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帕瓦罗蒂的“弟弟”

(2023-04-21 09:04:04)
             喜欢看人家的书柜和好看的笔记本,看“十三邀”采访蔡皋,一位可爱的老太太,曾当过小学老师和出版社童书编辑,业余画画,画作以拙朴天真见长。年逾七十,童心未减,这一点倒是令人羡慕,做什么并不重要,童心和好奇心留存,才真是难得,看片时,想到一位当几十年小学教师的朋友,性情也是如此,可以想像她的老年,想必也无不及。说回到老太太,看她翻书柜,找自己的笔记本,每年都有,随写随画生活中的趣事,记得仔细,一首儿时童谣,一双袿子,手势、针法都有小画附上,很是好看。笔记本是非正式的,没想到示人的,反而好看。这时觉得,会画画真好啊,直接、具体,像一个可爱的逗号,调节气氛。她画了一棵树,就是楼下的树,她说二十年前,树被拦腰砍去,20年后,长得枝繁叶,看不出痕迹。她喜欢那棵树,没事总是摸摸树干,树有灵性,给人勇气。老太太很活跃,说写写画画,这些自然审美是自救,让人生有指望。这个“自救”说得好,自己救自己,“梅本无心,漫天风雪得梅心。”她说,写写画画,人生的坏东西得以过滤掉了,化作了对比色,逼出来的“桃花源”(她的画作其中一本)。人生并非一团和气,多的是对不如意事的过滤能力吧。老太太叹:审美救了我,就像看花草和朝霞;人生不需要修补,但可以回味。主持人笑说自己没有画画和音乐天赋,她让人家随手画一幅画,并且说:不解释,画就好了……听谈话类节目时,我喜欢听那些不被人注意的字句,总是这些字句给我一些启示。对啊,不解释;对比色,自救。
             她还画了钟叔河先生的“学短”,多年前很喜欢钟叔河的《念楼学短》,短句意味无穷,如同“世说新语”,一种失传的语境。没看过这本图册,但能有这种配画的想法,就是好的。钟老先生已中风卧床,这个老人家也是可爱的,前几年,“十三邀”也采访过他,说大实话的人。这次,闪过一个他卧床的镜头,说自己靠“念楼学短”的版税请人照顾起居,人生总是不完美的,没什么好说的。还是大实话。
            我是喜欢看人书柜的,现在去人家里少,去真正读书的人家也少,自然是少了这种眼福了。倒喜欢某天看人书柜或人家看我书柜,抽出一两本书,说自己也有这个版本,彼此交流一下读书轶事,这是很好玩的。大概到一定年龄,真正可以聊到一起的人不会多的。我不经常整理书柜,但脑子里想起某本书时,总能记得大体放在哪一格,翻出来重读也方便得很。
            笔记本,倒是看过很有趣的,前几年遇一位搞设计的老师,口才很一般,但笔记真是好看,边画边写,字也好看,钢笔画儿,整整齐齐,当时看了几大本,随便翻翻都有趣,可惜没机会借阅。这种随手的东西是比成形的作品更得天真气。我也记笔记,很多本子,不过不会画,少了许多灵动,也就只能自己看看了。
笔记本是可以留下的东西,想想子孙后人工可以看到这样的东西,闲时翻翻,也像一种见字如晤,很多电影不都是从笔记本开始的吗?好像一种财富,一段历史,可以流转。
            明清笔记,最初就是笔记吧,流传下来,没想到野趣成佳品。明清笔记,好看的太多了,比如《浮生六记》,《陶庵梦忆》,《阅微草堂笔记》,《子不语》,还有更早的《世说新语》,《唐传奇》……家常里短、世相百态、怪力乱神,都鲜活记下来,大师在民间吧,好像说出来传下来的笔记,青草水溅溅般的葱绿。
            曾看过一个画家笔记展,印象很深。一位画家平日的笔记是速写,画小纸片并附三言两语,他曾在小学当了十六年图画教师,班上所有的小孩他几乎都画过。眼睛敏锐,下笔稳准狠。他对自己的要求是“速写不速,于稳健中求活灵”,“一笔画一个味道,短时间内要画出一个有味道的充分来”,随速写附录一些心得:“看身边生活不透,看千里之外亦不透”,“于乏味中找有味,于平凡中找激情。如同练跑步,一旦去掉沙袋便能行走如飞”,“一副平常的眼镜,只要对它,也可画出一个独特来”,那副眼镜速写,我看了许久,就像遇一个过目难忘的人,物灵如人。还比如:“何为志者,不心穷便是”……这种速写笔记,像是吃饭说话,信手拈来,有滋有味。多喜欢这种笔记展啊,可以观看一个人的心迹,看看人家不经意中的思考方式,是有意思的事。微小,反倒动人。
            清晨在公园遇到一个“帕瓦罗蒂”,在唱“我的太阳”,唱到高音飙不上去,被周围人戏称“帕瓦罗蒂的弟弟”,大家哈哈一笑。这时,有绘画的人记下来,也是趣事。人生中,趣事比比皆事,放眼处,就像那个画画的老太太喜欢走在闹市区听年轻人讲话,说自己在逻辑与非逻辑间寻找一个另类平衡,讲自己若是年轻,一样喜欢新潮,也没什么不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