也不觉压抑,有一种小而美,梧桐好,绣球花好,夏日荫绿,抬眼看到静安寺的金灿灿。
这种顺道的好,是偶遇。一期一会。举个例子,去某汤团店,第一次去,那种滋味,夹杂着猪油和芝麻香的流沙美味,我是非常喜欢的。心心念第二次再去,却没了第一次的味道。这不是汤圆的问题,是时间心情变化,不要苛求。就像有人说很在意的故人,是没必要再见的,彼此保持一个念想,或者说连念想都没有,皆是一种佳境。再见,彼此失望,何必?没有多少人经得起岁月。
那次去静安公园,有弹唱,有阳光,我刚到上海,心情放松,一切皆好。
第二个偶遇,是傍晚将黑时,路过淮海路的光明邨,已是准备歇市了,只有三两人在窗口,而前几次路过,皆是排长队,从未想过排队,虽然很想尝尝那里有名的鲜肉月饼。这次路过,月饼档早都歇市了,只有小菜档还开着。买了两只卤蛋尝尝。没想到,口味别致。这是我与光明邨的偶遇。也是一次惊艳。不过,不会想到特地再去了。
第三个路过,是三联书店。香港三联上海店。晚七八点钟的样子,书店灯光总是暖的。大厅里几个人在聊书,是小型的书会。另一边,是2024年上海咖啡节的书展,配一些古旧的海报画,比如大中华咖啡店、1947上海咖啡地图、光明咖啡馆,沙利安饼干公司标识图,静安咖啡的广告图设计很美,霞飞路旧影,小块空间,被某种氛围笼罩,倒是看得津津有味的。香港三联,朴素的书店,书不多,港版书占一部分。看到一本香港作家西西的纪念书,翻到一张图片,西西在不过两平米的厨房支起一张小桌写作。就是在这样的狭小空间里,她写下了“哀悼乳房”,“缝熊志”,“看房子”……久久凝视那张图,西西是真诚的作家,她的真诚人是读得出来的。写作这个事吧,只是一种本能,与在什么地方写无关的。最近很火的阿勒泰,李娟也是默默无闻了很多年,草根作家。写得好的人该被看到。
书店为张爱玲僻了一个专门展柜,卖的香港天地图书张爱玲百年纪念版本,上次赴港时买过几册。这个版本都好的。张爱玲为上海造就了传奇,上海以这样的方式记得她。延伸岔开说到第二天清晨,不到六点,四处走走,马路静,去到常德路张爱玲故居,转角阳台东向已铺满阳光,这栋楼的位置明显很好,开阔通透,有很好的阳台景观,所谓好景观,是亦静亦动,有流动感。张爱玲写作外的时间不少是阳台上度过的吧。小院里的咖啡馆还未营业,这家张爱玲书屋,开了多年。“在传奇里寻找普通人,在普通人里寻找传奇”。书屋玻璃窗上贴的海报是一场文学音乐分享会“五月思君”,纪念邓丽君,嘉宾是香港话剧团的焦媛,她将出演舞台剧邓丽君。对焦媛印象很深,是她主演过张爱玲作品改编成了舞台剧“金锁记”。那个七巧演得出神入化,戴着重重心灵枷锁的七巧,最终变成了自己都不认识的人,她的悲剧不是一个人的悲剧,是所有人的悲剧。那是我第一次看话剧流泪,在苏州,2017年4月……这是一张过期海报,如果我提前几天到上海,是极想去听一听的。常德路195号的常德公寓,建于1936年,清晨,阳光静宓。故事已过去了近百年,悄无声息。后人只有通过文字来感知。在清晨的阳光里,立了片刻,此时此景,可一不可再。
再回到夜晚的三联书店,那次我只是路过,却呆了一个多小时。出门时,才发现腰酸背痛。下午在博物馆,已立了一下午。疲劳是瞬间涌现的。
下午尽量不要去博物馆,一大早去体验感会好些,但去外地时间常常不可控。博物馆,小些,展品少些都无妨,最重要,是可以静静看。博物馆不知何时成打卡地后,体验感是差的,没办法。大家都有艺术审美的需求,也是好事。可到底无法静观。三星堆展,面具是要看前看后,背后比正面更有看头,正面差不多,差异在背面。人多,我就看背面,背面的头结,波浪披发,笄发,辫发,古蜀国根据发型决定社会地位,都有看头。首冠青铜人像的头结像飞鸟,也是所谓的鸟人吧。看雕塑馆,倒是对几个破损的头像印象深,石人头像残件,鼻子缺一块,头部缺一块,睡着的脸缺一块,嘴巴嘟着,眼睛闭着,残缺破损的人,一种真实无虚,极爱这几个残件。残缺的脸部,来源于大同云冈,想起前几年在大同博物馆看到的石雕展,都是有缺点的面部,有一个带欠眼的面相,印象极深。雕塑馆印象深的还有一尊大理国的苗条观音,腰肢纤细,不像常态观音像那样饱满,神像在各人眼里就是呈现不同的恣态,没有定规的。后世人默守成规,本就是一件不那么聪明的事。古人有创造力,是因为他们充满想像力,没有拘泥。拘泥是我们自己的心化不开,想像力的缺失才是人类退化的原因吧,世上本没有标准和统一的事。对于信仰,也是如此的。李安的电影“少年派的奇幻飘流”,少年派就是有多种信仰的人,四面八方的存在,他只是强化自己活着的信念,寻找四面八方的支撑。历史就是这么有趣味,很多事,是因缘聚合,迸发出来的,看似选择多,其实并没有选择,不是对与错就能改变的。茨威格的“人类群星闪耀时”,我个人很偏爱,懂得他的表达。那些历史决定性瞬间,不可更改,重来一遍也是如此,不可避免的。想想人生中的很多事,人不免在想,重来一遍,我会这样那样,可是,性格命运机遇,因缘聚合,到那一刻其实没有别的选择,被你忽略掉的其实并不属于你的选择。重来一遍,也是如此。所以,尽量不要后悔,后悔是人世间最高等级的负能量,因为无药可救。
说多了题外话。人生充满了题外之音,看一件东西,不过是一种激发,并非就事论事。进博物馆,不过体会这种历史、现在,此时此刻、彼时彼刻,对生命有更多的理解,不囿于其中吧。“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大概就是这么一种心境。读高中时,我把这句话抄在地理笔记本上,高中很喜欢地理课。很多的喜欢,到中年以后才会大汇聚,决定了人的各种走向。看似无关,也有关。一个平凡的人,内心也可以气象万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