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晨的白粥和黄昏的卤肉

(2023-04-17 09:39:22)
              有时,我喜欢翻翻有关饮食回忆的书,写得好的,有一种超越食物以外的乡愁。这种乡愁联结你我他。
              前段时间,读到一本回忆母亲的小书,如同吹过一阵清新的风。
              她写到家里的外婆每天清晨煲粥,外婆煲粥成糜,上面有一层薄薄米皮,吃时薄米皮沾在唇上。外婆说,吃糜时,人垂眉敛目,神态最温柔松软。喝米汤香气清正,很养人,是为“泔”,家里的外公吃粥只喝泔。
            母亲早上起来,也习惯熬鸡汤,做香菇糙米粥。她讲,小时候遇台风天,大家不能出门,母亲煮粥,找冰箱里的存货做小菜,鱼干、拌地瓜叶、萝卜干炒鸡蛋、皮蛋豆腐肉松,酱菜有脆瓜,腐乳,玉笋,咸酥花生,土豆面筋。清粥小菜,四个人吃粥,小菜摆开来有八至十种。多么温馨的粥宴。小菜易得,氛围难得。时光逝去,物是人非,常常留在记忆里的是那个为你细细煮粥的人。她说到,厨房是家中之家,有一小方桌,幼年时,她和弟弟每天在小方桌上吃早餐和点心,夏季喝洛神花茶、爱玉、银耳莲子,冬季有花生汤或热米浆。假日里,母亲会摆上十多个小碟,分别装上火腿丁、青椒丝、玉米,让她和弟弟叠放在吐司面包上,抹上乳酪放烤箱,做出类似披萨的食物;教他们做葱油饼,小手在面皮上将猪脂、盐和葱花匀开来;还教他们如何在煮茶叶蛋时敲出冰裂纹,用筷头巧劲软力,冰裂纹的鸡蛋好看又进味。那是小孩们喜欢的游戏,在厨房的小方桌上吃着玩着就长大了。母亲去世后,她得到了属于母亲的厨房遗产,比如经历时间已暗淡有年岁感的碗碟,还有一只土锅,一只乌心石砧板。母亲在世时,那只锅裂过一次,母亲找专人修补,虽有裂痕,依然用得很就手,母亲用它煮火锅、炖白粥、烧腊味饭,锅如家人一样,默默守护。这只锅传给了她,她说自己不会养花,但很会养各种锅,使用完洗净,用小火烘干,熄火,再纸巾蘸点冷油,锅内抹一遍,隔日不粘。她说土锅煮饭比电锅香,大火烧开,小火蒸煮,蒸气消弱,声音静下来,饭香流泻即熄火,还有,焖的时间犹为重要,不能揭锅。她讲,在直火上将生米煮成熟饭,是一生受用的技能,最好连儿童都要早学会。
           ”急不得哲学“,在台湾最是珍贵。是啊,急不得,学一生,也不定学得会。有时,自己遇事急燥时,会在心里暗暗鄙视自己,这也是没办法的,总不过是修为不够。
            除了粥。卤肉也是他们家族的拿手菜。
            从外婆到母亲,家里总有一锅卤肉。买带皮肉加两斤小排,要加甘蔗头,鲜橘皮,拍开的姜母和葱段同锅翻炒,上盖前投入花椒。卤肉,炖出琥珀色才是上佳。幼年时,她喜欢吃肉汁拌饭,唇上滞胶,常常在餐前要提前吃碗卤肉饭,与外婆东扯西拉地聊上好一会儿。
            她说,有什么一生持续念想的菜,赶得及,就应该设法学会,把一道家常菜反复练熟,随身携带,是自保的手段。还好,这道家传的卤肉,母亲在世时,她学会了。每道料都要讲究,买的黑猪带肩胛肉,三层肉,炒肉,炒红蒜头,炒糖乌,肉丢下去,边锅炒酱油和米酒,呛一下,中药行买上好白胡椒,两枚八角。食材用料加火候。一锅卤肉程序不复杂,复杂的是耐心。母亲过世后,她每遇困难,就按母亲的方子,卤一锅肉,趁热下肚,以治心堵,这一过程,也好像与家人重新团圆,获得前行的勇气。
           书中,有个细节,记得很深。外婆和母亲在世时,他们喜欢大小女生同行,认真购物买菜,还包含沿路小吃小喝,吃米粉,布丁,点心,人人心满意足。菜场在寺院附近,白天早市,晚上夜市,买菜路过的人们,在寺院里供上糖饼、桔子,到寺庙如同串门,有一种暖洋洋的蓬勃人生朝气,好像一切都没什么可怕和担心的。
            看完,有点怅然若失,我有哪些还来得及跟母亲一起去做的事?比如跟母亲逛一次菜场,想想还真很少,是那种一路闲逛,问东问西,如何择菜选菜……
            “一切握不住,时间冷静,从来是人缺觉察。”  的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杭州雨天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