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个老外眼里的适者生存

(2024-04-07 10:29:29)
             读“被遗忘的王国”,有点触动。说实话,现在能被触动的书也不多。
             1941到1949年,俄罗斯的顾彼得先生参与到中国工作,组建合作社。他说自己是最后一小组试图起实际作用的外国人。有些人要么自愿离去,要么被人用计谋被迫放弃。那些人诚实,理想,精力充沛,会讲汉语,可是对汉人的性格和智力认识不足,不能使汉人适应他们的工作方法。顾彼得却深谙此道,他讲,当放慢比推进更为有利时,当保持沉默比大声讲话更为有利时,他们不能立即识别出来,不能灵巧地调整某些不适合的东西,而是径直干下去,使朋友和敌人两者都丢脸这点在中国无论如何要避免的,因为它会引起毫无道理、不能控制的破坏性仇恨。其中最重要的,是与汉族各阶层相处时,他们缺少区别精华和糟粕的直觉能力。不具备这种第六感的外国人,在中国是很难生活的。
             顾彼得曾与杭州古刹的师傅交朋友,吸取所有的戒律和经验,也深谙中国道教精髓,深懂无为而治,与某些人的想法相反,这并不意味着消极与缺乏行动和主动性,它实际意味着积极参与生活,但要顺流而下,不要愚蠢地逆流拼博,以免一个人被大浪吞没,显得太聪明和爱管闲事并不好。他说,汉人很讨厌自作聪明的人,他们总是巧妙地挫败他。不争吵的人就没有人来与他吵,不爬高的人也不会跌胶,并非不进取,而是要谨慎行事,一步一步进。他说,中国的师傅教,匆忙中去爬一把摇晃的梯子是没有用的。
            这个老外张口就来的中国古老智慧足以令我们这些自许有点文化的中年人汗颜。而且,所有的一切理论他都是身体力行,用到了与当地人打交道中,可以说是活学活用。活学活用这一点,非常难得。
           他说,纳西人狡滑,不像某些作家讲的那样,仍然生存在远离世界的角落里,简单无知天真,没有一个地方有传奇式游记里描写的可爱而天真的土著,有些探险家和旅行者只待了几个星期或几个月,是不可能准确评价这些大自然孩子的气质的,只有长期生活在他们当中,密切与他们思维方式相联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遵循他们的风俗,才可能见事实。这也是为什么写丽江的书那么多,这一本旧书却能流传下来。
            他到丽江工作,找房子,争取接近邻居,用一种曲径通幽的方式,自己去开一扇窗。他去泡当地人开的小酒馆。这些关于丽江小酒馆的细节特有意思。那个时期,所谓酒店,就是一般商店,售卖盐、糖、腌菜、酒,可以堂饮,长凳上坐下喝醉无妨。商店里人和动物并存。老板娘充当代理人、管钱人、邮递员,和知己朋友,身兼数职。当顾客去买东西时,满篮的货物交老板娘保管;有时会用下次带来市场卖的东西或活鸡鸭作担保,和老板娘商量小笔贷款、赊帐;没有邮电服务,酒店就成了通讯地址。订婚、结婚、生孩子,都可以向老板娘请教。老板娘熟知方圆一百英里每个人的全部个人简历。
             顾彼得讲自己恭顺地隶属于三个酒店。李大妈,杨大妈,和大妈。每天忠诚光顾这三个酒店,下午五点下山到杨大妈酒店,一小时后,六点在李大妈酒店,晚饭后到和大妈酒店。她们确信他是个高尚正直的人,才把他当圈内顾客对待,提供明智的忠告和可靠的情报。想来,那个时代的酒馆是生动活泼的,真正的社交场所,远不是今天意义上的小酒馆所能比的。有上天入地、众生平等、无所不能的意思。
            顾彼得先生是有意思的人,喝到古法配方清白酒、小麦酒,想到杜松子酒;喝到甜的琥珀色酒酿,心里暗比雪利酒;喝梅子酒,联想到巴尔干的白兰地。他是真正意义上的国际人,不去比较高下,而是迅速找到同类项,实现一种文化的纵横天地,驰聘纵横,自得其乐。
