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雪纷飞日

(2023-12-28 10:10:34)
            大雪节气前后,在北京的一场大雪中,到了岁末,以这样的方式告别2023。如同一种清洁,一种希望。
            并不适宜的出行天。那些天,武汉大风降温湿雨,各种流感,氛围凝重,也有忐忑,出门前一晚还有退票的想法。可是,第二天一早,撑伞,穿雨鞋,出门,不想再变来变去了,不就出个门吗?自认是有想法的人,但又是那种一遇障碍就容易退缩的性格,缺勇气。曾对家人笑言,如果我年轻时多一些勇气,也许很多事不一样。
            一点点勇气带来无尽的惊喜。遇到北京的第一场雪。
            当然,困难是有的,北方降温落雪,高铁晚点两小时,三四小时的车程变成六个多小时。 也不急,随身带着黑白版“城南旧事”,慢慢翻看,急也没用。开篇就是雪景,一帧拍于故宫西华门,附文:长空雪飘飘,改尽江山旧。有一种呼应,心静下来。“没有内在的平静,没有外在的宁谧”,NOR PEACE WITHIN NOR CALM AROUND 。英文里那个AROUND特别好,只有意会。自己有的,才能溢出来,才真正能感染它人。为什么现在很多文字无法真正打动人,是有原因的。“城南旧事”,就有一种溢,满满的,流淌的,每次翻开,我都与英子同呼吸,好像自己成了那个她,与她一起走进胡同,用她的眼光看这个世界,心里是充盈的,有一种感激。另一副图是北海北沿鸦儿胡同,附文:我念着国文上的那课“下雪”:一片一片又一片,二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入芦花都不见。另一图是一株大白菜吃完,白菜根栽在门口青瓦盆里,覆盖一层雪。
            窗外,华北平原,雪,纷纷落。
            喜欢北京的一家酒店,与豪华和星级都无关,它只是独特,有我需要的氛围,书店、咖啡店、窗景,房间对着胡同口,有流动的街景,出行方便。很有安全感。价位也在承受的范围。延伸一下,所有的东西,只是适合,没有多余之物,也毫无故作文艺冰冷之态,只是令人舒适放松。木头的,白色,落地窗,小房间,清洁,明亮,温暖,无添加。北京的友人是了解我的,来酒店看看也雀跃,说太适合你了,笑声朗朗。 步行可抵的书店,咖啡店,胡同,公交、地铁几站可抵的美术馆博物馆,老街区,四通八达。
             如同我喜欢一家小小的星巴客,只有几平米,带一个天台,一楼只有吧台座,可以看胡同和街景、路人,极迷你,像驿站。但我就是喜欢,有一种置身剧场的感觉,从酒店步行来吃个早餐,惬意满满。它的氛围特别适合我。
             想说什么呢,这也如同住家,大小或贵贱都不是重要的,是有无你需要的氛围。
             适合的标准只有自己才知道。所有的东西,其实只有自己才能在心里定价,不能去比。
             说回北京。一般喜欢北京的人不喜欢上海,喜欢上海的人很难喜欢北京,很奇怪,这两座城市我都偏爱,但更喜欢北京人,上海人骨子里有一种刻薄和淡漠,与人有一种隔;北京人比较宽厚,实沉,与人有一种亲。年岁渐长,这种感受更是明显。认识多年的好友,在北京。每次去京,有一种巨大的安全感,妥妥贴贴。三两年未见,也毫无陌生感,一见面,话不停歇,好像昨天才见过。
            北京以漫天的雪来欢迎我。扑天盖地。四围笼罩,好多年未看过北方的雪。我也如同小孩般雀跃。
            清晨,去东郊民巷附近走走,看到圣米尼尔天主堂,哥特式建筑,灰砖清水墙,雪纷飞,枯枝,静中有静。时间,已过去了123年,它依然好看,我在2023年雪天与它相遇。院门是开的,无人,驻足仰望,建筑本身已是神迹,如同这个雪天清晨,空气中的寒凛凛。
