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以我的视角,看到你

(2023-01-05 08:35:41)

晚上,我们在小区散步,乌濛濛的天空中飞过雁阵,我们总是先听到庞大的雁阵的叫声,很少寻找到排成行的大雁飞过。偶尔看到一组白白的人字行,我猜想那是天鹅群。前几日开始,从北向南飞过的雁阵增多了,我知道寒冷的冬天来了。刚到小雪,天空真的变得阴沉,仿佛要下雪。

我想起了今年除夕下的那场大雪。节后上班,雪还没有化尽,绥中发生疫情,组织部紧急组建党员突击队,我们单位的八名党员同志组建小队,有一人参加全市片区督查,有两名隔离点备勤,有五名同志下沉到古城街道韩家村,协助防疫。

2月13日夜里开始下雪。第二天早晨接收信息,葫芦岛市公布第44例至61例新增确诊病例行程轨迹,我们的五名同志上岗,协助村开展核酸检测。

韩家村是城区最北的村庄,全村近800口人,有两条出入村庄的主道,一条向北绕到102国道,一条向东穿过CBD 商务区通往滨海公路。村部前的小广场支起一顶帐篷,“大白”是女孩,在里面做核酸,半天不离岗。据说,穿上防护服,就不轻易脱,所以她们基本不喝水,一站直到完成当日任务。

正月十五,她们一直坚守到下班以后,街道派发了晚饭和汤圆,她们和村委会的干部一起在村里过的节。她们中有两位女同志的孩子读小学,支委赵娣前一天冻着了,月佳给她拿退烧药吃了,看上去还脸色苍白,月佳一直咳嗽,我劝她俩回去,都示意没问题。服务业科长冯燕爽父母年纪大、老公在派出所工作,经常参加辖区值班;两位男同志的孩子一个读高中、一个上幼儿园,时宇作为领队,和街道办事处联络,拿到通行证,按时通知按时集合;王阳第一天穿得单薄,硬是顽皮地挺下来;他们仨有时开自己车,谁都没有怨言。家里打来电话,都知道防疫工作需要有人值守,没有一个人张罗着早走。医护同志脱掉防护服,村里的同志招呼着姑娘到火炉边烤烤,在外面冻坏了。“大白”一边跺着脚一边搓着手,说:“没事,没事。”正月十五,阖家欢庆,村庄左前方的小山上依然覆盖着白雪,青松翠柏傲然挺立!回到城里近6点半了,街道两侧的路灯亮了,路旁的积雪还是增添了一丝丝的寒冷。

3月下旬,疫情稍有缓和,陈月佳被组织派往水调歌头隔离点,就她一个人据守,随时监督宾馆区接待外来人员和防疫工作。偌大的疗养院,她一个人代表组织在那里工作了两个月,每天晚上6点后下班。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叠加着疫情,小同志没有丝毫退缩。她是支部的组织委员,自己统筹安排,下班后抽空完成支部的有关工作。期间,清明节,涉及月初报表,赵娣同志替她一周,没有缺席过一天。

疫情持续,常态防控。10月以来,按照防疫指挥部安排,实行静态管理半天,全员核酸检测,她们五名同志每天起早赶往韩家村,协助维护现场秩序,戴口罩排队,间隔两米,扫码……另外增加静态管理措施,出入村庄设置检查口,非必要,不外出。她们赶在核酸检测前到达村口,由于没有袖标或防疫工作人员证,第一天执行起来很难被人理解。第二天,她们有了标志,五名同志道上一横,除了上学、就医的,全部被劝回,上午居家不外出。连续数日检测,有时即使星期日也一样到岗,有时孩子在家独自上网课,后来,我问赵娣怎么处理的,她很骄傲地说:“我儿子,很自立!”她丈夫在外地工作,照顾孩子的事基本落在她一个人身上,她说这话时,脸上洋溢着知足的笑容。

立冬那几天,气温骤降,她们穿上大棉衣,戴着粉色、黑色、蓝色口罩,胸前挂着工作证件,戴着“疫情防控检查员”的红色袖标,早晨的阳光在她们斜后方,冉冉升起。到了小雪,她们又连续在韩家村值守一个星期了。村里贾书记说:“你们可真到位,副局长带队,一天不落。”

与她们的团队比起来,我们还有一名同志参与全市高速公路交通卡点值勤工作,已连续四个月坚守在岗位,几次换岗,更换防疫检查人员,你都义不容辞主动请缨。

今年春节刚过,全市再次成立防控督查组,按照片区每天进行巡回检查,没有休息日,你代表统计局参加下乡入村的检查。和那些驻守的在村口的防疫人员比起来,他们每天坚守在村庄,你说我们多数时间坐在车里,明显幸福多了。田野里白雪被风吹成一道道沟壑,白茫茫的大地间远近点缀着村庄,都是你们要到达的地方,因为那里防控措施是否落实到位?这都是你们关心的重点。

