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初时,听闻坂本龙一先生去世,享年71岁。那两天,默默地听他的曲子。一直是欣赏他的,从人到音乐。床头还有他那本“因自由而美丽”。那两天,正巧在看陈丹青的“线条的盛宴”纪录片,看完,把片中配乐找出来听了一下,没想到,有一曲是坂本龙一先生弹的“巴赫BWV947”,这曲不少人弹过,古尔德版、朱晓玫版都听过,坂本龙一的这一版第一次听,倒像一种机缘。循环听。坂本龙一先生弹的巴赫静寂、沉默,如同一种安慰,个人很喜欢。这是坂本先生的风格,再有名的曲子最后也要化作个人风格,每个人都不一样。关于坂本龙一先生,不是一个点,而是一张网。他被人称为“教授”,“教授”这个词,感觉很配坂本先生。
这是2020年初写的一篇坂本先生的小文字,那时,刚进影院看过他的纪录片“终曲”,逢2020年1月疫情来袭的前几天。记得很清,那是疫情前最后一次进影院。再贴上来,是为一种纪念。
教授,你好
发现电影市场有些变化,一些经典老片修复版、纪录片开始低调上映,比如“海上钢琴师”,“坂本龙一
终曲”,“美丽人生”,平静水面上冒一个小水花,令人惊喜。
“坂本龙一
终曲”很好看,之前看的并非影院版,影院上映重看一遍,也觉得开心。
坂本龙一谈到,他极欣赏作家夏目漱石,说夏目漱石复杂、敏感,东方西方,选择站在中间。这个说法有点意思,坂本龙一说自己也是这样,公众和个人,他选择站在中间。他平和温润,自然而然,不拧巴。人到中年,倒是怕看到那类偏狭的人。温润,是一道光,很少看到这样的人,处处显得聪明或自以为聪明的人倒是不少见。
听过他的一些曲子,“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真好听啊。也是曾循环来听的一支曲。
音乐如人,干净,诚实,大气。发现他走路时,喜欢孩童般地敲打一些东西,比如水管、水杯,水桶,听天然器物的音调。坂本先生有些特别的气质,一如他的衣服和头发,黑白分明,简洁中有某种深邃和持久;也如同他的音乐,自然流淌,哀而不伤。
他被人亲切地称“教授”。
教授有几件日常用品,他说,对物忠诚是一种风格。比如持久不变的黑框眼镜、手冲咖啡壶、磨豆机,都是他的个人风格。每天进工作室前,他的机械“日课”是一杯手冲咖啡。生活中,他喜欢这种单一的重复。并且,每天要打苹果、胡萝卜、生姜汁。当时看到,不禁会心一笑,这种汁,简单,口感好,费时少,营养均衡,我也经常打来喝,用的是基本款料理机,几十元钱买的,用了好多年,很好清洗。前几年,表姐来我家,喝过一次,说原来打汁这么简单,她胃不好,不能吃冷水果,告诉她用温水或热水打就好,把料理机送给了她,后来又重买了同一款。必需的都是基本款。有时,看别人推销的厨房宝器,动辄上万元,这些有也许好;没有,也没任何影响,不是必需品。生活,没有学会化繁为简,就活得累,容易被表像迷惑,什么都想要。想起有个欣赏的朋友,她说自己有些马大哈,开车不小心擦碰,很不好意思,先生对她说,东西是为人服务的,没必要影响心情。她有一次转述给我听,我也一直记得这句话。见识认知,是一种个人能力,有跟没有,很不一样。题外话,多说了几句。
教授欣赏作家夏目濑石,书架上有一排他的作品,说夏目濑石懂留白,读书灵感常常被板本带到了音乐里。夏目濑石的书,我只看过两本:《草枕》,《心》,也是可以重读的书,文字中有一种大宁静,不是宁静本身,而是文字氛围。大概就是坂本先生说的留白吧。他的书要静下来读,一个有东西交融,选择站到中间的人,识见并不一般。
坂本先生的餐厅歌单,也是可爱的。一首首听过,那首“FORBIDDEN
COLOURS”,真好听啊,如果进餐厅,听这样的曲子吃饭,吃什么,真不重要了。歌单缘由只是坂本常去一家日料店吃饭,他很喜欢餐厅的饭食,但对餐厅的音乐有些“忍无可忍”,回去就给大厨开了一张歌单,为餐厅选了各类适宜的佐餐音乐。无偿,他大大方方给出,坦然自若。之前,他只为自己的家人开歌单,为母亲的葬礼,为妻子的生日礼,为儿子的毕业礼……
灰白头发,黑衣,黑镜框,眼神平静,说话轻缓,有点害羞的表情,67岁的坂本先生,没有老人相,还真帅啊。老成这个样子,人生还是充满希望的。人格魅力对人的影响,有时超越作品本身。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