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龙应台的“天长地久”,读过数遍,语感好,阅历深,文字中看到诚实的人生风景。同样的题材,换个人写,是写不出这种大气和深意的
,笔力这种东西,有点天生的意思。这一两年重读,更多一些共鸣和感悟。
书始自于她一念间的决定,从台北搬回老家屏东,陪伴失智老母。把废弃的仓库改造成书房,带着两只猫和几箱书,从动念到入住,一分钟都没浪费。废弃二十年的花圃重新复活,三个星期内完成,好像在追赶什么。朋友从台北来看她的书房,门前的花园,种上了杜鹃,茉莉,桂花,美人蕉,薄荷,朋友好奇:“不过短暂逗留,怎么像打算在这里呆一辈子”,她答:“人生有些事情,不能蹉跎。”人生的聚,有定额。把暂时当作天长地久,这是她陪伴失智母亲美君的课业实践。这样一念之间的决定,是她总结人生一些遗憾的心得:因为有临时再等等的心理,她没有在自己恩重如山的教授临终前,去对他说声谢谢;因为有临时的观念,与儿子在香港暂居的那几年,临时官邸连一幅照片也没挂上,因为想着那不是家。须不知,几年后,已没有这样整块时间与儿子好好相处了……
她不想再错过母亲离世前的一段时光,好好陪伴,不留遗憾。她在仓库改造的书房里写作,母亲就在她的视线内,如同小孩幼年时,把他们放在视线内一样。累了,就拿着电脑跟母亲挤在沙发上,母亲已不认识她,不要紧,有温度带来的安全感,老人完全感应得到。“此生唯一能给的,只有陪伴,而且,就在当下。因为,人走,茶凉,缘灭,生命从不等候。”
记得2018年去香港天地书店,展台上是龙应台的这本“天长地久”,还附有可以随时取走的明信片,明信片上写的就是这句话。时间是什么?这世上,凡是不灭的,都在你的心里。93岁的美君坐在她身边,她泡好洋甘菊茶,用汤勺一匙一匙地喂,怕老母呛到,她说:“张开嘴,很好,妈妈,你好乖。”小时候,她牙疼,美君切了冰梨打成汁,也是这样对她讲:张开嘴,很好,妹妹,你好乖……世事轮回,每次读到这里,我总是眼眶润湿。
龙应台说,“圣经”可以当小说和诗歌读的。多年前,我喜欢翻阅“圣经”,也是这样想,喜欢那种语感和余味。“哭有时,笑有时。哀恸有时,跳舞有时。寻找有时,失落有时。保守有时,舍弃有时。撕裂有时,缝补有时。”如果你能看到一条长河,很多时空是平行存在的。上游与下游,青春与凋零,河床与沼泽,是同时存在的。生命,总是需要走向开阔之境,体会最深意的感情。即使不能做得很好,心存向往也是一种好,也许,生命就在那种可望不可及的过程吧。
前段时间陪妈看牙,之前她自己去了多次,遇到不便也没说。那天送她回家,有些累,躺沙发上小睡一会,听到她在房间里跟爸说:有什么事我们自己做,不要麻烦子女。顿觉惭愧,我很少陪她看医生的,都是她自己去。去医院,去银行,买菜,更换老年卡,有什么事都是自己去办理,她说老年人要多动脑筋,常出门走走,办一件事还有成就感,不然真是不中用了。要让他们觉得自己还有用,老人有许多的无能为力,类比到中年,是一样的,只不过侧重点不同。
天气转凉,偶去父母家,会在网上提前订好菜,菜随人到,省时。可以添一两个适合老人的菜。煮个嫩豆腐黄骨鱼汤或用啤酒烧一条大黄鱼。汤当餐喝完,大黄鱼留给爸妈另一餐。都不复杂,老人多吃鱼,营养好消化。我对妈说,其实弄菜并不难,找适合的喜欢的做,就能做好。什么事,自己做得开心比较重要,在做饭上浪费太多时间做得起怨也没必要。还比如,可以做个巴沙鱼蕃茄汤,巴沙鱼切块用淀粉、盐、料酒腌片刻,番茄切块炒过,加水烧开,加入鱼块再煮一会儿,撒大把葱花就好,非常适合老人,也容易做,算是举手之劳。
让老人开心也简单的。多陪他们聊聊天,对老年人来说,心情好胜过任何事,尽量让他们心情愉悦。有时,不过一句赞美一个夹菜的动作。比如说“看看你们能行动自理,思维还这么敏捷,强过很多老人家”,他们就很开心。要让他们有安全感,这个很重要。比如他们会考虑到不能动了,生活无法自理后的一些事,尽量说出可行的安排,让他们安心。人,无论处于什么层面,要尽量维持他们的尊严和体面,这个,是老年人的心理,也是每个人的心理。
生命是一寸一寸凋零的,趁还来得及时,做点什么。每个人的方式不一样,找到适合的陪伴方式,在力所能及的时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