交通卡口需要值勤人员,又一次选择了你,你二话不说,直接表态:“听从组织安排,让我干啥我干啥!”夏季,不用说穿防护服,就是短袖衫都会热汗淋漓,值晚班更是难以得到好的休息。但你都无怨无悔。有一次,和你通话,嗓子沙哑,明显是没有注意冷暖,感冒了,你却毫不在意,笑哈哈地说没事。“十一”以来,又有两个月的时间啦,从来没有提出退出,或者说一句:换个人吧。其他单位有同志轮流排班的,有坚持不住换岗的……你一直代表着统计局工作在防疫卡口。不消说冒着被传染的危险,单就从夏的热到冬的寒,你从未有过一句抱怨,足以证明一个人的品格。防护服外套着御寒的棉衣,戴着白色的口罩、蓝边的医用隔离面罩,依然遮不住风霜和阳光写在你脸上的坚毅和担当,黝黑发亮,两道长眉和寸头,你就是最帅气的小伙大齐!

和大齐一样,还有你——嗣淇。全市静态,兴城市医院的护理部组织护士长连夜驰援绥中,大批群众转运来兴城隔离观察。海边的宾馆征用改建成隔离点。弹性工作期间,你接到通知立即从连山区的家里赶到隔离宾馆,那是2月23日晚上9:45,这一去就是一个月,封闭管理。“我们这还有隔离人员四人。(3月)18号到期,然后送走他们,我们开始集中隔离。”“预计我这月底左右解除隔离。圆满完成任务,我们这个隔离点,成典型了!工作非常棒!两个点长配合的也好!领导相当认可。”透过你的微信,我已感受到你胜利完成任务的喜悦。11月8日下午,你接到通知,再次义无反顾入住隔离点。连续下乡测粮食产量,又带着李越超把今年对地抽样调查轮换样本,爬坡上岭地挨个地块跑一遍,核实准确的信息刚刚完成上传,便把家里刚上一年级的孩子交给年迈的父母亲看管,你去帮助那些需要照顾的人,而且不知归期。

我们还有10名党员同志作为居住小区单元楼的楼长。有剩两年退休的老吴同志,不顾年纪大,楼上楼下的跑,认真调查是否有外来人员;家里有两个小孩的母亲,有丈夫下派邻县农村作驻村支部第一书记的,孩子交给老人帮照看,或者留孩子一个人在家,或者带着孩子来走楼的……还有不是党员的年轻同志听从号召,自觉加入到社区志愿服务的队伍中来;有的同志不顾自己的身体病痛,始终和大家一样坚持参与。每个人都为抗击这场疫情出着力发着光!

从早春的第一场雨开始做全民核酸,到入冬以来,每次全民核酸检测,你们都全程参加,帮助搬桌椅、维护秩序,提个喇叭在小区里喊人……在我居住的小区,有几名同志给我的印象很深,起初并不知道他们的名字,后来在社区群里逐渐认识了他们。有两个大胖子:一个是投资集团的小马,把自家的电暖风拿来,给医护人员取暖,社区的李月需要什么帮助,他第一时间提供;另一个是水务集团的小刘,11月12日那场冬雨,早晨的时候并不小,队伍排得很长,步道的水沿着路面顺势向西流淌,他和同单位的袁同志每人撑把伞,站在水里指挥,看到有后来插队的,他大声提醒:“到后边排队!”纪委的小何,个子不高,虽然文弱却和我们单位的海洋同志一样,除了每次来维持秩序,关键时刻顶得上,社区缺少扫码录入人员,她多次主动报名;海洋在开春的那场雨里表现非常突出,早早到社区领物品,跑家去取胶带,帮封箱,鞋子跑湿了回家换双继续投入服务。还有两位市场局的老大哥,也剩两年陆续退休了,和年轻人一样一站就是半天,恪尽职守,我很佩服;在创城志愿服务中,他们老哥俩也同样参与,拎把腻子刀、提把小喷壶,按照社区网格员的布置,在绿园小区里抢广告。另外两个大个子,是我原来单位的同事,自始自终没离开过,和物业的同志一起看管大门,防止人员流动,他俩往那一站,自带威慑力。甚至有业主与物业产生争执,也吼喊着来找他俩,三八两句话消除纠纷。近几次,涉及学生上网课,志强在前面喊:“学生可以先做,往前去。”给孩子们开辟绿色通道,有排队人偷拍视频发到抖音,反映志愿者不管事,存在插队现象,秩序混乱。晚上,杨明得知后,一看视频内容片面的反映当时的情景,断章取义,知道发视频人是驻在机关单位的,该人不但没有参加志愿服务,疫情期间还擅自制发传播不当视频,十分令人气愤!杨明通过朋友联系,告知后,那人主动删除了,并没有造成不良影响。在这个志愿者队伍中还有民政局的恩国和综合执法局的王磊,当然还有我不认识的那些来自某单位的男同志、女同志……