            公汽一路行,去了白塔寺附近的街区。这个街区前些年来过,雪天步行,另有一番意味。白塔,有人形容了四个字,“敦实富泰”。果然如此,是一种境界。人若能达到这种境界,也是一种至福。附近任何一个角度抬头,白塔稳稳出现在眼前。步行至红墙夹道,雪天无人,上到天台,可以看到白塔寺全景,俯看胡同,纤陌纵横,白茫茫一片真干静。一杯热咖啡,在天台默默坐了半晌,居然没感觉冷。与雪天的北京胡同以这样的方式相逢,是一个记忆。去咖啡店天台,经过那个有名的中药房,楼梯道飘来中药香。药香是最高雅的一种香气,安全滋润的。雪天,草药香,偶遇,妙得。我为什么到一地方,愿意坐下来停留一下,是有原因的。只是一杯咖啡的时间,有跟没有,不一样。就像雪天路过北海公园,在湖边桥下喝杯姜茶,静静地看河对岸两株红柿子树,风雪里摇曳,如同一个梦幻世界。美妙遇见,一定要静对片刻,才不辜负,照片其实留不下什么。感受,存在心里。这半小时一小时,如同礼物。
            半晌后,继续沿着胡同步行,温度早降到了零下,胡同零星少人,曲曲折折,与白塔不同角度对视,行至苏萝卜胡同,再到赵登禹路,一抬眼,白塔又稳稳出现在眼前,雪天,胖乎乎的,的确敦实。
            托友人的福,去到一家小小的楼中博物馆,“你一定要看啊”,这是友人的口头禅。了解彼此的人,才能这样说。在这家不起眼的博物馆,看到了精美的佛造像和明清瓷器花卉展,的确是一定要看啊。友人精气神好,看展很有心得,三两句总能到点子上。展厅的佛造像有一种喜气,我被一种喜气洋洋笼罩,北魏东魏北齐,骨骼清奇,面相各异,或敦厚或神秘或俏皮或无辜,长长眼线,笑得溢出来了,都好的啊,跨越近1500年的时空与我相遇,一眼一眼地对视,小小展厅看了一两个小时,默默地诵读了造像边的手书“金刚经”,一字一句的默念: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虽无宗教信仰,却喜欢这种跨越时空的艺术,穿越时空,已是不朽。被氛围笼罩,有一种大敬畏,如同一种滋养。
            看完楼上的展馆下去,换一口气,再看古代花卉展。记得一只清代斗彩盘,称作“满池娇”,被色彩和线条环绕,青绿,褚红,靛蓝,满池在动,盘里有一个灵动的世界,线条的盛宴。还有一名“洪福齐天”盘,绿和红,稳而静,一只鸟独立枝头,鸟嘴呈红色,好像刚吃饱了桃,中国人喜欢寓意,洪福齐天,好愿景,看的人也好像得到一种祝福。
            艺术是滋养,慢慢看,慢慢看。对友人讲,今天有些消化不良,美好的东西只能一样样看,今天看了两个展,对我来说,超量了。佛像展厅其实还有一个精美的青铜器展,我没有细看,留作下回吧。只取“有限感动”。友人是消化能力强的人,比较专业,话都能到点子上。我是门外汉,全凭直觉。各有各的好,看完从不同角度交流一下,很是惬意。看一个展如此有滋有味,娓娓道来,我把它看作一种福。
            那天,友人带来另一位朋友。苗条、镇定,比我们年长,有举重若轻的风范,是见过大世面的人。聊天会讲细节。她笑自己没什么朋友,难得有三两位聊得来,其他时间愿意自己呆着,挺好。一下,就对她有好感。我也是如此呀。与友人相识二十多年了,看着她从少妇到儿女双全,随夫一路迁移,从深圳到武汉到加拿大再到北京定居,一路风雨兼程并不容易,能量巨大。想想惭愧,我真正的三两好友,都比我能干。不在一座城,见面也不多,一见面则没有任何障碍,话不停歇,对我这样不喜交际的人,也是奇怪的事。对友人带来的那位朋友讲,我平时话不多,今天叽叽喳喳,好开心。
            雪在下。室外,铅灰色,有雾气。
            遇上北京的初雪,是一种福。
