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无关的节日

(2024-01-04 10:53:49)
            冬至前后,温度极低,有暖气还是冷的一天。穿我妈做的背心。是去年,妈叫一位裁缝手工做的背心,用的爸当年从青海带回的骆驼绒,非常暖和,妈选的缎花面,小到一颗纽扣都是她选的,小背心费工费时,一般裁缝不愿做的,她找的一位熟识的老裁缝,给足工钱。郑重其事。她说,留给我做纪念,哪一日,她不在了,穿起衣服时,会想起她。世界上,大概妈妈们的心总是相通的。衣,是用来纪念的。一件是一件,每一件能说一段故事,是多么可亲啊。想起一二十年前,也喜欢做衣做裙,扯料子,自己想款式,请裁缝做,一件衣,从选料到穿,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让一件衣成为一个记忆,清清楚楚。家里一个存放岁月纪念物品的箱子,留存了几件做的裙子。一段岁月被存留起来了。看到裙子,想起一段岁月,一段旅程,记得自己穿裙子时的神情,这真是一件奇怪的事。人生的好岁月不会很多,且过且珍惜。
            最冷的时候,保暖的还是妈妈手工织的纯毛衣,以前我觉得厚笨,不时尚,但天冷时拿来穿,很保暖,款式也朴实。可惜,织毛衣的活儿,也算是失传了。自己也会起针,只是织着玩,成衣,好像还不够。值得留下来的物品,肯定是有时间和心力在里面的,没有热爱,难以成形。如同自己曾写的几本书,从写到最后出版,一字一句写出来,没有捷径,一个样的道理。
             冬至过大年。要过年的,去看父母。记得一位朋友,以前说父母总是冬至要送礼物给她,很郑重的,每年让她选一件自己一直想要的东西、家人之间,有送礼物的习惯,多么好。小小心意,是要表达的。
             老人的冬天像进入冬眠,一般不外出。他们的卧室暖气开着,阳光满满。我喜欢坐在大窗台上,背晒得热热的,很舒服。那个冬至,晒着太阳,与妈聊天,爸在午睡,屋子里,暖暖的,静宓的,这一小时,也如同上天的礼物。爸妈都是高龄,这样的时候不会多。值得记住。人容易忘掉很多事。但总有些事,如同昨日重现。我们记起某个人时,不是一段时间,而是一个细节。时间如流水。记忆,是私人的事。
            天冷,最适合做的事,灶上一锅汤,同时烤一只面包,读一本闲书。阳光稀薄,闲书好读。台湾旧时中药房的小孙女写的一本小书,写小时家里做蜜芪,就是黄芪加蜂蜜,有甜味,小孩们喜欢偷吃。写到中药房的下午茶,妈妈煮的红豆汤,大家围陇分食,写到药房拿来售卖的四物汤,只有在特别的时候才舍得给小孩炖汤吃,补补身体。那时的日子,像夏日午后,悠长的,缓慢的,慢得小孩子好像永远都长不大,妈妈的红豆汤可以喝得长长久久,药材每天都在晾晒,日子可以永远干净明亮。木心先生的“从前慢”,第一次看到时,很喜欢,过了一两年,它被谱成歌出来,满大街人都在引用,但那个“从前”,每个人的从前,终究是回不来了。从前,不是一段时间,而是一种氛围。氛围,因人因事而起,人和事都不在,氛围也就不在了。台湾的一些书,这种氛围还在的。每次翻阅,总被某种氛围笼罩。
             天冷,蛮适合窝在家里看电影。 重看影片“阅后即焚”,黑色喜剧,是喜剧吗?个人觉得拍得不错。愤怒的人,贪念 的人,游戏的人,胆怯的人,一个小念头万劫不复,以为自己聪明,没想到山外有山,早在别人的掌控下,都无好的下场。像一幕闹剧,落幕后,不留一丝痕迹。在别人眼里,只是一个合上册页的动作。并不好笑,戏中每个人都是愚蠢的,包括那些自作聪明的人。聪明,可能是天赋,但愚蠢是一种绝望。人生需要警惕的是愚蠢,或者是自以为聪明的愚蠢。一直认为这是一个好片,一个半小时,并不长,好片何需大动干戈。柯恩嫂在里面演一个蠢人,演得那么好,蠢得那么明正言顺,一本正经。她的“三块广告牌‘’也是好片,还有一部非常小众的HBO剧集“奥丽芙·基特里奇”。好演员,留在人的印象里是一种凛冽,一种“劲”儿,只是角色本身。
            不过圣诞节,但喜欢节日前后的氛围和音乐。看看听听就很开心。所有的节日,都是礼物。都要珍惜。 
            平安夜的清晨,在公园散步后,在一家咖啡馆吃个早餐,包里带一本陈丹青写故人的书,随手翻翻,咖啡馆的清晨,多么好。像一个舞台,一眼眼,看近看远,书里书外,是流动的。阿姆斯特朗“多么美好的世界”传到耳边,多么深情款款,听歌,喜欢偶听,它传到我耳里,就与我相逢一笑,整个儿被温柔笼罩。所有的氛围都是借景,很多东西都向我涌来。
            午后熨衣服时,我播放“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循环放 。不赶时间的熨衣,就是一种享受。一点点熨平,挂好。过程大过天,做事情尽量带着好心情去做,是有道理的。不想做时,干脆不做,转换频道。
            有多出的馄饨皮,剁一点点肉馅,包几只小馄饨。一顿的量,并不复杂。坐在阳光下,慢慢包,心思是静的,阳光是暖的。
            这三件事,是我在平安夜那天做的,平安夜在我不是一个夜晚,而是一天。那天,我还重看了一部片“母亲河”,以京都为背景的影片,没有情节,我把它当背景电影,可以分神。以前看时没有注意到的台词或细节又涌现,是心境不一样,才会发现以前未发现的东西,一定是这样的。我现在看东西,倒愿意重复看一些自己认为好的。所谓的新,有时不叫新,而是有些人过多表达欲望造就的平庸,不值得浪费时间。以后,我可不可以写一本书,那些我重复走过的路,看过的书,一遍又一遍,刻在我人生深处的影响力。这个,像私房话一样,小而精,比较有意思。
            圣诞节那天,在书店看到一本台版的《小王子》,瘦长开本,朴素妥贴,版本正。不明白很多出版社为什么它归在童书类?在黑暗中,星星可以亮起来。那是圣埃苏克佩里的夜空啊。买下,就像送自己的一个礼物。是可以一读再读的书。喜欢节日,不管什么节日,我都喜欢的。那天,在书店听到一首歌,耳熟,忍不住问了一下名,那一刻,我与一位加州女歌者相逢在圣诞节,歌的确是偶遇的。拉娜德蕾,格莱美奖获得者,唱的加利福尼亚“CALIF”,如一道夕阳,浑身落满夕阳。好歌不是别人说的,而是自己听到的。这也如同礼物。某一刻,跨越时空,与我相遇。听歌时,翻看丹青先生的“无知的游历”,一本旧书,写到土耳其清真寺,不设偶像,没有天王金刚耶稣,建筑空荡荡,一缕天光,四壁瓷蓝,是纯净的阿拉伯蓝。坚持无言,唯有空间说话,造就一种敬畏,不恐惧,不分神。这种无言,多么有力量,何需滔滔不绝?看到的人,被神圣笼罩,只想匍伏在地。宗教某些时候不是信仰,而是艺术,艺术本无国界无派别,穿越时空。对土耳其,一直都是有向往的。
            节日,是四面八方的涌来。这是一种感观上的恩典。过与不过,它都在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大雪纷飞日
后一篇:十年繁花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