说到防疫,我和同志们交流时,大家都有同感,咱们做这点,只是协助维持秩序,医护人员和社区同志那才是真辛苦呀!

是啊,我们所做的,与她们比起来微不足道。

不用再提驰援武汉的医护人员,也不用夸赞领命奔赴西藏高原的你,单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能看到的这些医护人员和社区的同志,在普通的岗位上默默无闻,招之即来,连续作战,无人掉队,即使一周甚至一个月不能回家,她们依然把责任扛在瘦弱的肩上。在日复一日的简单工作中,起早贪黑或连夜奔赴,体现的都是医者仁心!

参加核酸检测的基本都是晚上得到通知,有的半夜,有的凌晨,军令如山,接到立即投入战斗,赶往某乡或者某个社区。无论家里有老人还是有小孩子,不讲理由不讲条件,全部放下,雷厉风行,这也是你们这么多年从事医护工作养成的习惯,也是你们的一贯作风。

我还是避免空发议论或苍白地抒情,讲几个我看到或知道的关于你、关于你们的片断吧。

先从在我们小区居住的医护人员开始说起,如果不是和妻子是同事,我也不会知道这些“大白”的名字:翠萍和王石、丽娜、小九妈妈、小吴……小翠两口子是医生,她和丈夫不在同一个科室,赶上核酸检测时,她们俩尽量分开排班,因为家里有孩子在读小学。如果实在排不开,孩子就会被送到姥家。她们的小儿子很聪明,我记得几年前,我们第一次见面,他一个人坐在车里,我问他会背古诗么,他答的并不爽快,慢慢熟悉了,我问他:“能背两句都带‘绿’的古诗么?”他没有打奔儿,双手搬着我的座儿后背,脱口而出:“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他回答得非常妙,两首诗中无一字“绿”,写的却是满眼的绿。那一次,我真领教了。听妻子说,他极喜欢读书,而且过目不忘,和她姥在一起时,会滔滔不绝地讲述他读过山南海北、天文地理,据说《易经》也成了他的读物。

做核酸时,遇到王石,他戴幅眼镜,裹在“大白”里,只有他主动打招呼,才会认出来。和女同志一样,一坐就是半天。大家都反映他做的到位,而且速度快。我基本在人少或快结束时才做,这时候,他也不忙了,站起身舒展一下筋骨,“休息么?”“下午还要上班。”医院还有他的患者等着他呢。

每次检测一个点都是两组四人。由于大寨乡出现紧急状况,连夜集结去农村检测,医院人员紧缺,城区检测点均缩减医护人员,每点只剩一组,早早出来排队的已成一条长龙,温泉社区门口采样点队伍向东折再向南折,已到小区东门了。小区内队伍同样一直向东延成三栋楼长队,也接近东门了。人群中不免有人嚷嚷,怎么这么慢,我和单姐站在涂着彩色机器猫脸的车库前,帮忙解释一下,大家的情绪渐渐平缓,陆续赶来的也不再往前去挤,有的折转回去稍后再来,有的绕道站到更远些的排尾。

这时,丽娜从北边车库小胡同出来,领着她的“小二儿”,着急忙慌地,搭讪几句,就把她的“小二儿”丢给我们,告诉我们,一会小孩儿的爷爷会来带她。今天休息,听说少一组,她去看看如果有防护服,去帮下忙。 “小二儿”有三岁的样子,我们只是晚上散步时遇到过,和妻子熟悉,没曾想竟然和我们自来熟,跑前跑后地和我们玩,也不哭闹着找妈妈。后来,她爷来带走了,过好长一段时间,有个骑脚蹬车的小女孩沿着步道边和我打招呼,笑眯眯的样子一下还懵住了,靠近才恍然大悟,这是“小二儿”—— 她一定认不出,在采样点穿着“大白”忙碌的妈妈,或者也是习惯于被放手,当然她还不懂得白衣天使的职责,也不懂得什么叫作奉献。否则那正是纠缠妈妈的年龄,怎么允许妈妈忘记了休班前的承诺又去工作呢!

