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过一个橱窗,展示的男装,云雾灰裤子和云雾咖毛衫,低几度的灰和咖,非常谐调,温情脉脉,是世间无事的模样。色彩多么神秘,低几度,感觉完全不一样。和谐低调之美。
看到美好之物,总要停留几步,多看两眼。美好的东西,有时看看就好。总觉得懂得欣赏比拥有一件物品更重要。如果事事都去拥有,去经历,去体验,人就活得太累了。与人与物,保持一定距离,远远看看就好。对美要时时保持一种敏锐,常有欣赏之心。
自己穿衣,比较懒点,不想花太多心思和精力,讲求方便谐调,那么黑、灰是最方便、安全、有品味的搭配,用丝巾点缀就好,头发也不想花太多精力,不喜欢烫染,那么平日就洗净,简单扎起或盘个揪揪,或干脆觅一顶简洁的帽子,帽子的呆板和灵气也是十万八千里的,有次在一家小店遇一顶夏天米色渔夫帽,做工不错,棉质,帽型简洁,适合小脸,轻巧灵动的帽子,跟人是浑然一体的。人到中年,一番简洁干净比隆重复杂是更适宜的事,越简单越好,但谐调之美是重要的。一个人做什么都要讲适宜,别人的好不一定适合你,跟风很没必要。总记得明代“生活家”李渔《闲情偶记》里的声容部,写得已很精到,提到女人装扮要学会突出优点,而不是掩盖缺点。世上,哪一件事不是如此呢。别人的好,看看就好,回过头来还是做自己,事事都是相通的。这个时代,被纷杂物事牵着走,是累心的。
倒觉得中年人,灵动的身姿胜过很多表面装扮。
中年人的内心能保持一种大江大海的向往,一种流淌感,似乎是更重要的事。疫情之下,更是如此。
记得月初,在火车上看到拉林高铁通车的影像,拉萨到林芝,途经南伽巴瓦峰,雅鲁藏布大峡谷,拉萨布达拉宫,林芝雪山桃花,阳光折射下的光影金泽,大开大合的自然风物,一霎时热泪盈眶。不过是6年前的事,怎么像过去一个世纪?那趟青藏铁路之旅,期待多年,终于在2016年实现,踏上了武汉去拉萨的火车,全程两天两夜,过格尔木后,火车翻越唐古拉山,海拔已超过5000米,进藏火车全程充氧,还是高原反应严重,有两次站起来即刻倒地的经历,呕吐、心跳加剧,惊动了火车医务人员。至今想想,有些后怕。虽然后来的几天并无大碍,怕是没有勇气再经历第二次了,毕竟身体最重要。听去过几次的人说,如果有高原反应,每次去都一样,症状不会减轻。年岁渐长,再去的可能性不大了……疫情这几年,远方更像一个传说。不过,那些向往,还是在的,海阔天空,自然之美令人敬畏。身体和心灵,必须有一个在路上。
那次,火车途经一个山间湖泊,深不见底,静水流深,像一汪璧。色彩分明起来,是秋天了,荷塘已枯萎。银杏开始转黄。季节不由分说的来来去去,世间的事,也是不由分说的。疫情还在继续。听“一席”的一个小演讲,平常人,言语也平淡,但很是诚实顺畅。他说,人生的很多东西,是不可逆转的失去,但还是有必要坚持一些东西,陀斯妥耶夫斯基说,人首先应该善良,还应该诚实,最重要的是不要相互遗忘。
诚实也是一种至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