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烫饭礼赞

(2022-11-02 10:05:26)
秋冬季,常吃烫饭,烫饭,就是汤饭。一般是提前炖好汤,烫饭的汤,不必隆重,清简为佳。比如两三块脊骨或牛腩加萝卜、山药,有一次手边食材不够,就丢两只卤鸭掌进去,加萝卜山药两三只菇类清炖半时,提一下味,也不错,简汤清汤,炖的时间也不用太长。电饭煲加红薯或南瓜,切几片腊肠进去蒸饭,满室都是香的。饭好汤好,加几片菠菜和一块腐乳,再合煮数分钟,烫饭就好了,南瓜化到烫饭里,有一种糯香。咕嘟嘟,热腾腾,身心皆暖,营养保证,不用煎炒油烹,如此简单,怎能不爱。

冬天,暖的便是好的。冬天出生的人,对这个季节总有一种特别的偏爱,好像到了自己的季节。最喜欢秋冬朗晴天,晒东西,被子垫絮拖鞋枕头,能晒的都晒一下,见见阳光。晒好,把自己也晒一晒,端碗银耳汤,坐在阳光下,翻几页书,是最好的休息。如果书意外好看,也就更像一种嘉奖。买了一双锈红色的拖鞋,软棉棉的,看上去很暖。阳光是最朴素的,普照万物。多年前,遇一位山寺里的师傅,说过一句话,一直记得:每天清晨迎着日出的方向站半小时,身体自然好。虽不可能做到,总能时时想起,有迎接朝气的意思。有时,只需站在阳光下,阴影会自动缩小。就像,多靠近那种内心开阔明朗的人,是一样的道理。

看一部有关日本居酒屋的饮食纪录片,有意思,小酌小食,自在随意。日本拍的一些家常片,通常简单耐看。常常羡慕能喝点小酒的人,自饮,并非逢场劝酒。喝上一杯,生活好像没什么过不去的。记得已逝的大姑父,弄得一手好菜,夏天常常赤膊肩上搭条旧毛巾,汗流浃背炒几个小菜,忙毕,坐下来,给自己倒上白酒,喝上一杯,舒坦叹口气。无事时,他喜欢蹲在家门口,青石板路上是来来往往的街坊邻居,他喜欢讲玩笑话,屋外笑声四起……他是亲戚中带给我最多影响的人,年少时暑假我总喜欢“赖”在他们家,因为他总爱带着孩子们进影院或去录相厅,我因此跟着他们看了不少电影、港台录像;他爱做菜,我有福吃了不少美味,至今想来依然滋滋有味,比如蓑衣圆,藕粉做的皮,是透明的,包的芝麻猪油糖心,一咬一口流沙,夹起来吹弹欲破。他去世后,蓑衣圆已成了历史;当时厨房后面有一个他自搭的小花园,种了不少凤仙花,染指甲是孩子们的快乐游戏……人的记忆常常化繁为简,过滤掉很多东西,能留下来的通常也是一些简单真切的画面。

想做一个大清理,又不想太耗时成负担,就每天做一点,每天清理一点,每天下楼带一袋垃圾。这样分散做,费时不多,做得很开心,也不成负担。偶翻出一只四处找不到的杯子,一本找不到的书,一件可以重新利用的旧物,像久别重逢,常有意外之喜。清理时,发现前几年买的一只小火盆,还有多余的无烟炭,当时明知也不太用得上,但就是喜欢那种火盆的感觉。记得还烤过桔子和粑粑。数年前,去丽江,入住一家东巴庭院式客栈,开门就是院落。是冬天,房间床前有壁炉,虽是电子壁炉,也很仿真,看得到火焰跳跃,很是喜欢,当时就想,回来也买一只,冬天看看红通通的火焰,就是开心的事。一直是有壁炉情结的,想想坐在躺椅上,靠着壁炉读书,任何不开心的事都能散去。但家里有暖气,再买壁炉有画蛇添足之嫌,也占地方,想想也就作罢。

今年春节时间早,一到年底就快过年了,时间如梭。感觉今年大多数人内心应该是艰难的,说什么都好像不对。今年因疫情,没出过省,连小孩本科毕业、研究生开学,都没能去看看,旅行更是不敢想的。有朋友的小孩2023年高考,而这一届高三学生正是2020年疫情期的中考学生,时不时网课状态,这几年的中学生真是难的,可以想像,学习压力之外无形增添额外的压力,不知他们内心的承受力如何?每一个普通的孩子都是珍贵的,每一个阶段都是过去了不再来。

买了一只最简洁的2023台历,只有12个月时间和节气,无任何添加,因为发现台历添加太多的东西,是一种浪费,台历,就是用来看时间的,那种厚厚的一天一页的台历,用过发现并不好用,没有一目了然的时间,有点舍本逐末的意思。让木头是木头,石头是石头,任何事物都有本质,该简单的不必复杂,该用心的就不要去怠慢。

这世间,每一样事都有朴素的道理。该时时训练的是,看到本质的能力。想起一个很喜欢的小公园,公园的水很是清透,打理得很到位,总是看到护园的工人在做事:一只园林间立的牌子,连缝隙处都一一擦过;看到一位老伯浇树,先是浇树干,再从外圈到内圈浇根部,每个动作一丝不苟,对待每棵树都是一整套程序;不时见到草丛间拾垃圾杂草的工人;湖面上的工人时时在打理浮草,每个人都各行其事,水总是在循环流动的,生态维护得好,鸟儿、水生物看上去都很快乐的样子,自由自在,不怕人。感觉这座小公园的管理很用心,其实比它大而规整的公园很多,但为何气场不一样?每进去,总感觉一股子清新爽朗之气。小公园给我启示,事物是在维护的,一种关系,一个家庭,由内而外,都是这样的。不在大小,不在高低,总在一种良性循环不起眼的维护,而维护是要花心力的。事物无非是两种走向,良性循环或恶性循环,那种循环是看不见的也是容易被忽略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