在采样点还常遇到一位同样大的可爱的小女孩,风一般快乐的小九儿。穿着乳白色羽绒服,领口扎着蓝色小精灵,一个劲儿地跑,张着嘴,用蓝头绳扎着两条小刷刷,随风飘摆。多数时候是跟着姥姥来,证明她妈妈上班了。我知道她的名字,乖巧地做完核酸,她姥说:“和叔叔白白。”她从不和你打招呼,笑着一跑而过。一天晚上,妻子说:“明天小沫分在咱小区做核酸,她问我,你们还去么,我说你姨夫明天直接上班。”小沫是小九妈妈,她也是白衣天使,在医院透析室工作。

透析是一项很特殊的专业。国家《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提出,针对血液透析患者等群体要摸清底数,制定健康安全保障方案。市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共有这样的患者230人,一周三轮,隔一天必须做一次透析,上下午各一批。大寨因打工返乡出现疫情,导致临近乡镇东辛庄、望海存在风险。院领导研判,如果这个群体出现一例阳性患者,后果是不可想象的。这一特殊群体,面临的是,如何处置隔离难题,如何保证透析患者不受到冲击。经排查,三个乡镇共有21个患者,暂时不能入院治疗,情况异常紧急。

这一艰巨的任务落到你们透析室。你们接到的指令,连夜启用闲置的原妇幼医院,现场查勘后不具备透析条件,于是通过市里立即联系南票矿务局黄码医院。当晚十点多,你接到南票黄码医院护士长打来的电话,她们这所医院,疫情得到控制后已停用,一些设备需要重新布置,器械待进一步对接。一个陌生的环境、未知的条件、两个小时的路程、一群特殊的患者,还要自行派驻医护人员,如何抽调人力,如何保证中心更多患者的治疗正常开展……这一切都是摆在你们面前的未知……你,一夜未眠!

唯一的底气是,之前南票出现疫情时,你们科室在人员紧缺的情况下,曾经派往驰援,建立起的一种情谊变成彼此接纳的纽带。一辆120赶往大寨挨户接患者,一辆120载着医护人员和医疗器械、防护用品,转往南票。你们提前赶到,进行交接,做好接患治疗前准备工作。在南票黄码医院得到了院领导和透析室护士长的鼎力相助。连续三天三批患者,每天接送完成透析,医护人员返回入驻兴城隔离宾馆。

经过反复协调,用一天时间对核工业总医院的部分病房进行改造,建成的黄码透析病区开始启用。载着患者的120不用再跑四个小时往返南票了,患者和陪护家属一同入住兴城隔离宾馆。12日一早,望着窗外的冬雨,还没有落尽黄叶的银杏和蒙古栎,被清晨的雨水冲洗得更加耀眼,你说:“不行,气温下降,抓紧收拾下,主任不能进病区,我得去。”

接近中午,天空开始飘起雪花。你打来电话说,你们的人都进入,患者正常进行透析,白主任坚决不同意你进。面对病区高而陡的铁楼梯,潜在湿滑的危险,十分令人担心,加之连日的劳累,主任嘴角都起泡了。在中午转班过程中,60多岁的东辛庄患者,不能独立行走,闺女婿背着,白主任在身后,一手攀着铁梯扶手,一手托着患者,往上送。他已顾不得传染的风险,顶着风雪,一定不能让一个患者出现丝毫闪失。

第二天,星期天,照往常来讲,本该是你们一周唯一的休息日,但看不到透析现场,谁又能安心休息一天呢?黄码病区运转进入第二天,两天共21人全部顺利完成一轮透析。站在病区楼下的操场上,斜阳照射到北边瓦房的屋顶,嘱咐了护理员两句,一切处理妥当,回转身的一刻,阳光也洒在了你的脸上!

经历了五天隔离治疗,患者无一例被感染,新的一周开始终于可以解封。你,如释重负!

新的一周,你就要从护士长的岗位上退下来了,在透析室,你和你的团队一起奋斗了13年,在院领导的领导下,将科室打造成了辽西地区设施最先进、环境最优美、战斗力最强、服务第一流的血液净化中心。你,引以为傲!

其实,和你们一样,许许多多的普普通通的党员、乡村干部、医护人员、社区同志,从来都不是一个人在作战,在疫情面前舍小家顾大家,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着……如同夜空中飞过的那群圣洁的天鹅或那群排成行的鸿雁,总是我仰望着寻找着向往着的一道最美的风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落花生
后一篇:南辛庄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