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充,本为西域少数民族,后迁入内地,
为隋末割据势力之一
瓦岗起义失败后,王世充招降了十几万义军,曾经是瓦岗英雄的秦琼、程咬金、单雄信等人也投到了他的麾下,使他的实力陡然巨增。回到洛阳后,他肃清了自己的政敌,逼着隋皇泰帝封他为太尉、尚书令、总督内外诸军事,完全把持了大权,把皇帝当作了自己的傀儡。
公元619年4月,王世充逼皇泰帝杨侗退位,自立为帝,建立了郑国,控制了河南地区的大部分州郡。登基伊始,王世充也颇想做一个有道名君,他每天都认真的批复大臣们的奏章,并经常在朝堂上亲自处理天下的冤案,听取左右对朝政的建议,所以一开始周边的人还是非常拥护他的。但时间一久,这个人本性的就露出来了。
王世充早年曾是隋炀帝江都宫的宫监,为了讨好炀帝,他不惜民力把江都宫建的富丽堂皇,并搜罗了各种奇珍异宝和美人进献给炀帝,得到了炀帝的赏识,被提拔为江都通守。后来,天下大乱,他被炀帝任命为将军带兵镇压各地的起义军。并与越王杨侗共同守备东都洛阳。这个人靠溜须拍马和镇压农民起义发了家,虽然装出一付礼贤下士的样子,可实际上却是一个生性多疑、阴险狡诈之辈。所以当大臣们逐渐看清他是什么人之后,就不再支持他了。尤其是瓦岗英雄们,纷纷离他而去,西入关中投靠了李唐王朝。
公元620年,一支大军在大唐秦王李世民的带领下,浩浩荡荡的杀进了中原地区,兵锋直指洛阳的王世充,一场大战即将爆发。
坐镇洛阳的王世充见唐军来势汹汹,就立即征发郑国境内的各州壮丁守备洛阳,然后命令自己的心腹分别驻守在洛阳周边的5座城池,他自己则率领着3万大军对抗唐军,双方在慈涧(今河南省新安东)展开了一场大战。李世民亲率轻骑与郑军苦战,被郑军重重围困,最后只单人独骑杀出了重围。第二天,唐军主力开始全面进攻,终于杀退了郑军,占领了慈涧,王世充逃回了洛阳老巢。唐军分兵几路,不断的蚕食郑国的地盘。到了次年的2月,洛阳周边各地几乎都被唐军占领,洛阳已经成了一座孤城,李世民就命令唐军兵围洛阳,但正当唐军修筑堡垒之时,王世充突然率军杀出,双方在洛阳城外进行了空前惨烈的激战,最后唐军在李世民的率领下,消灭了郑军7000余人,杀到了洛阳城下,将洛阳重重围困。
兵围洛阳之后,李世民督率着唐军日夜攻打,但洛阳毕竟是隋炀帝苦心经营了多年的东都,城坚池深,而王世充又在城中做最后的挣扎,唐军反复攻打了半个多月,都没有能占到一点便宜。众将看到洛阳实在坚固,唐军久经战阵、十分的疲惫,就劝李世民撤兵。可年青的秦王却不愿意功亏一篑,他力排众议,一定要灭了王世充才撤兵。
唐军久围洛阳,使城内粮食奇缺、物价飞涨,王世充见形势已是岌岌可危,就向河北的窦建德求援。这个窦建德也是隋末的一个起义军首领,为人重然诺、行侠义,很得人心,在起义斗争中,他逐渐的平定了河北地区,建立了政权,国号夏。本来他与王世充是不睦的,但是他也知道如果王世充完了,下一个就轮到自己了,所以他就率领着十几万军队南下救郑。

位于今河南省荥阳市汜水镇的虎牢关遗址
本来唐军眼见着就要攻下洛阳,灭掉郑国了,但窦建德的援救使形势急转直下,唐军内部也对战局有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派认为夏军强大,唐军不能硬拼,应该退回到新安,看看再说;另一派则认为郑军现在因为缺粮已是奄奄一息,如果让郑、夏两军会合,郑军得到粮草供应,实力复振,那么平定中原就遥遥无期了。
李世民仔细权衡了两派的意见,果断的做出了决定:立即分兵,扼守要道,坚决挡住南下的夏军,不能让郑、夏两军会合。于是,他就让自己的四弟齐王李元吉率军继续围攻洛阳,而他则亲率3500名精锐骑兵,扼守虎牢关(今河南省荥阳市汜水镇)。
唐军到达虎牢不久,夏军就开到了,李世民在观察了夏军的阵势之后,就对手下人说:“窦建德这个人,没打过什么真正的硬仗,看他的士卒十分的骄傲轻敌,我们只要耗他们一阵子,等他们气泄了,一战可胜!”双方就在虎牢关前对峙了一月有余,其间李世民多次派兵抄劫夏军的粮草,并俘虏了夏国的大将军张青特,使窦建德陷入到进退两难的境地,这个时候,窦建德的手下给他出主意,让他避实击虚,暂时不要去援救王世充,而是进攻唐朝防守比较薄弱的地方,吸引唐军救援以解洛阳之围,可窦建德却不采纳,而是仍旧一味的死攻虎牢。
就在唐、夏两军对峙时期,一群和尚和一个官员押送着一个人来投李世民。唐军一问,原来这群和尚是少林寺的僧人,那个官员是王世充的一个司马,而那个被押送到唐营的人是王世充的侄子王仁则。原来在隋朝年间,朝廷曾经把少林寺周边一个叫柏谷坞的地方赏赐给少林寺,但王世充建郑国之后,却把这个地方收走,建立了要塞,由他的侄子王仁则把守。郑、唐交兵之时,王仁则手下的司马赵孝宰就和少林僧人联合活捉了他,把他送给了唐军。为了表彰少林寺的功勋,李世民就把柏谷坞重新赐还给了少林寺。而这个不怎么精彩的故事后来经过多年在民间的流传和加工,最终演绎成了电影《少林寺》中“十三棍僧救唐王”的传奇。

十三棍僧救唐王壁画
公元621年5月,李世民要对夏军发动总攻了。他故意把上千匹战马丢下,引诱夏军。果然到了第二天,夏军全军出动,摆好阵势,要与唐军决战。不过李世民并没有派兵出去,而是静静的观察着夏军的动象,从早上直到中午,夏军见一个唐兵也没有,就开始松懈起来,很多人放下兵器,坐在地上,吃东西、喝水。李世民见时机已到,就立即率领军队渡过汜水向夏军杀来。这个时候,窦建德正在大营里跟群臣聚会,听到唐军杀到了,仓促应战。双方互有攻守,阵地上尘土飞扬,箭如雨落。李世民乘夏军阵脚不稳之时,率领着秦琼、程咬金等将猛插到夏军的阵后,然后将唐军的大旗举起。夏军士兵看到唐朝的旗号在自己的阵后飘扬,以为是大营被攻陷了,遂无心恋战,顷刻间土崩瓦解。这一战,唐军歼灭了夏军主力,连窦建德本人都被俘虏了。李世民把被俘的窦建德押到洛阳城下,王世充一看,知道大势已去,只好开城投降。这一场历时近一年的战争以唐王朝的全面胜利告终,李世民一举扫灭了王世充和窦建德两大割据势力,平定了整个中原地区。
加载中,请稍候......