            那些天,小孩因一个课题正巧在北京,忙得很,本没打算见面。那个极冷的雪夜,他还是赶过来,我们一起吃了顿火锅。是一家开了二十来年的胡同店,老式铜锅涮肉,小店氛围、口味俱佳,十年前我来吃过,十年后,它还在那里,小空间,几张桌,满满当当,口味还是好,小菜,涮肉皆鲜美。雪天,真适合涮锅啊,热气腾腾的好。我们母子以这样的方式在雪夜重逢,虽然只是一顿饭的时间。
           第二天雪更大了,风雪中去了中国美术馆。赴一场明清古画展。友人微信里跟我讲,一定要去看啊。于是,风雪无阻。“文姬归汉图”,“相马图”,胡子在动啊,衣袂在飘啊,马的眼是活的,马蹄要飞起来啊,线条在奔跑啊……沈周,倪儹,山水、归田园……眼睛忙不过来。中国的山水图,远望青山绵延,结构一重复一重。看呐,那里还有人啊,山间亭子里有人在闲坐,山脚处有挑担子的脚夫,亭子角落小童在生炭火,“还有我还有我啊”,注意次要信息。这是“局部”里丹青先生教我的,活学活用。又是一场线条的盛宴。徐渭的兰草、沈周的意境、还有南宋的“春塘禽乐图”,绢画,画如绣,活生生,鸟的尾巴在动,花开得刚刚好,几只白鹅好像刚刚在商量什么事,画面极淡,古画有活气,就是一种境界……光线有些暗,太费眼,一个展看足两个小时,喜欢的几幅画反复看,精品太多,有些消化不良。常常想,有没有那样的展,一两副精品做常展,多看几次。但好像不太可能,只是奢望罢了。看完去博物馆的咖啡馆歇歇,外面的雪,已经扑天盖地。“大先生们“雕像端坐在雪中,风雪无阻,气宇轩昂。那个胖胖的雕像“阿福一家三口在旅行”,还是胖敦敦笑咪咪地,披了一层雪,开心得很,每次来,我都喜欢看看它们,多好的一家人啊。
            喜欢美术馆周边街区。走走五四大街,雪纷纷扬扬,温度很低,老北大红楼,砖房,雪中的帝都,是旧时模样。去红楼对面喝杯梨汤,喝梨汤是其次,主要是想坐下来看雪,看红楼。恰到好处的暖。梨汤好喝得意外,有好听的名字“梨花白”。山楂,无花果,红枣,梨。“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的氛围在心里了。雪,静静下,车缓缓过,红楼在眼前,这半小时,为旧时的帝都停留。
            大雪纷飞日,袖手旁观时。“城市散步达人”永井荷风先生深得雪天曼妙。
            再走,步行到北池子大街,景山前街口,很多的人,大家都出来看雪了,隔川望故宫角楼。远远看了看,折身行至沙滩北街,一条有些冷清的街,却看到了好看的白杨树,有眼睛的树。路的尽头是一废弃寺院改造的空间,信步进去看看,倒有意外之喜。守住了旧,添加了新。旧殿堂的廊沿设了茶座,黑漆漆高挑的古木廊檐柱子,竟有一种风雪夜归人的氛围。寺院,雪,空间,空寂是大写的。默默坐了一会儿。
            冷,刮风,雪大了。
            走了长长的路,折返、步行至三联书店边的一家20年老店,这里的羊杂汤好喝,每来必至。一碗热乎乎的羊杂汤和烙饼下肚,身体暖起来。抬眼,三联还在的。
            一个完整的句号。
            我如此喜爱北京,每每从自己的角度看过去的北京。它待我如此宽厚,令人安心。
            返程,高铁因雪天又延迟一个半小时。没有任何焦虑,看余下的半本“城南旧事”和友人送我的一本黑白胡同书。刚好翻完,深夜抵汉。
            突然想起那天在北京,酒店大堂书店翻到一本书,一对夫妻,是特别有行动力的人,男人说:我们来做桌子吧,就会跟去石匠那里,要来一块大石板,叮叮当当做起桌子。他们一旦想到什么,就马上行动起来。自己动手盖房子,一起念头,就去找建筑家商量了,虽然存款不够,可是先做起来再说……不要多想,只是去做。书中的这个细节,多么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无关的节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