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国:220万个按揭购房家庭将失去住房

(2007-08-24 08:53:40)
标签:

房产/置业

        美国:220万个按揭购房家庭将失去住房             

                                              魏雅华

     2007年8月,美国“次新债危机”愈演愈烈,正在演变成一场殃及全球的金融风暴。
    “次新债危机”源自“次级抵押贷款”,指的是面向信用等级较低的人,发放的房屋贷款。通常利率要比普通贷款高,属于高风险高利润的业务。但随着美国住房市场大幅降温,贷款利率不断走高,很多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借款人,无法按期偿还借款,己导致成一场“次新债危机”。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总规模有多大?会对美国的金融安全造成多大祸害?
    目前,美国次级抵押贷款总规模已经超过1万亿美元,(中国2006年的GDP总量为2.67万亿美元,涉及房地产的银行贷款总额为2.5万亿元人民币,约为0.3万亿美元)而美国GDP总量也不过14万亿美元,规模庞大到如此程度,可见问题之严重。
     全球股市遭到重创。
     2007年8月9日,美国股市再次暴跌,创下今年的第二大跌幅,原因是投资者对美国住房贷款市场的担忧加剧。美股下跌还拉动了欧洲拉美及亚太地区主要股市全线暴跌。
  纽约股市道琼斯指数下跌了387.18点,跌幅2.83%,是2月27号黑色星期二以来的今年第二大跌幅。标准普尔和纳斯达克指数下跌幅度也都超过2%。
    欧洲三大股市也大幅下挫。
    伦敦股市《金融时报》100种股票平均价格指数下跌1.92%,法兰克福股市DAX指数和巴黎股市CAC40指数下跌幅度也在2%以上。美欧股市暴跌还波及到拉美股市,昨天巴西圣保罗交易所股票指数比前一个交易日深跌3.28%,墨西哥股市下跌2.5%。
    亚洲和澳大利亚等股市也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其中,日本股市日经指数下跌406点,下跌幅度为2.37%,韩国股市下跌幅度更是高达4.2%,而澳大利亚股市也下跌了3.7%。
    8月10日,中国股市也未能隔岸观火,大幅低开的中国股市在超级大盘股工商银行的奋力抵抗下,仍下跌了4.74点。尽管大盘下跌不多,但对80%个股杀伤力极大。
     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所导致的“次新债危机”,己危及全球金融安全。
     为此,许多国家都启动了紧急援救行动。
     欧洲中央银行8月9日采取紧急行动,向欧元区金融系统提供948亿欧元(约合1300亿美元)巨额低息贷款。当地媒体评论说,这是欧洲央行自"9·11"以来首次实施类似操作。
在"9·11"期间,欧洲央行曾先后两次,向市场投放资金超过1000亿欧元。欧元区隔夜拆借利率升至4.7%,为2002年10月以来最高水平。
     8月10日,继欧美之后,日本中央银行向金融系统注入1万亿日元(约合85亿美元)资金,以缓解信用紧缩问题。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有向整个信贷市场蔓延之势。
     4月2日,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申请破产保护。
     8月5日,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公司宣布,受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的拖累,公司旗下的两只基金倒闭,投资人的损失高达15亿美元。
    8月6日,美国第十大抵押贷款机构--美国住房抵押贷款投资公司正式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成为继新世纪金融公司之后,美国又一家申请破产的大型抵押贷款机构。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住房抵押贷款投资公司并非次级抵押贷款商,表明美国的房贷违约现象,已波及到信用等级较高的优质房贷客户。
    全球最大债券基金,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的首席投资官格罗斯警告说,美国房价可能遭遇两位数的下跌。
    被誉为"债券天王"的格罗斯指出,如果抵押贷款利率不下降,房价就需下跌20%,才能达到先前的可支付水平。
    据美国的经济研究权威机构莱曼兄弟公司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由于美国房屋抵押贷款利率的不断攀升,在2006年获得次级抵押贷款的美国人中,有30%可能无法及时还贷。目前,因付不起房贷而面临失去房产风险的美国人已达220万人左右。其中一部分人会背上一身债务而露宿街头。
    “次新债风暴”会刮多久?
    瑞士信贷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师陶冬认为,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可能需要18-24个月才能平息,在此期间,市场可能会不时面临新的冲击,如果有大的银行出现现金流问题的话,这次危机就很可能引发更大的波动。
     美国强劲连续6年上涨的房价, 己走到尽头。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己从大洋彼岸铺天盖地般涌来,中国房地产市场及中国金融系统,应密切关注台风登陆的消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