             他最欣赏李大妈,李大妈是老年妇女,丽江精英,能干勤劳,除了主持商店,还可以做一手好泡菜,腌黄瓜,梅子酒,桃子桔子果酱,可以杀年猪,腌火腿,腊肉,她做的食物干净味道好。自己吃一部分,出售一部分,成为商品。那时的丽江想制造什么就制造什么,想出售什么都可以,很自由。出得厅堂入得厨房的李大妈是个人物,王熙凤式的,无好坏之分,只有个性分明,像个真人。这样的真人如今不多见。倒是怀念的。
            他说,在李大妈家找个座位不容易,男男女女回村前喝一杯,光顾酒店的有钱的喇嘛、贫穷的普米人、纳西地主、马帮、村民,那时,有钱人不势利,穷人也不阿瘐,大家都静静地喝酒,听得懂话,还会闲谈。抢着付钱有时是失礼,他们会想:你以为我是叫花子吗?他们习惯互请。顾彼得付钱非常小心,以免伤害这些骄傲而无拘无束的人们自尊心,没有什么比显示优越感更能激怒他们了。那时,女人请男人喝是普通的事,为了避嫌,女人们一般站着喝。
           这些老板大妈们都有惊人的鉴赏力,准确知道谁好谁坏。顾彼得带新结识的人喝酒,她看不顺眼,会责骂顾彼得,劝告他远离无赖,如果她说某人不怎么样的的,过些时会验证。所以,顾彼得很尊重大妈的意见。
             坐在小酒馆里观察,像看街头电影,顾彼得先生的乐趣我是懂得的:深蓝的天空,灿烂的阳光,街道五光十色。青年吹着笛子,沿街跳舞而过;人牵几头猪,背篓柴火,马、人都在通行,愤怒的叫声、笑声、呦喝声,光滑的石板地,走快了会摔跤,周围人哈哈大笑,并无恶意。
             顾彼得对丽江妇女们评价很高。
            有次问一位丽江太太,为什么背这些重东西,太太答:哪个女人会喜欢一个疲惫不堪的丈夫呢。他倒是听得惊住了。这么简单有冲击力的逻辑,毫不绕弯。
            顾彼得先生在当地开办合作社。他发现,一个新生事物跟一些男人们怎么解释说服都没用,而跟妇女提到扩大小工厂生产,可以提供贷款改进织布机设备、购买原料,就成功打破坚了冰,妇女们乐意接受对自己有利的新鲜事物,街头巷议比广告有效。
             丽江没有懒女人,她们从早到晚在做事。官员、富商的妻女,像贫贱妇妇一样干活。或去集市,或销售自产物品。县长的妻子,背一篮洋芋或粮食去售卖。顾彼得风趣地说想像一个公爵夫人背着洋芋在纽约第五大道走过。当然,第二天,你又可以在某场纳西人婚礼上看到县长夫人,满身绸缎和珠宝,体体面面变成另一个人。
            他说,纳西人社会里,妇女很受尊重,男人有特权却心性软弱,在经济生活中无足轻重。既使在体格上,也很少比得上结实的配偶。
            谈到宗教,他非常客观,说丽江是多神教,从祖宗那里继承的是根深蒂固相当适用的伊壁鸠鲁哲学。今生短暂,却实实在在。今世并非完美无缺、无忧无虑。但总的来说,世道不算坏,只要生命犹存,每一个纳西人义不容辞要充分利用它。纳西人不求来生,而尽量过好今世。他们追求的,是大量的田地果园,牛马成群,房屋宽敞,儿孙满堂,粮食酥油堆满仓,酒坛满地,身体健康,在开满鲜花的草地上,与情投意合的伙伴们举行野餐和舞蹈。 简朴的民族,质朴快乐达到生存的顶点。有西方来的传教士,宣扬禁酒禁烟,在野餐期间与漂亮姑娘嬉戏也被禁止。纳西人说,那我们还有什么乐趣,那不是活受罪吗。没一个纳西人成为教徒。
            看看顾彼得写的题外话,有点意思。他是事情也做了,三教九流也见识了,书也写了,十足高情商。“适者生存”这四个字,在他身上体现深。
            那次,在高铁上读完顾彼得,心情放松。老外的视角,只是一种平视,很是难得。我们读到的人,也要学会平视一种事物,过誉或损貶其实都是无意义的。平视需要的是时间的积累和真正身在其中。而现实生活中,我见过心不在焉的人太多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只此青绿
后一篇:乡村笔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